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軍鑼響千山震,得勝旗開十裏紅。
活捉了方臘和一幹將領,終於可以凱旋回朝。宋江喜不自禁,總算最硬的骨頭啃下來了。回到軍營裏,宋江特意把魯智深請到他帳中,裏麵隻有盧俊義。
一進門,兩人便把他推到先鋒席上坐下,宋江到他的跟前,恭恭敬敬,彎腰拱手,行了一個大禮:“吾師在上,請受宋江一拜。”
魯智深連忙站起,雙手扶他:“先鋒使何故如此,使不得使不得,灑家又不是菩薩,拜什麼拜?”
盧俊義在邊上幫腔:“魯大師啊,你不是菩薩,你就是羅漢啊。”
宋江說:“是也,是也,你看,擒了馬靈、夏侯成這兩員大將自不必說,連方臘都是被你抓獲的,這功勞可是蓋天的。”
“蓋什麼天!別弄個功高蓋主吧!”魯智深從椅子上站起來,站到一邊,“告訴你們,這都不是灑家抓住的。”
宋江與盧俊義齊問:“誰抓住的?”
魯智深眼珠子一轉,說:“菩薩。”
宋江嗬嗬一樂:“我們打這麼多仗,菩薩都沒幫過,為何助你一人?”
“你忘了,智真長老不是說過嗎,‘遇夏而擒,遇臘而執’嗎?灑家師父就是菩薩。”魯智深說。
宋江說:“既然如此,你把智真長老給我指的前程解釋。”
“出家人不打誑語啊。”
魯智深被他倆逼得沒話說,隻好坦白:“說實在的,馬林與方臘都是王進幫我抓的。”
宋江奇怪,盧俊義更奇怪:“那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
魯智深說:“正是。”
“他,不是在老種經略相公那裏駐守邊關嗎?”盧俊義問。
“我知道了,在華州府救了你與史進之後,他就再也回不去了。”宋江似乎明白了幾分。
魯智深說:“宋公明哥哥聰明。”
盧俊義問:“他為何不來這裏?”
魯智深說:“人各有誌,不能強勉,他已得道,自然不把俗世放在心頭,按他的破解,我們梁山好漢們得到善終的少啊。”
宋江心中一寒:“此話怎講?”
“宋江打方臘,左手打右手,想當年,大家跟他一樣,都是逼上山寨稱王為霸的。”
盧俊義問:“他怎麼又幫你捉了方臘呢?”
魯智深說:“方臘不平,戰爭不止,西有夏,北有遼,金國與蒙古正在興起,我們都耗在內戰當中,一旦外敵入侵,那真是國破家亡之大患。”
宋江、盧俊義麵麵相覷:“高人哪,在哪兒?請為我們的軍師,我宋軍一定所向披靡。”
魯智深說:“別找他了,我也要隨他而去的。“
那兩個頭領一起扯住他:“魯大師,要向何處去?“
魯智深說:“找一個安身立命的清淨去處了此殘生。“
宋江大吃一驚:“吾師正是年富力強之時,何出此言?我已飛馬傳報京師,上報朝廷,為你立功請賞,請聖上封官。“
魯智深雙手甩開他們,連連搖頭:“灑家心已成灰,別給我提當官的事了。“
盧俊義懇切地說:“大師連連立功,功勞在我們之上,正是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為何心灰意冷呢?“
宋江接著勸他:“魯大師,你孤身一人浪跡江湖,也應該結束這種生活了,趁現在剛剛立功,封官受賞,在京城買下房產,娶妻生子,光宗耀祖,也不枉費一生啊。“
魯智深白了他一眼:“升官發財?那是你們的追求,灑家從未想過。既然出家,何以為家?哪還能回家?老種經略相公那裏回不去了,小種經略相公那裏也回不去了,父母回不來了,京城也回不去了。“
宋江說:“吾師既不想還俗,到京城主持一座名山大刹如何?也做一個僧首,同樣光顯祖宗,同樣可以報答父母。“
魯智深連連搖頭:“都不要,都不要,相國寺回不去了,五台山也回不去了,要那麼些有啥用?”
“大師,您要什麼?”兩個首領異口同聲地問。
“灑家隻要圖個囫圇屍首,也就是最大的心願了。“
盧俊義大駭,心想,這魯智深真是有心之人啊,有惡心,有善心,有殺人之心,有正義之心,連擒幾將,勇猛異常。可惜,而今,他的心已經死了,魯智深人也死了,留他何用?於是轉身便走。
宋江聽了,也想著,自己不知能否得以善終,內心淒然,隻有放他離去。
這天,宋江率領部下來到了杭州。可是,朝廷派來的張招討軍馬住在城裏,宋先鋒他們隻有屯兵在城外。所幸在六和塔駐紮,在錢塘江邊上,風景也很不錯。
諸將都在六和寺駐紮,可以好好地休養一陣了。隻有先鋒使宋江、盧俊義早晚得入城聽令。
智深約了武鬆,在同一間寮房住宿,放好行李,登上塔頂,但見這城裏城外房舍鱗次櫛比,四周綠意森森,遠處錢塘江水波濤翻滾,無邊無際,魯智深連連讚歎:“好地方啊,好地方。”
武鬆奇怪,這樣一個魯莽之人,也知道欣賞風景?笑問:“哥哥還見過比這更美的風光嗎?“
“見過見過,五台山的風景也十分不錯,但沒有這浩淼的江水,少了幾分滋潤,還是這裏好啊。“
“那是當然,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不到蘇杭,一生白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