南朝民歌長於以委婉細膩的筆法,描寫所愛者的心理活動,其語言清新流麗,多用雙關比喻,表現出來自於南方女子特有的俏巧聰慧,如《子夜歌》:
始欲識郎時,兩心望如一。
理絲人殘機,何悟不成匹?
同音異字如以“絲”雙關“思”;同字異義如以布“匹”雙關“匹”配,皆委婉含蓄,曲盡其妙。
南朝樂府民歌在描寫愛情的時候,常常使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誇張的手法,發揮了豐富的想象,使它的思想內容表現得非常生動突出。例如《子夜歌年少當及時》篇,拿霜下草恰當地比喻了青春的容易消逝,使人明白應及時相愛。
又如《讀曲歌》用突然掉入井裏的飛鳥來比方一個剛聽到對方變心的女郎的驟然從歡愉轉為悲愁的思想情感,刻畫得非常貼切。
《華山畿》形容女子悲痛落淚時,把淚水誇張得如同江水一般,它可以使身子沉沒,不但表現了豐富的想象力,而且很好地表現了女子對於愛情的熱烈態度。
南朝詩歌形式多為五言四句,語短情長。但也有跟個別的,如《西洲曲》。《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中一首最長的五言抒情詩,在《樂府詩集》中屬《雜曲歌詞》。全詩32句,4句一解。
詩寫一個女子對情人的思念,心理描寫細膩,情思纏綿,並與自然景色相交融,寫景秀麗。語言清新明麗,采用“鉤句”連接上下,一意貫通而又搖曳多姿。換韻造成回環婉轉的效果。從內容到形式都堪稱上乘。
北朝樂府民歌存有60多首,多保存在《樂府詩集·梁鼓角橫吹曲》中,另有少保存在《雜曲歌詞》和《雜歌謠辭》中。
自然條件培養了北方人粗獷豪邁、堅忍頑強的性格,少數民族的遊牧生活也養成了粗豪強悍的氣質。自然北朝樂府民歌也帶有粗獷豪放、剛健激越、金戈鐵馬之氣。
北朝樂府民歌要比南朝樂府民歌表現內容要豐富,有表現北國風光的,如《敕勒川》全詩僅27字,卻展現了北方大草原廣闊無垠、混沌蒼茫的景象,並反映了北方民族的生活麵貌和精神麵貌。
《企喻歌》反映了北方民族的遊牧生活和尚武精神,同時,也反映出戰爭及其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多種苦難。《地驅歌樂辭》反映了熱烈奔放的愛情婚姻。
由於北方少數民族的社會組織、人文風俗原始樸野,不受禮教束縛,其詩歌抒情真率直爽,語言質樸有力,格調蒼勁豪邁,顯示出北方民族獨有的特色。
敘事長詩《木蘭詩》是北朝樂府民歌中的奇葩,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唧唧複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聞女歎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
這首詩寫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身經百戰、功成身退的生動故事。
詩人以樂觀的態度和讚歎的筆調寫出木蘭的慷慨從戎,為國效力以及功成不受封的事跡與精神,而且以活潑、幽默的語言寫出木蘭為父親分憂,重著女裝的喜悅以及麵對戰友時的調皮,從而創造出一位天真嫵媚、勇敢高尚的豐滿的女性形象。
詩人將木蘭的形象塑造得十分美好,她集勤勞、孝順、機智、勇敢、淡泊於一身,成為後代人心目中女英雄的典範。
《木蘭詩》篇幅較長卻又繁簡得當,語言流暢明快,頂真修辭運用巧妙,比喻恰切生動,鋪排有致,而且善於用對話表現人物性格,風格剛健清新。
北朝樂府民歌在藝術上的最大特點是直抒胸臆,氣盛詞質,快人快語。其於四、五、七言和雜言的靈活運用,也很能看出北方民族不受形式約束的自由創造精神。
南北朝樂府民歌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它繼承了漢代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精神,這一點北朝民歌有突出的表現。
另外,在詩的體裁方麵,南北朝民歌開辟了一條抒情小詩的新道路。這就是五、七言絕句體。五言四句的小詩,漢代民歌中雖已經出現,但數量極少,也沒有發生什麼影響。但是在南北朝民歌中卻大量出現。
漢代民歌中雜言體雖很多,且有不少優秀作品,但篇幅都較小,像《木蘭詩》這樣長達300多字的巨製,還是前所未有的。這對唐代七言歌行的發展也起了示範性的推動作用。
[旁注]
《樂府詩集》 繼《詩經·風》之後,一部總括我國古代樂府歌詞的著名詩歌總集,由宋代人郭茂倩所編。現存100卷,是現存收集樂府歌詞最完備的一部。主要輯錄漢魏時期到唐、五代的樂府歌詞兼及先秦至唐代末期的歌謠。收集廣泛,各類有總序,每曲有題解。
筆法 寫字作畫用筆的方法,即中國畫特有的用線方法。中國書畫主要都以線條表現,所用工具都是尖鋒毛筆,要使書畫的線條點畫富有變化,必先講究執筆,在運筆時掌握輕重、快慢、偏正。曲直等方法,這就是“筆法”。
抒情詩 詩歌的一種,以集中抒發詩人在生活中激發起來的思想感情為特征,一般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不具體描寫人物和景物。抒情詩的特點是側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抒情詩因為其內容的不同分為頌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梁鼓角橫吹曲 十六國及北朝時期的地方樂歌。“橫吹曲”原來是在馬上演奏的一種軍樂,因演奏的樂器有鼓,有號角,所以叫“鼓角橫吹曲”。齊梁時期以後也常常用於宮中娛樂,並由梁代的樂府機關保留下來,所以叫“梁鼓角橫吹曲”。
鋪排 鋪陳、排比的簡稱,是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
體裁 指一切藝術作品的種類和樣式,其藝術結構在曆史上具有某種穩定的形式,這種形式是隨著藝術反映現實的多樣性以及藝術家在作品中所提出的審美任務而產生發展起來的。在我國古代文學中,體裁,有時特指詩文的文風辭藻。
[閱讀鏈接]
唐代大詩人杜甫《草堂》詩寫道:“舊犬喜我歸,低回入衣裾;鄰舍喜我歸,沽酒攜葫蘆;大官喜我來,遣騎問所須;城郭聞我來,賓客隘村墟。”一連用4個“喜”字造成排句,氣勢極大,實際上,這4句是從北朝敘事詩《木蘭詩》“爺娘聞女來”等句脫化而來的。
唐代以後,詩人們由於處境的險惡,往往利用雙關語寫作政治諷刺詩,來曲折地表達他們那種難以明言的愛國深衷,這一發展顯然是基於南朝時期民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