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期——霸主變幻1(2 / 3)

商朝建國後國都頻繁遷移,湯王盤庚時,遷都於殷,即今河南省安陽市,此後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商朝也因此又稱為“殷”或“殷商”。

其統治區域北至蒙古,東北至遼寧和朝鮮半島,南至湖北、湖南、江西、福建等,西至於甘肅新疆,東至海濱東海。

湯吸取了夏桀的教訓,他廣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權得到了初步鞏固。商朝的農業、手工業迅速發展起來,經濟步伐加快,私有製度進一步完成,商朝走向了奴隸製度占主要地位的時代。這就是曆史上的“商湯革命”時期。

商朝的農業比較發達,出現了黍、稷、稻、麥等糧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經濟作物。已經使用多種穀類進行釀酒。

手工業也相當發達,能夠鑄造精美的青銅器和白陶、釉陶,各種常用的器具和禮器、酒器十分精美。著名的司母戊鼎,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物品交換也逐漸擴大起來,並且出現了規模較大的早期城市。

商朝強盛時期的疆域東邊到了大海邊,西邊到達現在的陝西省東部,北邊到達現在的河北省的北部,南邊發展到了長江岸邊,成為那個時期世界上的文明大國。

商朝已經進入了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曆史時期,出現了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國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體係較為完整的古代文字。甲骨文上反映了商朝對於天文天象的記載和對於幹支記時法的運用等。

據考古資料看,東南和華南地區分布於長江下遊兩岸的“湖熟文化”、江西北部的“吳城文化”、西南地區四川境內的“巴蜀文化”以及北方內蒙古、遼寧的“夏家店下層文化”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商文化的影響。

太甲繼承王位後,不遵守先前的法令,並胡作非為,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這個地方。等到太甲悔過了,伊尹又親把太甲迎接回來繼續執政,商朝的統治又呈現出清明氣象。

自從盤庚把都城遷到殷這個地方,商朝的國勢又開始上升。武丁繼承王位後,他大力選拔人才,任用傅說、甘盤、祖已等賢能誌士,征服了周圍的各方國,極大地擴充了商朝的疆域和人口,為生產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這段時間,商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有了空前的發展,達到商朝後期的鼎盛時期,史稱“武丁中興”。

武丁之後的商朝,開始逐漸走向了衰亡。武丁的兒子祖庚、祖甲相繼繼承王位後,在政治上沒有才能,又荒淫無道,致使社會混亂,民不聊生。

商朝的最後一個帝王是商紂王,他的名字又叫帝辛。紂王喜歡飲酒,他就在地上挖個池子,並在池子中注滿了酒,然後在酒上行船。紂王同姬妾親眾在池上劃船飲酒。

他還大興土木,建造了一座鹿台。地基就有150米見方。他把搜刮來的金銀珠寶和美女們聚集在台上,宴飲狂歡,長達七日七夜,以至君臣姬妾都忘了日月時辰。

紂王特別寵愛一個叫妲己的女人。妲己競想出一些壞主意,叫紂王幹一些傷天害理的事。例如,她叫商紂王用一種炮烙的殘酷刑罰來懲治那些反對他的人。炮烙就是用炭火把銅柱燒熱後,強迫人在銅柱上爬,掉下來被熊熊燃燒的炭火活活燒死。

紂王的暴政,使得商朝的統治再也維持不下去了。治理岐山的周武王在薑尚和叔父周公旦的協助下決定進攻商朝。

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領兵車300輛,近衛軍武士3000人,士卒45000人,會合各小國部隊,從孟津出發,向商朝都城朝歌進軍。

周武王在牧野,豎起伐紂大旗,在誓師大會上,曆數紂王腐敗荒淫、凶惡殘暴的種種罪惡,然後指揮大軍向商軍進攻。

因為商朝的軍對主力當時正在東南地區跟東夷打仗,一時調不回來。紂王隻好臨時把大批奴隸武裝起來,湊上70萬人,開赴前線,抵抗周軍進攻。

在“牧野之戰”中,當周軍和商軍擺開陣勢,準備廝殺時,商朝軍隊在陣前紛紛起義,掉轉戈矛和周軍一起殺向商紂王。紂王大敗,帶著少數衛士逃回朝歌。

“牧野之戰”的失敗,使商紂王看清了商朝末日即將來臨,他就在鹿台點火自焚了。

至此,我國曆史上奴隸製鼎盛的商王朝滅亡。

[旁注]

