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新風——散曲創新2(1 / 3)

時代新風——散曲創新2

南曲名家改革開辟新天地

在康海、王九思、馮惟敏、薛論道等一批北曲名家鑄就北曲輝煌的同時,南曲也出現了一批散曲名家,他們的創作也給南曲帶來了一股清新之氣,成就了南曲的輝煌,這批南曲名家以沈仕、梁辰魚、王磐、陳鐸等人為代表。

沈仕,字懋學,又字野筠、子登,號青門山人,別號東海迷花浪仙,浙江杭州人。沈仕年輕時即有才名。他的散曲集合成散曲集《唾窗絨》,其散曲被稱為“青門體”,轟動一時,並一直影響到晚明。

“青門體”以寫豔冶綿麗的作品為特征,有如詩中的“香奩體”和詞中的“花間派”。不少散曲作家受他影響,在散曲流派中可說是異軍突起。

沈仕的散曲已偏向滿足耳目感官的享受要求,形式浮豔,內容蒼白,如其代表作《南雙調》:“懶畫眉春閨即事東風吹粉釀梨花,幾日相思悶轉加。偶聞人語隔窗紗,不覺猛地渾身乍,卻原來是架上鸚哥不是他。”

再如《瑣南枝·詠所見》:“雕欄畔,曲徑邊,相逢他驀然丟一眼。教我口兒不能言,腳兒撲地軟。他回身去一道煙,謝得蠟梅枝把他來抓個轉”。

這兩首曲作充分地體現了沈仕曲作豔冶綿麗的風格。

梁辰魚,字伯龍,號少白、仇池外史,江蘇昆山人,他的父親梁介為平陽訓導,“以文行顯”。 梁辰魚喜歡行俠仗義,不喜歡、也不屑參加科舉考試獲取功名。

梁辰魚喜歡交朋友,據說他家有裝飾好的房屋,專門接納四方奇士英傑。嘉靖年間以詩人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的“後七子”,都與他往來,戲劇家張鳳翼也是他的好友。

梁辰魚得到過著名音樂家魏良輔的傳授,又與鄭思笠等人精研音理,對改革昆山腔作出了貢獻。

梁辰魚的散曲集《江東白苧》一出,以昆腔演唱的南曲大盛,北曲迅速衰落。這時東南地區資本主義逐漸萌芽,城市更加繁榮,散曲作家也大多數集中在這一地區活動。

由於城市物質生活的刺激,以及享樂意識的浸潤,很多文人或多或少都沾染上沉溺聲色的風氣,很多人都蓄有歌姬,或經常出入青樓,因此作品大半喜歡用華美纖麗的辭藻,寫纏綿旖旎的豔情。

梁辰魚的《江東白苧》,和沈仕的《唾窗絨》,是華美纖麗風氣的代表。他們所開創的“白苧派”和“青門體”,風靡一時。

梁辰魚的《江東白苧》內容可為三類:一類是以閨情為基本題材的散曲,它們在梁辰魚曲中所占比例最多,但幾乎都不隻是為詠閨情而作,其中許多閨情曲寄寓了作者自身的失意,如《白練序·暮秋閨怨》:

西風裏,見點點昏鴉渡遠洲,斜陽外,景色不堪回首。寒驟,謾倚樓,奈極目天涯無盡頭。消魂久,淒涼水國,敗荷衰柳。。[醉太平]羅袖。琵琶半掩,是當年夜泊,月冷江州。虛窗別……

曲中“昏鴉”、“斜陽”、“敗荷衰柳”等淒涼秋景與思婦的孤獨哀愁交織在一起,淒涼意味濃厚,這是作者借閨怨來抒寫自身抑鬱的情懷。

第二類是羈旅鄉愁、登臨懷古、贈別懷舊之作。這類曲作不多,但內涵豐富。其中有抒寫羈旅之中的鄉土之思;有的是抒寫傷懷故國之作;有的是抒發送別友人的真摯情感。這類詞作往往用清麗之詞抒寫人生感歎,低回而沉摯,如《銷金帳·夜宿穆陵關客舍》:

鬆窗半掩,月落空庭暗,笑孤身在關門店。怎奈夜永不寐,剔殘燈焰。西風透入,透入茅簷破苫。起弄雙劍,驚落疏星千點。誰憐變了,變了蒼蒼鬢髯。

獨宿荒村野店,夜不能寐,拔劍起舞。雖有“驚落疏星千點”的豪氣,卻掩蓋不了老去無成的歎息

第三類是帶有市井氣的散曲。梁辰魚的這類曲作以《駐雲飛·雜詠效沈青門唾窗絨體》組曲為代表。其中露骨的色情描寫,感官刺激和享受,反映了明代中葉以後社會風氣的敗壞。

梁辰魚散曲的藝術特色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麵:一是聲韻諧和優美,且長於抒情。這是用昆腔新聲唱曲的直接反映,是舊昆腔婉轉清麗風格發展;二是辭藻典麗蘊藉,用詞精致細膩婉約,這在其閨情曲作尤其是套曲中表現突出。

王磐,字鴻漸,自號西樓,江蘇高郵人。他出生於一個富有之家,喜歡讀書,曾為諸生,但嫌拘束而最終選擇了放棄,他終身不再應舉做官,而是縱情於山水詩酒,常與名士談詠其間。

王磐散曲有小令65首,套曲9首。王磐散曲題材比較寬廣,套曲〔南呂·一枝花〕《久雪》,以大雪的逞威,喻權貴的肆虐,借以抒發心中的牢騷不平,並且表示了對光明的信念。〔南呂·一枝花〕《嘲轉五方》則諷刺了社會的迷信風氣。

王磐做了大量慶節、賞花、記遊等閑適之作,反映了他生活和性格的基本方麵。部分作品則比較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實,或表達了作者改變現實的願望。

王磐散曲的風格基本上是清麗精雅的,個別諷刺作品則較為豪辣,如最為人稱道的[朝天子]《詠喇叭》:

喇叭,鎖哪,曲兒小,腔兒大。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抬聲價。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那裏去辨甚麼真共假?眼見得吹翻了這家,吹傷了那家,隻吹得水盡鵝飛罷!

曲作把正德年間擅權的宦官,在運河沿岸魚肉百姓的罪惡行徑,以及他們裝腔作勢的嘴臉,揭露得淋漓盡致。

他的[朝天子]《瓶杏為鼠所齧》旁敲側擊、嬉笑怒罵,以其俳諧風趣為人所稱道:“斜插,杏花,當一幅橫披畫。毛詩中誰道鼠無牙?卻怎生咬到了金瓶架?水流向床頭,春拖在牆下。這情理寧甘罷!那裏去告他,那裏去訴他,也隻索細數著貓兒罵。”

碩鼠之所與敢於肆無忌憚,是貓兒無能或放縱的結果,作者把矛頭指向在當時是相當大膽的。

王磐的寫懷詠物散曲,以清麗見稱,如《落梅風》,寫野外牧羊,宛如清淡秀麗的水墨畫,表現力很強。有時借景抒情,表白自己對人生、對世事的態度,多弦外之音,這也是王磐寫景詠物曲的特色所在。

陳鐸,字大聲,號秋碧,江蘇新沂人,家居金陵。陳鐸為人風流倜儻,擅長詩詞和繪畫,又精通音律,善彈琵琶,常常牙板隨身,高歌一曲,被教坊子弟稱為“樂王”。

陳鐸散曲集有《秋碧樂府》、《梨雲寄傲》、《月香亭稿》、《可雪齋稿》、《滑稽餘韻》。陳鐸的散曲大部分是寫男女風情和閨怨相思,供歌妓們清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