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宏願——民間神話2(1 / 3)

人間宏願——民間神話2

土地爺施恩德庇佑眾生

那是在原始社會時期,自從人們學會了種植糧食後,便開始大量開墾土地種植稻穀。當人們每年春天種下稻穀的種子時,便會期望等待秋天的豐收。

因為人們種植的糧食有時豐收,有時歉收,所以人們認為一定是有管理土地的神靈在掌控這一切。於是,人們把這種神靈稱為土地神。

為了表達對土地神的敬意和感謝,報答大地的恩賜,更希望每年的糧食能豐收,人們便開始為土地神建廟,定期祭祀土地神。在民間,人們還會把一些過世但受人們愛戴的人尊稱為本地的土地神。

那是在周武王建周之初,有一年的農曆二月二日,一戶姓張的人家降生了一個男嬰,父親給他起名叫張福德。他從小就聰穎好學,而且非常孝敬父母。因此父母也為他感到驕傲。

張福德在36歲時,擔任了朝廷的總稅官。他為官清廉正直,體恤百姓的疾苦,為老百姓做了許許多多的善事,人們都很尊敬他。後來,他活到102歲去世了,令人稱奇的是,在他死後的第三天,他的容貌仍然像活著的時候一樣。

後來,有一個貧窮的人為感念他生前的恩德,用四塊大石頭圍成一個石屋來奉祀張福德。沒過多久,這個貧窮的人竟然由貧轉富。人們都認為這是張福德的神恩庇佑,又考慮到張福德為政的好處。

於是,老百姓都紛紛出資用來建廟宇,為他塑金身祭祀他,並尊稱他為“福德正神”。做生意人的也常常祭祀他,希望生意得到更好的發展。從此,“福德正神”便成為土地神,也就是社神。

在民間有許多關於土地神的傳說。傳說土地爺是一方父母官,地頭上的事,無論大小,他都管得到。魑魅魍魎、妖怪邪祟之流,也得到土地那裏登記戶口,就連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也有求到他的時候。孫行者保唐僧西天取經時,每到一地,碰到妖魔作怪搗亂,總是先喚出當地土地問一番究竟。

還有關於土地神助人急困的故事傳說。古時候,有一個地方,山林中虎狼經常出沒,當地百姓外出種地割草經常會遭遇野獸的襲擊。

有一天,一家兄妹兩人上山打柴,當他們把打好的柴捆好準備下山時,突然,從樹林中竄出一隻老虎向妹妹撲去。哥哥看見大驚,一邊高呼救人,一邊扔下柴抓起斧頭向老虎砸去。老虎屁股挨了一斧頭,扭頭怒吼,一躍而起,奔哥哥撲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一位白胡子老人突然出現,他用手中的拐杖向老虎一揮,老虎便乖乖地向樹林深處跑去。

兄妹倆非常感謝老人的救命之恩,忙問老人尊姓大名,家住哪裏。但是老人隻是笑著然後拿拐杖拄了兩下地,一轉眼就不見蹤影。

兄妹倆回到家中向村裏人訴說遭遇,村裏的人都覺得奇怪,反複推敲,認為這位老人就是土地神。於是大家開始在山上給土地爺蓋廟供奉,祈求神佑平安,風調雨順,消災免難。

土地神是我國民間發源最早、信仰最為廣泛的神祗之一。在曆史發展和演變過程中,土地神信仰內容的逐漸更加豐富,不僅是人們祈福、保平安、保豐收等美好願望的寄托,也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土地崇拜文化和風俗。

在民間,就把農曆二月初二作為土地公的生日,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舂米粿,並用手捏成形狀像圓餅一樣的東西,有大有小,每塊粿麵印有瓜果和稻穗狀等花紋,用來象征興旺吉祥有財氣,俗稱“土地公粿”。