方伯 古代諸侯中的領袖之稱,稱一方之長。殷周時代,天子在所分封的諸侯國中,委任王室功臣、懿親為諸侯之長,代表王室鎮撫一方,稱為“方伯”。至春秋時,諸侯漫無統紀,起而互相兼並,進而發展為大國爭霸,形成了取代王權的霸主政治,又稱“方伯政治”。

鳴條之戰 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在鳴條,今河南省洛陽市附近,一說在今山西省運城市夏縣之西,爆發了滅亡夏朝的戰爭。這場戰爭成為夏王朝滅亡的轉折點。戰爭的結果導致夏王朝滅亡,商湯建立了我國古代的第二個王朝商朝。

諸侯 是古代中央政權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稱。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漢朝分王、侯二等。周製,諸侯名義上需服從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貢、述職、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漢時諸侯國由皇帝派相或長吏治理,王、侯僅食賦稅。

司母戊鼎 也叫後母戊鼎,原稱“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母親戊而做的祭器。出土於河南省安陽,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銅器,重832.84千克。現收藏於我國國家博物館,享譽“鎮國之寶”。它代表了我國商周時期青銅鑄造工藝的最高水平。

鹿台 商紂王所建築的宮苑,是殷紂積財處。地點應在淇縣城西太行山東麓。史書記載:“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紂建鹿台7年而就,工程之大不言而喻。周武王伐紂時,商紂王兵敗牧野後逃至鹿台,把珠寶蒙在身上,自焚而死。

朝歌 古地名,位於河南省北部鶴壁的淇縣。殷商末期紂王在此建行都,改稱朝歌。周朝把商朝消滅後,把朝歌分成了3塊。朝歌北邊是邶,東邊是鄘,南邊是衛。封康叔建立衛國,在這裏建立國都長達403年

牧野之戰 又稱“武王伐紂”,是周武王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即今河南省淇縣南、衛河以北,新鄉附近進行的決戰。此戰年代說法不一。牧野之戰後商朝滅亡,周朝建立。

傅說 (約公元前1335~公元前1246年),商朝帝王武丁時的宰相。傳說傅說是築牆的奴隸。有一次武丁做夢得到一位聖人,名字叫傅說,於是他在傅說築牆的時候找到了他,然後封他為商朝的大宰相,國家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紂王 (約公元前1105~公元前1046年),即帝辛,名受,後世人稱殷商紂王。為帝乙少子,其母為正後。後世對他評價褒貶不一,更多的人稱他為“暴君”,“炮烙”之刑就是一個例證。因其荒淫無道,聽信讒言,後被姬昌所滅。

妲己 為我國殷商王朝最後一位君主商紂王的寵妃,人稱“一代妖姬”。傳說姓蘇,不過有關蘇的來源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其父親乃是諸侯蘇護;另外一種說法是妲己來自一個叫蘇的部落。

[閱讀鏈接]

商湯重視人才。他手下有個廚師叫伊尹,伊尹見湯是個賢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國主張。

一次,伊尹借湯詢問飯菜的事,說:“做菜即不能太鹹,也不能太淡,要調好佐料才行;治國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過急,也不能鬆弛懈怠,隻有恰到好處,才能把事情辦好。”

商湯聽了,很受啟發,當即命伊尹為阿衡,即宰相。在商湯和伊尹的經營下,商湯的力量開始壯大,終於滅掉無道的夏桀,建立了新政權。

這就是“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故事。

奴隸製走向衰亡的西周

西周的建立者是姬發。西周王室東遷洛邑後,曆史上將東遷之前這一時期的周朝稱為西周。西周政權的存在時間為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共傳12王,曆時275年。

西周是我國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世襲奴隸製王朝。在西周時期,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成為現代各民族的前身。

周原是商王朝統治下西麵的一個方國,傳說是帝嚳的後裔,屬於姬姓之族。姬姓的周族經曆了好幾代,傳到古公亶父時,他將周族遷到岐山南麵。岐山位於現在的陝西省西部。

古公亶父在這裏興建城邑,疆理田地,很快就使周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而岐山也就成為了周室肇基之地,是周文化的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