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奎的官不大,隻是一個小小的鹽務司顧問,但是名聲很大,不畏權勢,在遵紀守法的同時也主持正義。
有一家仆,跟隨他多少年了,一貫忠心耿耿,可是這些天來總是鬱鬱寡歡,滿腹心事。程正奎問他有什麼困難?家仆說,他兒子攤上大麻煩了,得罪了汪容和的兒子。
那汪榮和是何許人?當朝權貴啊,即使歸鄉之後,依然威風凜凜。他的小兒子要在郡縣城中建造天官府,強製要拆遷周圍的住戶。
偏巧,程正奎家仆的兒子儀賓住房就在天官府邊上。汪榮和的兒子就要儀賓搬遷,家仆的兒子也很有骨氣,不因出身低微而向人低頭,堅決不答應。汪家父子一起上陣,用盡手段強逼他們搬家。
聽家仆這麼一說,程正奎十分生氣,召集同宗人商量說:“這些豪強太不講理了,總是欺負老實人,我要為家仆主持正義!”
族人都覺得他說得有道理,但也擔心,說汪榮和當初位高權重,雖然現在已經罷官回鄉,但朝廷中依然還有不少親信,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何必為了一個家仆得罪他呢!
程正奎不信邪,因生長於封建禮法十分濃厚的山區,從小就受到宗族有關“安分守法”的訓誨,法律意識比較強,他說:“法律不是為哪一個人製定的,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更何況一個官吏,他們應該更懂得法律,更應該遵守法律。”
於是,他領著族人一起到汪榮和的府上去了。汪榮和還以為這些人來看望,誰知道是來告他兒子狀的。幹脆推諉反駁,開始說這事跟他無關,後來說兒子要建天官府是正當行為,天官府建成,是城中一道風景,城區房屋應該整潔,他兒子沒什麼錯,為拆遷采取一些措施也是正當的。
汪榮和明地裏袒護兒子,暗地裏讓兒子和他們對著幹,慫恿兒子寫封狀紙狀告程正奎,南京司法司受理了這樁訟事。
傳票一到,人人都替程正奎擔心,他卻不怕,義正詞嚴地說:“天子與百姓都應共同遵守法律。即使汪家還在受寵幸,他也不能把法律當兒戲,如果違反天子製定的法律,就應該受到法律的製裁。”
程正奎一貫從事合法經營,沒人能找到岔子,仆人家的利益遭受損害,他不過是見義勇為,但也不畏權勢,憑著一身正氣,依據法律維護了仆人家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