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數學曆史2(3 / 3)

兩漢時期,《九章算術》問世,這部世界數學名著總結了我國公元前的全部數學成果,其中許多成就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16世紀前的我國數學著作大多遵循了《九章算術》的體例,我國古代的數學教育也一直以它作為基本教材之一。

隋統一全國以後,創立了科舉製度,建立了全國最高學府國子寺,並在國子寺裏設立了明算學。明算學內設算學博士兩人,算學助教兩人,從事數學教學工作,有學生80人。這在我國數學教育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

至唐代,官辦的數學教育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唐朝的最高學府國子監裏設有明經、進士、秀才、明法、明書、明算6科。

明算科內設算學博士兩人,“掌教文武八品以下及庶人子為生者”,還有算學助教一人。算學博士的官級很低,隻有“從九品下”,而算學助教則沒有品級。

唐代初期由於教學的需要,由科學家李淳風等人奉詔注釋並審定了10部算書,作為明算科的教科書,數學史上稱作《算經十書》。

它們是:《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張邱建算經》、《周髀算經》、《五經算術》、《綴術》、《緝古算經》及《夏侯陽算經》,另外還有《數術記遺》和《三等數》兩本供學生兼學。

唐代初期明算科的學製為7年,學生分兩組學習,每組15人。第一組學習《九章算術》等8部算經,第二組學習其餘兩部較難的《綴術》與《緝古算經》。

每部算經的學習年限都有具體規定。兩組學生都兼學《數術記遺》和《三等數》。

學生學習期滿後,要參加考試,明算科的考試也分兩組進行,每組各出10道題。第一組除按《九章算術》出3道題外,其他7部算經各出一題,第二組按《綴術》出6題,《輯古算經》出4題。

成績的評定方法是,每組10道題中“得8以上為上,得6以上為中,得5以下為下”,並規定答對6題算合格。考試合格的人員送交吏部錄用,授予九品以下的官級。

由上可見,唐代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數學教育製度。

後來隨著貿易和文化交流的開展,我國的數學和教育製度傳入朝鮮、日本等鄰國。因此,朝、日兩國的數學深受我國的影響,他們的數學教育製度和教科書原來基本上是采用我國的。

宋元時期,官辦的數學教育日漸衰落,而民間的數學教育卻比較盛行。當時許多有名的數學家,如楊輝、李冶、朱世傑、郭守敬等,或設館招徒,或隱居深山,或雲遊四方,傳道授業,講授數學。

有的還自訂教學計劃大綱,如楊輝的“習算綱目”,或自編教材如朱世傑的《算學啟蒙》,培養了一批數學人才,推動了數學教育的發展。

明代萬曆年間,隨著耶穌會傳教士的到來,對我國的學術思想有所觸動。1605年利瑪竇輯著《乾坤體義》,被《四庫全書》編纂者稱為“西學傳入中國之始”。

清代朝廷在1860年開始推行“洋務運動”,當時的洋務人士,主要采取“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態度來麵對西學。“甲午戰爭”以後,大量的西方知識傳入我國,影響非常廣泛。許多人以轉譯日本人所著的西學書籍來接受西學。

明清時期的“西學東漸”對我國中小學數學教育影響過最大的莫過於《幾何原本》。

利瑪竇和徐光啟合譯的歐幾裏得的《幾何原本》,第一次把歐幾裏得幾何學及其嚴密的邏輯體係和推理方法引入我國,同時確定了許多我們現在耳熟能詳的幾何學名詞,如點、直線、平麵、相似、外似等。

徐光啟隻翻譯了前6卷,後9卷由數學家李善蘭與英國人偉烈亞力等人在1857年譯出,同時,翻譯了《代數術》、《代微積拾級》等著作,為符號代數及微積分首次傳入中國。

此外,數學家華衡芳在19世紀60年代以後與傅蘭雅合作譯了不少著作,介紹了對數表、概率等新的數學概念。清代末期新式學堂中的數學教材多采取於兩人的著作。

[旁注]

田忌 也稱“陳氏”。戰國初期齊國名將。田忌以田齊宗族的身份做齊將,並向齊威王舉薦孫臏,威王任孫臏為軍師。曾經以“圍魏救趙”之計打敗魏國,名震諸侯。

齊威王 (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齊桓公田午之子。戰國時期齊國國君。公元前356年繼位,在位36年。他改革圖強,自稱為王,破魏稱霸,成為“戰國七雄”之首。以善於納諫用能,勵誌圖強而名著史冊。

孫臏 是孫武的後代。戰國時期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以軍師身份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周易》 是一部我國古哲學書籍,也稱“易經”,簡稱“易”,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被相傳為周人所做。是我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對我國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是華夏5000年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

甲午戰爭 日本侵略我國和朝鮮的戰爭。它以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按中國幹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馬關條約》是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它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

[閱讀鏈接]

我國古代,富家子弟到了入學年齡,有的要去官辦學校讀書學習,也有的去私塾學習。孩子入學要講究禮儀,尤其是進入私學的要行一套拜師禮儀。

首先要穿戴整齊才能去麵見私塾中的先生。見了先生後要跪拜,然後先生會以朱砂在孩子的額頭點出一點,稱之為“點朱砂”。行禮後起身之時,先生會贈與孩子一支毛筆用來告誡學生勤勉於己,刻苦讀書。毛筆一般是父母先買好轉交給先生。最後是以三拜九叩之禮拜孔子,以示對“至聖先師”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