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繁榮——唐代詩歌3(1 / 3)

成熟繁榮——唐代詩歌3

李白創造浪漫主義的輝煌

李白, 4歲時,隨父親遷居四川劍南道綿州昌隆的青蓮鄉,因此自號青蓮居士。

據說,李白的父親可能是位較為成功的商人,因此,家境頗為富裕。據說李白周歲抓周時,抓了一本詩經。他父親很高興,認為兒子長大後可能成為有名的詩人,就想為李白取一個好名字,以免後人笑自己沒有學問。

由於他對兒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來。直至兒子7歲,還沒想好合適的名字。

那年春天,李白的父親對妻兒說:“我想寫一首春日絕句,隻寫兩句,你母子一人給我添一句,湊合湊合。一句是‘春風送暖百花開’,一句是‘迎春綻金它先來’。”

母親想了好一陣子,說:“火燒杏林紅霞落。”

李白等母親說罷,不假思索地向院中盛開的李樹一指,脫口說道:“李花怒放一樹白。”

父親一聽,拍手叫好,果然兒子有詩才。他越念心裏越喜歡,念著念著,忽然心想這句詩的開頭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嗎?這最後一個白字用得真好,正說出一樹李花聖潔如雪。於是,李白的名字便得來了。

李白的青少年時期在四川度過,他自幼涉獵的學問很廣泛,愛好也多種多樣。他既攻讀儒學,練習劍術,又學習神仙方術,交接道士。

24歲時,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他沿江而下,漫遊了湖北、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等地,走了大半個中國,卻未受到朝廷的重視,不得不掃興而回。

42歲時,經道士吳筠的推薦,唐玄宗下詔召李白去長安,任命他做供奉翰林。李白欣喜若狂,以為發揮政治才華的機會到了,臨去長安前,他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豪邁和喜悅之情可謂溢於言表。

李白來到長安後,得到了唐玄宗的隆重接待。唐玄宗賞識李白的文學才華,讓他寫詩點綴大唐王朝的盛世景象,而沒有給他在政治上顯露才華的機會。因此,李白大失所望,心情陷入苦悶之中,每天與人喝酒解悶。

李白是個桀驁不馴、清高自傲的人,由於他蔑視權貴,很快就蒙受權貴的讒言,李白憤然離開長安。不久,李白在洛陽認識了詩人杜甫,兩人結下了終生不渝的友誼。

後來,李白受永王李磷的牽連入獄,經人搭救,死罪免去,被流放夜郎,走到巫山一帶時,正好趕上朝廷大赦,得以獲釋。此後,李白一直漂泊在江南一帶。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他創作了大量的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李白繼承了陳子昂詩歌革新的主張,在理論和實踐上使詩歌革新取得了最後的成功。他在《古風》第一首中,回顧了整個詩歌發展的曆史,指出“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並以自豪的精神肯定了唐詩力挽頹風,恢複風雅傳統的正確道路。

在《古風》第三十五首中,李白又批評了當時殘餘的講求模擬雕琢、忽視思想內容的形式主義詩風:“一曲斐然子,雕蟲喪天真。”

在創作實踐上,李白和陳子昂有著相似之處,多寫古體,少寫律詩。但李白在學習樂府民歌以及大力開拓七言詩上,成就卻遠遠超過陳子昂。他的這些努力對詩歌革新任務的完成起了巨大作用。

唐文學家李陽冰在李白死後為他編的詩集《草堂集》序中說:“盧黃門雲:‘陳拾遺橫製頹波,天下質文,翕然一變。’至今朝詩體,尚有梁陳宮掖之風,至公大變,掃地以盡。”這是對李白革新詩歌功績的正確評價。

李白的詩內容十分豐富。一些詩表現他懷抱為國建功立業的政治理想以及關心祖國命運和前途的情感。他的《古風·西上蓮花山》一詩,用遊仙體,結尾處還是從幻想回到現實,對叛軍的殘暴表示憤怒,對民眾的苦難寄予同情。

李白的一些詩充分表達了他酷愛自由的追求和蔑視利祿、鄙棄富貴的思想,他在《夢遊天姥吟留別》發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感歎。

李白的一些詩抒寫了對友人的真摯情誼和對民眾的親切感情,如《贈汪倫》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友人之間深厚的感情噴薄而出。

李白還創作了大量描寫自然風景的詩作,李白是中國詩人中的遊俠,他用他的雙腳和詩筆豐富了大唐的山水。他的大筆橫掃,狂飆突進,於是,洞庭煙波、赤壁風雲、蜀道猿啼、浩蕩江河,全都一下子飛揚起來。

在詩中,詩人靈動飛揚,豪氣縱橫,像天上的雲氣;他神遊物外,自由馳騁,像原野上的奔馳的駿馬。在詩裏,詩人一掃世俗的塵埃,完全恢複了他仙人的姿態,他的豪氣義氣,他的漂泊,全都達於極端。

李白的描寫自然風景的詩常將自己豐富的情感寄托在寫景中,如《望廬山瀑布》一詩: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全詩融情於景。廬山瀑布“飛流直下 ”的氣勢,洋溢著詩人昂揚激進的思想,蘊含著他對祖國錦繡山河的深切感情。

李白的詩充滿了濃鬱的浪漫主義色彩,他的詩歌,不僅具有最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還創造性地運用了一切浪漫主義的手法,使內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統一。

李白熾熱的熱愛祖國的感情,強烈的追求自由的個性,在表現各種生活的詩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處處留下濃厚的自我表現的主觀色彩。

李白在感情的表達上不是掩抑收斂,而是噴薄而出,一瀉千裏,當平常的語言不足以表達其激情時,就用大膽的誇張,當現實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願望時,就借助非現實的神話和種種奇麗驚人的幻想。

與噴發式感情表達方式相結合,李白詩歌的想象變幻莫測,往往發想無端,奇之又奇。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異乎尋常的銜接,隨情思流動而變化萬端。

李白的詩一個想象與緊接著的另一個想象之間,跳躍極大,意象的銜接組合也是大跨度的,離奇惝恍,縱橫變幻,極盡才思敏捷之所能。

李白的詩,想象、比喻、誇張往往綜合運用,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等,此外,李白還善於使用擬人手法,使大自然具有人的性情,為抒發感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