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繁榮——唐代詩歌2(2 / 3)

“楚雲滄海思無窮”,“楚雲”,指南方,“滄海”,指北方。當時作者宦遊江南,時值兵亂之後,與好友南北一方,關山阻隔,路遙途遠,相思相望,頗感傷懷。“思無窮”三字,表現出了作者無限傷時和思友之情。

後兩句目中所見的淒涼景象。“數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寒雨中。”秋山之下,隻餘稀落的幾家人在搗洗衣服,人們已四處流亡,州中已空無人煙;寒雨之中,一郡但見荊棘叢生,不見稷黍。這兩句表現出了兵亂後整個州郡民生凋敝、田園荒蕪的淒涼景象。

詩人是一州的長官,身負養民、保民、安民之責,目睹這種淒涼景象,內心十分痛苦。他在《京師叛亂寄諸弟》詩中說:“憂來上北樓”,在《寄李儋元錫》詩中說:“邑有流亡愧俸錢”,都流露了這一為民憂苦的思想。

韋應物的這種超脫山水詩意境的詩作十分可貴,詩人白居易在《與元九書》說韋應物的詩“才麗之外,頗近興諷”,正是就這類作品而言的。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東,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他是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

在北朝時,柳氏是著名的門閥士族,但到柳宗元出生時,其家族已經衰落。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終保持著對祖先德風與功業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語氣,敘說祖上的地位與榮耀,表現出強烈的重振家族的願望和對功名的追求。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個具有濃厚的文化氣氛的家庭,母親盧氏信佛,聰明賢淑,很有見識,並有一定的文化素養。柳宗元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得益於母親的啟蒙教育。母親的良好品格,也從小熏陶了柳宗元。

除了母親外,父親柳鎮的品格、學識和文章對柳宗元更有直接的影響。柳鎮深明經術,信奉儒學、能詩善文,曾與當時有名的詩人李益唱和。父親和母親給予柳宗元儒學和佛學的雙重影響,這為他後來“統合儒佛”思想奠定了基礎。

柳宗元20歲步入官場,工作之便,使他得以博覽群書,開闊眼界,同時也開始接觸朝臣官僚,了解官場情況,並關心、參與政治。

柳宗元目睹政治上的黑暗腐敗,逐漸萌發了改革的願望,後來成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年輕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舊官僚進行了尖銳的鬥爭。他的革新精神與鬥爭精神是非常可貴的。

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被貶到永州,與67歲的老母親寄宿龍興寺。由於生活艱苦,到永州不出半年,母親盧氏便離開了人世。

在永州,殘酷的政治迫害,艱苦的生活環境,使柳宗元悲憤、憂鬱、痛苦,加之幾次無情的火災,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但是,貶謫生涯所經受的種種迫害和磨難,並未能動搖柳宗元的政治理想。

在永州的10年間,他的鬥爭則轉到了思想文化領域。他廣泛研究古往今來關於哲學、政治、曆史、文學等方麵的一些重大問題,撰文著書。《封建論》《天對》《六逆論》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代表,柳宗元一生做詩不多,現存僅有164首,但他的詩很有特色,是中唐山水詩的代表詩人,與韋應物齊名,並稱“韋柳”,“王孟韋柳”中的柳指的就是柳宗元。

柳宗元的山水詩,主要創作於被貶後的永州和後來再次被貶的柳州,這兩個時期。他的山水詩也主要是圍繞這兩次被貶謫的心裏變化展開的,詩歌主要以抒情為主。

這種心境可以看作者的《漁翁》:

漁翁夜傍西岩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唉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岩上無心雲相逐。

這首詩通過漁翁在山水間獲得內心寧靜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敗、自身遭受打擊後尋求超脫的心境。

全詩就像一幅飄逸的風情畫,充滿了色彩和動感,境界奇妙動人。其中“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兩句尤為人所稱道。

從永州到柳州,柳宗元的山水詩創作發生很大轉變。從形式上,山水詩是從五言到七言,以古體為主到以近體為主,從意象上是從清秀澄明到奇崛險怪,從情感上是從憂傷到絕望,形成柳宗元山水詩獨特的演變軌跡。

在形式上,柳宗元在永州時期的詩歌以五言詩為主,繼承了謝靈運以來山水詩的基本形式特征。

到柳州後,他則開始大量寫作七言詩。永州時期那種篇幅宏大的山水詩在這一時期已經不見蹤影,取代它的是篇幅短小的律詩絕句。

在詩歌創作中,律詩難於古詩,絕句難於八句,七言律詩難於五言律詩。而柳宗元在柳州時期創作的七言律詩成就之高,被後人稱為 “比老杜尤工”,這充分說明了柳宗元七言律詩的水平之高。

在意象上,柳宗元永州時期的山水詩追求的是清、靜,采用的意象經常是充滿清秀幽靜之氣的,描寫水和林的地方很多。他以清水來比喻自己的清白,以棄地來比喻自己的地位,以寧靜來平衡心理,這是柳宗元永州山水詩的特點,如《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