在祭拜土地神時,備好酒饌、果品等供筵,焚香虔誠,致祭於家堂供奉的土地公神位“福德正神”,以祈福報功,求賜五穀豐登,六畜興旺,招財進寶,合家平安。自這天以後,農民就開始一年的農事活動。

在我國民間眾多的神靈家族中,土地神是最有人緣的神了,人們親切地稱土地神為“土地公公”或“土地公”、“土地爺”。土地神像大多數是白發髯髯,右手拿著龍杖,左手執元寶的樣子。

土地神廟則遍布每個村莊,而且每年都要舉行盛大的節日聚會對土地神進行祭祀,到後來這種聚會就演化成為廟會,成為民間一種重要的風俗。

有的地方,每逢初一、十五,各地群眾,以婦女較多,提籃攜包,三五成群,熙熙攘攘來到土地廟,燒香磕頭、虔誠奉拜,這叫小會。到了每年的農曆六月初六,土地爺的生日,則是大會,到時候有五六台大戲同時上演,各村的鑼鼓隊、秧歌扇鼓、武術雜耍,紛紛登場亮相,賣小吃的、賣日用品的等,也趁勢做把生意,村裏的人們扶老攜幼,熙熙攘攘。土地廟內外,漫山遍野,彩旗招展,鼓樂喧天,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在我國台灣等地區,人們認為土地神是功能極強的神明,土地神不僅可以保佑農業收成,也可以保佑生意人經商順利,還可以保佑旅客旅途平安,甚至還保護墳墓不受邪魔的侵擾等。

人們對土地的崇拜,表達了人們對大地的庇護和感謝,也反映了老百姓祈求平安的善良願望,是中華文化中一種淳樸的民風民俗的表現。

[旁注]

社神 地方最小的行政單位。古代人25家為一社。人們為報答大地的恩賜而奉土祭社,東漢時稱社神為社公或土地,社神即土地神。社神一開始沒有姓名,東晉以後,民間把生前行善或廉正的官吏作為土地神供奉,因此土地神有了人格和姓氏。

魑魅魍魎 古代傳說中的鬼怪。魑,古代傳說中山澤的鬼怪。魅,百物的精靈。魍魎,傳說是山裏附於木石的鬼怪。民間傳說在荒野無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魎。

武術 我國傳統的技擊術。它以踢、打、摔、拿、擊、刺等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通過徒手或借助於器械的身體運動表現攻防格鬥的能力。武術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

[閱讀鏈接]

在古代農村裏,可以沒有其他神廟,但不能沒有土地廟。土地廟裏住著土地老爺,如果廟堂寬敞,供養豐足,也會把土地奶奶搬來同住。這跟民間傳說的一個故事有關。

傳說玉皇大帝委派土地公下凡時,問他有什麼願望與抱負。土地公回答希望世上的人個個都變得有錢,人人過得快樂。土地婆卻堅決反對,她說:“世間的人應該有富有貧,大家都富足了就沒人願意做辛苦的工作,有了差距才能分工合作,發揮社會的功能。”土地公隻好打消了自己的想法。因此人們不肯供奉她,卻對土地公推崇備至。所以我國南方土地廟常有對聯稱:“公做事公平,婆苦口婆心”。

門神驅邪避鬼守家平安

那是在遠古時期,人們認為凡是與人們日常生活有關的事物都有神的存在。與人們居處、出入、飲食有關的事物,都加以祭祀供奉,以此來表達他們對神的感激之情,祈禱神靈的庇佑,希望神能永遠保佑人們的安康。

房門是人們每天每時必須經過的地方,它為人們的出入提供了方便,起到了防範敵害闖入的作用,但那時的人們覺得還是不大牢靠,缺乏安全感。

於是人們想,要是有一個能降鬼伏妖的神明來替自家“站崗守衛”該有多好!而且由於門戶是房屋與外麵世界相通的地方,所以人們很自然地便產生了對門戶的崇拜。

從此,人們便信仰守衛門戶的神靈,將他們的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辟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同時也產生了關於門神的神話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