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瓷業在製成技術也有長足的進步,並廣泛在南方地區擴散。例如浙江就形成越窯、甌窯、婺州窯及德清窯。製茶業方麵,由於晉代士人習慣飲茶並提倡以茶代酒,使需求提高,種植區域進展到東南沿海。
造船業歸官府管理,當時大船載重達萬斛以上。由於江南水路繁多,所以十分興盛。
商業方麵,晉室南渡後,中原財富大多轉移至江南地區,商業仍然興盛,最大商業中心為會稽,次為建康。
由於戰亂與銅量不足,鑄錢不足,幣值處於混亂狀態。貿易也有發展,南北互市和海外貿易主要由官府掌握,私人經營商業的很多,交易的大宗物品是糧食、布帛、魚、鹽等生活用品和一些奢侈品。
在文化方麵,兩晉時期是一個文化開創、衝突又融合的時代,是我國文化發展的重要時期之一。文化中心為會稽、建康、洛陽,在官方教育方麵,晉朝在我國曆史上首創了國子學,以後曆朝曆代延續,直至封建社會末期。
由於儒教獨尊的地位被打破,使得該時期的文化走向多元發展,不斷的開發新領域與新學說。當時學派除儒教外還有由本土發展的玄學、道教及由印度東傳的佛教,其中道教及佛教在該期間逐漸擴展到一般人民的生活。道家的煉丹術對我國科技史帶來貢獻。
由於兩晉世族生活優越,產生許多優秀的藝術家。同時帶來邏輯思辯的發展,以及老莊的自然觀,玄學開始發展並盛行,湧現出玄學思想的代表“竹林七賢”。
藝術也蓬勃發展,如王羲之及王獻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繪畫,陶淵明的田園詩,謝靈運的山水畫,以及佛經、佛門故事,雕刻塑像等。
[旁注]
品官占田蔭客製 西晉占田課田法中有關品官享有經濟特權的規定。晉武帝時提出的保障貴族、官僚的經濟特權的製度,也在名義上限定貴族、官僚的占田和奴役人口的數量,以製止土地兼並和隱瞞戶口。實際上對於貴族、官僚的占田和蔭客不能起限製作用。
庶族 又稱“寒門”、“寒族”。魏、晉、南北朝時不屬於士族的家族,多為普通中小地主。因士族擁有政治特權,生活奢侈腐化,庶族地主便以武職為升官階梯,掌握軍權後進而取得政權,這樣士族衰落,庶族興起,魏晉及南朝的朝代更替也是士族與庶族勢力消長的過程。
流民起義 西晉時,內遷各少數民族人民紛紛破產,淪為流民。301年,巴氏人李特為首在綿竹起義,屢敗官軍。長江一帶的流民也紛紛起義,延續了10多年,有力地打擊了西晉的統治。史稱流民起義。
淝水之戰 發生於383年,是東晉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的侵略吞並的一係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結果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滅亡。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此後數十年間再無外族侵略。
三公九卿製 始建於秦王政時。以皇帝為尊,下有三公,分別為太尉,管理軍事;丞相,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禦史大夫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並理國家監察事務。九卿對丞相負責,按其職能,行使權利。
三省六部製 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官製。它確立於隋朝,此後直至清末,六部製基本沿襲未改。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製訂、審核與貫徹執行。
煉丹術 古代煉製丹藥的一種傳統技術,是近代化學的先驅。煉丹法所製成的藥物有外用和內服兩種,外用者至今還很有價值,內服則由於其毒性較大而逐漸被淘汰。所謂“神丹妙藥”,以求“長生不死”,則是荒謬的。
晉元帝 (276年-323年),司馬睿,字景文。晉宣帝司馬懿曾孫,琅琊武王司馬伷之孫,琅琊恭王司馬覲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從子。東晉的開國皇帝。諡號“元皇帝”,廟號中宗,葬於建平陵。
苻堅 (338年~385年),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堅頭,十六國時期前秦的皇帝。在位前期勵精圖治,使前秦基本統一北方;但後來在伐晉的“淝水之戰”中大敗,自此一蹶不振,後被羌人姚萇所殺。
劉裕 (363年~422年),字德輿,小名寄奴。彭城縣綏輿裏,即今江蘇省人。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劉宋開國之君。執政期間,吸取前朝土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整頓吏治,重用寒門,輕徭薄賦,改善了政治和社會狀況。他對江南經濟的發展,漢文化的保護發揚有重大貢獻,被譽為“南朝第一帝”。
顧愷之 (348年~409年),字長康,小字虎頭。生於晉陵無錫,即今江蘇省無錫。博學有才氣,工詩賦、書法,尤善繪畫。與曹不興、陸探微、張僧繇合稱“六朝四大家”。顧愷之為我國傳統繪畫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流傳至今的畫作為唐宋摹本《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等。
陶淵明 (約376年~427年),字元亮,自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友人私諡“靖節征士”。生於今江西省九江市。東晉詩人。田園生活是他進行文學創作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歸去來兮辭》和《桃花源記》等。詩文作品深受後世文人騷客推崇。
[閱讀鏈接]
一次,司馬炎去南郊賞遊,他想試試劉毅是不是敢於直諫,就問道:“依卿所見,朕可比漢代哪位君主?”
