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辟新路——宋代詩歌2(1 / 3)

開辟新路——宋代詩歌2

陸遊的愛國主義詩歌

南宋中期的詩歌以陸遊、楊萬裏、範成大、尤袤四人為代表,號稱“中興四大詩人”或“南宋四大家”。四大家中以陸遊的成就最突出,楊萬裏和範成大次之,尤袤詩作保存下來的不多。

陸遊,幼年時期,正值金人南侵,曆盡離亂之苦,從小就有憂國憂民之心。

陸遊自幼好學,有“我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的好學精神,他特別喜歡兵書,18歲便有詩名,25歲又拜師學習,更加確立了他詩歌的愛國主義基調。

陸遊初期的詩風受江西詩派影響,沒有形成自己鮮明的風格。46歲時,陸遊入蜀為官9年,得以親臨前線,在範成大幕府時因不拘禮法,被人譏為“恃酒頹放”,遂索性自號“放翁”。

在這之後,陸遊曾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任地方官,66歲時退居山陰。這一階段,是他詩歌成熟和愛國熱情最高漲的時期,特別是蜀中雄麗的山水和激烈的軍事生活對他形成明朗瑰麗和豪放悲壯的詩風影響很大。

陸遊晚年一直在農村賦閑,這期間他創作了大量以農民生活和農村景物為題材的詩歌。這一階段,他寫了各種詩篇7000多首,是創作的豐收期。

陸遊的詩歌數量在宋代詩人中最多,共存詩9400多首,其詩歌內容也極為豐富,觸及到南宋前期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反映民族矛盾的愛國詩歌。

《關山月》除對戰士虛度歲月空戍邊和遺民含悲忍死盼恢複表示同情外,還對投降派的文恬武嬉予以深刻的批判。《書憤》則寫出自己報國無門的慷慨悲涼:

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寫風雨交加之夜,老詩人還想到為國戍邊,用夢思幻想表達他的愛國精神。

《示兒》寫於詩人臨終之時,“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最後呼喊出的愛國之聲。

除了以詩歌吟詠抗敵複國的重大題材,陸遊還善於從廣闊的日常生活中開掘題材。如《臨安春雨初霽》中的“小樓一夜聽風雨,深巷明代賣杏花”,一句透漏了書齋狹小天地中的逸情別致。

《南宋樓遇急雨》中的“江山重複爭供眼,風雨縱橫亂入樓”一句,描繪了蒼茫闊大的自然風景。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成為陸遊詩中的審美對象,寄托著他對生活的關注和熱愛。

陸遊詩歌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麵的,他詩歌的基本特征是現實主義,但也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有時兩者也會有機地結合起來。

陸遊詩歌的現實主義性具體表現在他始終關懷國家民族的命運,不惜為國犧牲,並相當全麵地反映了他那個時代的特點。在表現手法上,陸遊往往把巨大的現實內容壓縮在一首短詩裏,或通過用事來概括現實。

陸遊詩歌的浪漫主義色彩具體表現在對理想的熱烈追求,詩中具有豐富而瑰麗的想象,也有奇特的誇張。陸遊無時無事不思及恢複,但現實屢令他失望,他隻好以紀夢來寄托抗敵複國的理想。

陸遊的記夢詩有99首之多,大多言恢複之事。這便是他能以浪漫主義手法表達具有重大現實意義題材的原因。他善於將主觀感受融入其中,體現出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相互滲透,從而形成了他瑰麗雄奇的獨特詩風。

陸遊詩歌眾體兼備,又無體不工,尤善七言詩。如《長歌行》兼杜甫之沉鬱頓挫和李白之豪放飄逸,特別是最後“國仇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空有聲。何當凱旋宴將士,三更雪壓飛狐城”4句,筆力雄健,令人感奮不已。

陸遊的詩語言通俗曉暢,明白如話,很多已成為日常用語,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等,頗有感染力。

陸遊繼承了屈原、杜甫等人的愛國主義傳統,將愛國主義詩歌推向一個新的境界,一個高不可及的巔峰。

[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