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奇鬥豔——其他民俗
除了風箏和秋千,我國古代還有其他的一些民俗項目。比如春遊、拔河和十五柱球等。
這些民俗項目都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是我國民間藝術的珍貴遺產。此外,這些民俗項目還象征著我國古代早就已經存在了體育與娛樂、力量與技巧結合的傳統體育項目。
這些民俗項目流傳久遠,備受我國古代各族群眾的喜愛,也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受到世人的廣泛關注。
享受無限春光的春遊活動
南宋紹興年間,我國著名的大詩人陸遊當時正值青春年少,20歲的他和表妹唐婉結為了伴侶。兩人青梅竹馬,婚後情投意合,他們相敬如賓、伉儷情深。
但唐琬卻引起了陸遊母親的不滿,陸母認為陸遊沉溺於溫柔鄉中,不思進取,會誤了前程,而且兩人婚後3年始終未能生養。
於是陸母以“陸遊婚後情深倦學,誤了仕途功名”為由逼迫孝順的兒子休妻。雖然陸遊與唐琬兩個感情很深,不忍分離,但在在萬般無奈之下,最終陸遊還是遂了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而唐琬也被迫嫁給越中名士趙士程,他們縱然百般恩愛,最終隻能落了個勞燕分飛的結局。
轉眼10年過去了,這一年春日,紹興城內的沈氏園中春意盎然,陸遊滿懷憂鬱的心情獨自前往春遊,卻意外地遇見唐琬及其改嫁後的丈夫趙士程。
盡管兩人中間隔著10年的光陰悠悠,但那份刻骨銘心的情緣始終留在他們情感世界的最深處。正當陸遊打算黯然離去的時候,唐琬征得趙士程的同意,差人給他送去了酒菜。
陸遊觸景傷情,他悵然在牆上奮筆題下《釵頭鳳》這首千古絕唱,詞寫道:
紅酥手,黃籘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等到了陸遊63歲時,他再一次到紹興沈園去春遊,望見了自己年輕時題下的那首詞,不禁觸物傷懷。那時候唐琬已經去世很多年了,陸遊更加悲傷,他又寫下了兩首情詞哀怨的詩,詩寫道:
采得黃花作枕囊,曲屏深幌悶幽香。
喚回四十三年夢,燈暗無人說斷腸!
少日曾題菊枕詩,囊編殘稿鎖蛛絲。
人間萬事消磨盡,隻有清香似舊時!
後來,陸遊84歲時,他不顧年邁體弱,再次到沈園春遊。因為陸遊感慨前幾次春遊的經曆,又覺得時光匆匆,百年如夢,不禁再次作了一首《春遊》詩,詩寫道:
沈家園裏花如錦,半是當年識放翁。
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
春遊,古時也稱“踏青”,是一種我國傳統的文體活動。在春季郊野中,萬木吐翠,芳草茵茵,百鳥爭鳴,陽光和煦,空氣清新,人們置身於這如詩如畫的環境中,能使人心胸開闊,疲勞消除,精神振奮,因而,春遊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
古往今來,春遊冠得許多雅稱,古稱為“遊春”、“踏青”、“尋春”和“探春”。許多古代文獻都記載了春遊習俗的生動景象。如春秋時期大聖人孔子的《論語》中就有記載: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這裏記述了孔子春日裏帶著學生到郊外踏青春遊之事。以後這種春遊習俗,曆代相沿不衰,特別到了唐宋時期更是盛行
西漢時期著名文學家司馬遷在他所著的《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說:“皇帝春遊,覽省遠方。”這便是說,秦始皇嬴政特別喜歡春遊,他總是到很遠的地方去春遊。
還有東漢時期著名文學家和天文學家的張衡,也曾經寫過一首《東京賦》,其中也有關於春遊的描述,他是這樣說的:“既春遊以發生,啟諸蟄於潛戶。”
晉代著名文學家陸機在他所寫的《日出東南隅行》一詩中,也提到了春遊,詩寫道:“冶容不足詠,春遊良可歎!”
