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邦珍從浙江到汴梁經商,路途很遠,船行又慢,他在晃晃悠悠中打瞌睡。忽然聽見有人呻吟,順著聲音看過去,是一個讀書人。
上船之時打過招呼,知道他是河南杞縣的秀才,名叫王景曇,想是路上受了風寒,頭痛發熱了。
鮑邦珍常年在外奔波,身上帶得有中成藥,於是拿出來,走過去用熱水化開,一勺一勺地喂他。王秀才吃了藥,很快入睡了。到吃飯的時候,鮑邦珍見他醒來,又要了米湯,化開藥丸,再一次給他喂藥。等他好點,又給他喂稀飯……他就這樣不厭其煩,幾天伺候一個陌路相逢之人,船快要到碼頭了,王秀才的病也好得差不多了。
要到河南考城需要趕路,鮑邦珍完全可以自己走開,但想到王秀才要去趕考,病體尚未痊愈,再陪走一截吧!他兩人下了船,秀才擔心誤了考期,要連夜趕路,鮑邦珍也隻好陪著。不料夜黑風高,他們遇到強盜,身上帶的財物大部分被搶劫了,兩人也被衝散了。
到處找不到王秀才,是不是掉到水裏淹死了?沒有死於疾病,難道死在路途中了嗎?“王秀才呀,你好命苦啊——”鮑邦珍一邊呼喊一邊大哭。
“鮑恩人,我沒死啊,我來了——”王秀才聽到他的哭叫,從蘆葦叢中跑了出來,兩人相見,都慶幸死裏逃生,商量了下,決定到開封府申訴自己被搶之事,要回自己的錢財。
開封太守也不怠慢,派衙役抓到了十多個強盜,那些人已經把錢財分光了,用完了。交不出來,胡亂栽贓,說他們搶劫來的錢放在王敬家中。那人隻是一個平民,突然被誣告是強盜的窩主,被抓來之後大呼冤枉。
見他不像是刁蠻之人,為自己申辯也說得有根有據,絕對不是窩主。鮑邦珍便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稟告太守說:“既然他能夠證明自己清白無辜,我想不應該冤枉好人,你放了他吧!我損失的財產算了。”
連太守也為他感動了,王秀才更與他結成莫逆之交。兩人分手,他又繼續到汴梁經商。卻不料,到了明代弘治己酉年(1489年),汴梁遭遇饑荒,有許多人賣兒賣女的。其中有一個清秀的少年頭上著插草標,當街出賣。一問,賣他的人居然是個秀才,說是養不活孩子了,隻有放他一條生路。鮑邦珍心生不忍,掏錢把少年買下來,帶回家裏,教他讀書,當兒子一樣養著。
一天,兩人閑談,鮑邦珍問少年,說父親為什麼舍得賣他?少年哭了,說賣他的秀才隻是他的養父。
難怪哩,鮑邦珍又多問了一句:“你的親生父親是誰呢?還記得嗎?”
收留他的鮑掌櫃簡直就是他的再生父母,如此親切地關懷令少年感動,哭著說:“我還記得,親生父親叫王景曇,也是個秀才。一天我在外麵玩,被人誘拐,賣到了現在這個秀才家,可能,父母親還在苦苦地尋找我呢!”
“還記得你父親的樣子嗎?”鮑邦珍突然心頭一動,急切地追問。
孩子一五一十地說出模樣,他的父親居然就是那一路同行的王秀才呀。鮑邦珍感歎道:“天下竟然有這樣巧的事,我認識你的父親,我們一路同船,還送他去趕考的。”
“你認識我爹爹,他在哪裏?”孩子也迫不及待地問。
“好,我帶你去找他。”他放下自己的生意,找到了王秀才。父子團圓,抱頭大哭一通,半天王秀才這才想起來,問鮑兄買自己兒子花了多少錢?
鮑邦珍已經走遠了,轉回身來擺擺手:“你們父子重逢我就十分高興了,那些錢,就算我給你們的賀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