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繁榮——唐代詩歌3(3 / 3)

《新安吏》全詩可分兩個層次。前12句記述了軍隊抓丁和骨肉分離的場麵,揭示了安史之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後16句筆鋒一轉,對百姓進行開導和勸慰。全詩反映了作者對統治者盡快平息叛亂、實現王朝中興的期望。

《潼關吏》借潼關吏之口描述潼關天險,表達了詩人對當初桃林一戰潰敗的遺憾,希望守關將士們一定要以史為鑒,好好利用潼關天險保衛長安的安全。

《新婚別》描寫了一對新婚夫妻的離別,塑造了一個深明大義的少婦形象。詩中寫道: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不如棄路旁。

結發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腸。

……

全詩模擬新婦的口吻自訴怨情,寫出了當時人們民麵對戰爭的態度和複雜的心理,深刻地揭示了戰爭帶給人們的巨大不幸。

《無家別》寫了一個鄴城敗後還鄉無家可歸、重又被征的軍人,通過他的遭遇反映出當時農村的凋敝荒蕪以及人們的悲慘遭遇,對統治者的殘暴、腐朽,進行了有力的鞭撻。全詩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垂老別》通過描寫一老翁暮年從軍與老妻惜別的悲戚場景,不僅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時期人們遭受的災難與統治者的殘酷,而且也忠實地表達了作者的愛國精神。全詩敘事抒情,立足生活,直入人心,剖析精微,準確傳神地表現特定時代的生活真實。

杜甫詩歌的藝術成就是卓越的。現實主義精神貫穿於杜甫一生的創作實踐。在詩作中,他把個人遭遇同時代的不幸、民眾的苦難緊密聯係起來,全麵深刻地反映了所處曆史時代的廣闊的社會內容。

杜甫筆下的人物、事件乃至景物、風俗,無不體現出一定時代的特征,尤其表現當時重大的時事內容,閃耀著現實主義的光芒。

杜甫的詩形式多樣,無論長篇短製,還是古風近體,皆運用自如,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

杜甫常常根據具體題材選擇使用古體還是近體,一般說來,杜甫以敘事為主的詩歌常用伸縮性較強的五、七言古體長調,而以抒情為主的詩歌常用五、七言近體律詩。

杜甫的敘事詩敘事狀物不同於傳統敘事詩多概括性描寫,而是善於以賦的手法作細節性的工筆細描。杜甫敘事詩中所鋪陳的細節往往是生活的典型意象,能夠高度濃縮和概況複雜的社會現象,揭示出其本質意義。

杜甫詩的語言講究反複錘煉,力求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效果,因而,他的詩歌語言凝練概括,準確生動,耐人吟誦。他還常用人物獨白和俗語來突出人物性格的個性化。在刻畫人物時,特別善於抓住細節的描寫。

杜甫還熟練掌握了語言聲韻的運用。他常根據詩的內容和情緒,采用與之相適應的韻律,更大地發揮出詩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因此,杜甫的詩不僅具有形象的美,而且具有音樂的美。

杜甫詩歌最突出的風格是沉鬱頓挫,他的詩意境壯闊,感情深沉,凝練警策。沉鬱指情感的深沉悲慨,內蘊博大;頓挫指情感、結構的吞吐屈伸和音調節奏抑揚緩急的起伏迭變。每當杜甫痛心國事和人生遭遇時,這種風格便呈現筆端。

杜甫的詩具有濃鬱的現實主義色彩,他上承《詩經》、漢魏樂府及初唐的現實主義傳統,把現實主義詩歌推向新的高峰。

另外,杜甫還創作了大量的長篇敘事詩,將五言古詩從較短的篇幅發展為鴻篇巨製,還將七律寫作推向精致成熟,在藝術技巧和表現方法上為後人提供了豐富的藝術借鑒,在詩歌史上具有繼往開來的重要地位。

[旁注]

左拾遺 封建時代設立的諫諍機構中的官員,拾遺,意即撿起皇上遺漏的東西,引申為彌補朝廷決策者政策或決策的失誤。古代官職,左比右大一些,但官職都不算大,級別很低。

史詩 敘述英雄傳說或重大曆史事件的敘事長詩。史詩是一種莊嚴的文學體裁,內容為民間傳說或歌頌英雄功績的長篇敘事詩,涉及的主題可以包括曆史事件、民族、宗教或傳說。史詩是人類最早的精神產品,對了解早期人類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排律 律詩的一種,就律詩定格加以鋪排延長,故稱之為“排律”。每首至少10句,多則有至百韻者。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必須對仗。也可隔句相對,稱為“扇對”。名稱產生於元代楊士弘的《唐音》,至明代開始為人們普遍接受,並廣泛地使用開來。

拗體 排合關係不合律的律體詩篇。律詩、絕句每句平仄都有規定,如果在該用平聲字的地方用了仄聲字,該用仄聲字的地方用了平聲字,則該字就叫“拗字”。有“拗字”的句子就叫“拗句”。全詩用拗句,或大部分用拗句,就叫做“拗體”。

工筆 也稱“細筆”,與”寫意”對稱,我國畫技法的一種,屬於工整細致一類密體的畫法。特色是用細致的筆法製作,工筆畫著重線條美,一絲不苟。

聲韻 一般是指句尾押韻,而句尾押韻有壓平聲韻和仄聲韻。可以是整首詩都壓同一個韻,也可以隻有第二句和第四句壓同一個韻,也可以第一、二、四句都壓同一個韻。平聲即陰平、陽平,仄聲是上聲、去聲。壓陰平、陽平韻的是平聲韻,壓上聲、去聲的是仄聲韻。

[閱讀鏈接]

杜甫和李白流傳下來許多互相贈寄的詩歌,都充滿了真誠的情誼。

杜甫時常掛念著李白的衣食住行,擔心他被貶逐以後的安全。“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這些詩句都表現了杜甫對李白遭誣受害的極大同情。

李白比杜甫年長11歲,但對杜甫非常敬重。他曾寫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詩,詩中寫道:我來竟何事,高臥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複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表示對杜甫不在身邊同遊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