古時踏青從立春那天就揭開了序幕,人們到野外嬉戲玩樂,他們認為這樣既可以消災驅邪,又能健身壯體。
至魏晉時期,人們在“上巳節”,也就是農曆三月初三的清明前後去春遊。人們在這天要到水邊舉行一種叫做“祓除”的儀式,人們聚在水邊沐浴、熏身,用各種草藥擦冼全身,以水除垢祛病。
在唐代時,女子春遊踏青更是蔚然成風。我國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在他所寫的《竹枝詞》中就提到了春遊,詩寫道: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宮外踏青來。
還有“三月初三氣象新,長安水邊多麗人。”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就曾經描繪過唐代王宮麗人們春遊時的盛況。
詩人林寬的一首《曲江詩》,也提到了唐代人們春遊的場麵,詩寫道:“傾國妖姬雲鬢重,薄徒公子雪衫輕”,這描繪的便是唐代上巳節曲江池畔遊女如織的盛況。
還有,宋代著名詞人柳永在他所寫的《荔枝香》中,也有關於春遊的詞句,詞寫道:“金縷霞衣輕褪,似覺春遊倦。”
至清代,著名文學家納蘭性德在他所寫的《杏花》詩之三中,還是提到了春遊,詩寫道:“寒噤花信愆期易,病減春遊好事稀。”
古代春遊又分為幾種類型,其中觀光型春遊的特點是以走為主,在陽春三月,人們在山間湖畔四處遊玩,呼吸著清新的空氣,欣賞著怡人景色。春遊的地點也有很多,比如濟南的大明湖和趵突泉,杭州的飛來峰和西湖都是古代著名的春遊聖地。
由於古代參加觀光型春遊的人大多目的是為了放鬆,因此以中老年人為主,他們多以聚會的形式出現,一邊春遊賞景一邊聊天,倒也是其樂融融。
還有,古人通過春遊的自然教育和潛移默化,也對人們幫助很大。人們從大自然獲得心靈啟迪、獲得經驗智慧,其形如春雨潤物,快樂又有實效。
因此,春遊的可貴之處在於它的絕美和短暫,“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常恐秋節至,黃華葉衰”,正是因為時光短暫,人們在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之餘,更容易反思生命,從而更加熱愛生活。
在古代,每年春天,人們都要結伴到郊外遊春賞景,感受春意。以後代代相襲,盛而不衰。春風拂麵、花草搖曳、空氣清新,再配以女子們的環佩叮當和裙袂飛揚,實在是一幅美不勝收的圖景。
[旁注]
青梅竹馬 語出唐代著名詩人李白《長幹行》一詩中,“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後來人們用這個成語形容男女兒童之間兩小無猜的情狀,來表明天真、純潔的感情長遠深厚。後人就以它來稱呼小時候玩在一起的男女,尤其指之後長大戀愛或結婚的。
趙士程 他與陸遊、梁克家等同時期,是南宋時期宗室貴族,也是南宋時期著名才女唐婉改嫁後的丈夫。他是個寬厚重情的讀書人,對曾經遭受國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現出誠摯的同情與諒解。乾道年間,趙士程任宗正司時,唐琬病逝。
唐琬 自幼文靜靈秀,才華橫溢。陸家曾以一隻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與唐家定親。宋代著名詩人陸遊,在20歲與她結婚。不料她的才華橫溢與陸遊的親密感情,引起了陸母的不滿,於是便讓陸遊休了她。後來她改嫁了趙士程,在沈園偶遇陸遊之後,就鬱鬱而終了。
沈園 是宋代的著名園林,因宋代著名詩人陸遊的一首《釵頭鳳》而成名。園區分為古跡區、東苑和南苑三大部分,有很多著名的景觀,形成“斷雲情歌”、“詩境愛意”、“春波驚鴻”、“殘壁遺恨”、“孤鶴之鳴”、“碧荷映日”、“宮牆怨柳”、“踏雪問梅”、“詩書飄香”和“鵲橋傳情”十景,而聞名天下。
《論語》 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它作為一部涉及我國春秋時期人們生活諸多方麵的儒家經典著作,在許多篇章度談到了做人,對後世文學發展影響巨大。
張衡 (78年~139年)。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製圖學家、文學家和學者,他在漢代官至尚書,貢獻非常突出,為我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麵,張衡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
劉禹錫 (772年~842年)。唐代著名詩人、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後裔,他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而政治上主張革新,是唐代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
柳永 (約987年~1053年)。北宋時期著名詞人,婉約派創始人物。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他的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長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了很多慢詞。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雨霖鈴》、《八聲甘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