劉毅直言不諱:“陛下可比桓、靈二帝。”
司馬炎知道此二人是昏君,說道:“朕統一了天下,卿將朕比之於桓、靈二帝,不過分嗎?”
劉毅回答說:“昔日桓、靈賣官,錢入府庫;而陛下賣官,則錢入私囊。由此可見,陛下不如桓、靈二帝也!”
司馬炎說:“桓、靈時代可是聽不到這樣的話呀!”
從此以後,司馬炎變得節儉了許多。
分裂對峙的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是我國曆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從420年劉裕建立南朝宋開始,至589年隋滅南朝陳為止。南朝包含宋、齊、梁、陳四朝;北朝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南北朝上承東晉、五胡十六國,下接隋朝,南北兩勢各有朝代更迭。曆經民族混成後的新漢族,不久即開創了隋唐盛世。
420年,隨著劉裕宋朝的建立,我國曆史進入南北分裂、南北對峙的階段。
南朝的曆史是門閥士族由盛而衰的曆史,南朝的皇權比較強大,門閥士族社會地位雖然高貴,卻已不能完全左右政局。
隨著江南開發的不斷深入,土著漢人在政治上逐漸上升,步入官僚行列,為皇帝所倚重。從梁陳之際開始,南方內地的土豪,也成為割據的一方勢力。
宋武帝劉宋政權,是南朝疆域最大、最強、統治年代最長的一個政權。時間從420年至479年。宋武帝出身於軍旅,為人剛毅儉樸,稱帝後仍力行節儉,一時政風甚佳。
他察覺當時世族權勢盛重,君主威權移墜,所以在朝政上重用寒族掌握機要,軍權重鎮則托付給宗室皇族。宗室掌握軍權及政區,因而心生篡位之意,所以皇帝與宗室之間發生多次骨肉相殘的慘劇。至479年,南朝宋曆4代8帝而亡。
南齊是我國曆史上帝王更換極快的一朝。齊高帝蕭道成於479年立國,政風節儉,為政清明。然而由於後來爭殺頻繁,國祚短暫,至502年,南齊曆3代7帝而亡。
南朝梁是梁武帝蕭衍於502年篡位建國。梁武帝為人節儉,勤政愛民,使得梁朝前期國力勝過逐漸混亂的北魏。至557年,陳霸先篡南朝梁帝位,南朝梁曆3代4帝而亡。
陳武帝陳霸先建立的南朝陳,是我國曆史上朝代名與皇帝之姓重合僅有的一家。南朝陳初建時,我國南方經過了多年的戰亂,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許多地方勢力也紛紛割據。
由於陳武帝無法盡數平定或采取安撫的方式,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國家,便注定是短命的。南朝陳本來就版圖狹窄,人口孤弱,力量單薄,加之統治者又極度腐敗,至589年,終於在北方強敵進攻之下,曆3代5帝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