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替母女洗冤(1 / 1)

鮑邦珍在汴梁等地經商四十多年,行俠仗義,結交了許多達官貴人,還曾在藩王周府中與眾多名士一起飲酒。他的行善仗義之舉,得到當地官民的稱讚,大家都稱讚他為“友善老人”。後來,他回到家鄉含飴弄孫,也時時不忘行善。

一天,正在家看書,突然一個女孩子跑進他家,進門就跪在地上磕頭:“鮑爺爺,鮑奶奶,救救我母女兩人吧。”

鮑邦珍忙叫妻子出來拉起女孩子,一看,是方亨的女兒,已經許配了人家,連聘禮也收了,隻是還沒有過門到婆家去。忙問她發生了什麼事?

女孩子說,她們的鄰裏有一家失盜了,找不到偷盜之人,失主認為她父親對他家裏了解,說方亨就是盜賊的窩主。

鮑邦珍問:“你父親不是早就經商出門去了嗎?現在回來了?”

“沒有啊,所以明顯是冤枉。”女孩子哭哭啼啼地說,“鄰居家說父親一定回來過,是我們把他藏起來了,我們也把他家失竊的東西藏起來了,逼著我們要。我們到哪裏去找這些東西啊,父親也不在家,沒人做主。母親被逼無奈,想一死證明自己清白,今天上午就上吊了……”

鮑邦珍大驚失色:“你母親死了嗎?”

女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說:“幸虧我發現及時,從屋梁上取下來,現在已經沒事了,托小姐妹看著,我就來求鮑爺爺給我們做主啊。如果母親死了,我也不活了……”

用生命來證明清白,真是值得同情啊。

鮑邦珍生氣了:“憑什麼誣賴人家?我得去問個清楚。”

鮑妻也說:“方小姐還沒過門,若蒙這不白之冤,她將來怎麼嫁人啊?”

鮑家夫妻本來伉儷情深,很有默契,於是妻子到方家去安慰母子兩人,丈夫到失主家去詢問情況。

到了被盜的人家,仔細詢問他失盜的前因後果,問道:“你家裏丟失了珠寶,為何說與方家有關呢?”

失主說:“隻有方亨知道我埋藏的地點啊。”

“有人看見他回來了嗎?”

“沒人看見。但是,他可以悄悄回來,偷竊之後再走啊。”

“一個大活人,能夠來無影去無蹤嗎?你可以派人去調查,你失竊的時候,方亨是否在他經商的地點啊。”鮑邦珍分析道。

失主還是強調:“即使他本人沒回來,他也可以讓他妻子女兒偷盜的……”

“豈有此理,”鮑邦珍指責對方,“我鄉民風一向淳樸,哪有讓自己妻女偷竊的,被你們逼迫,方妻都要上吊了,什麼財寶比得過生命寶貴?”

聽說方家妻子上吊,失主也吃驚了,知道逼出人命,自己要吃官司的。聽鮑邦珍分析了失竊時候的情況,排斥了方家作案的可能,又為其追查真凶提供線索,失主心悅誠服。

方亨妻女得到解脫,但是方小姐的婚姻遇到了麻煩,男方說她家有偷竊的嫌疑,就要退婚,方小姐又去尋死覓活的。鮑邦珍一生仁義,又勸說她的未婚夫,讓失主登門道歉,挽回了這一段婚姻。

仁義者壽。鮑邦珍濟人利世的事跡載入《義行傳》中;郡縣官長視察鄉裏飲酒禮宴上,也讓他作為嘉賓坐雅席;還曾受命督造漁梁壩,竣工後名字列於郡守之後。弘治壬戌年(1502年),得到朝廷賞賜冠帽衣服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