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道德經》與企業使命(3 / 3)

範蠡名聲日盛,齊國國君請他為相。範蠡大力發展經濟,促進齊國與其他諸侯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奠定了齊國經濟與文化繁榮的基礎。3年之後,齊國國富民強,百姓奉範蠡為神明,朝野中也是頌德聲一片。而恰在此時,範蠡掛印封金,盡散家財,分贈給好友與貧苦的百姓,飄然離開齊國。

範蠡順勢而為,成就一方巨賈,卻又三散財富,是世界慈善第一人。他遵循宇宙自然規律,一生屢創奇功,又不陷於功名利祿,財寶金銀,磊磊落落,成就了符合道的規律的美滿人生,是商人學習的典範。

企業的基業之本是符合天道的德

老子在《道德經》第54章中闡述了德普天下的道理,老子講到人類間一切的根本是天德,來自天道的德。

原文:善劍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句解:善於建樹的不可能拔除,善於抱持的不可以脫掉,如果子孫能夠遵循、守持這個道理,那麼祖祖孫孫就不會斷絕。把這個道理付諸於自身,他的德性就會是真實純正的;把這個道理付諸於自家,他的德性就會是豐盈有餘的;把這個道理付諸於自鄉,他的德性就會受到尊崇;把這個道理付諸於自邦,他的德性就會豐盛碩大;把這個道理付諸於天下,他的德性就會無限普及。

天道是宇宙運行的能量,而“天德”便是這種能量運行的普遍存在的品行,而進一步把它應用到人類社會,就構成了人類文明的、符合“天德”的德行。當然人類的德行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符合天道的德,一部分是依據人類為我意識層麵的德行,人類間符合“天德”的才是人類要弘揚的根本。如果人掌握“天德”並應用了這種“天德”,就學會了做人、做事、做企業。

美國的默克公司是一個將“天德”應用到企業管理上的公司。默沙東公司(在美國名為“默克”公司),世界製藥企業的領先者,總部設於美國新澤西州,是一家以科研為本、致力於研究、開發和銷售創新醫藥產品的跨國製藥企業。默克公司16次獲得美國《財富》雜誌“美國十大最受推崇公司”稱號,被美國《商業周刊》評為2001年度全球“50家業績最佳”公司之一,在全球製藥公司中位列第一,位列《Worth》雜誌2000年美國公司捐助排行榜榜首。

1935年, 喬治·默克二世是這樣闡述公司的核心理念的:“在我們這一行工作的人真正受到了促進醫學進步、服務與之理想的激勵。”54年後,1989年默克公司的內部管理方針中寫到:我們做的是挽救和改善生命的事業,所有的行動,都必須以能否圓滿實現這個目標為衡量標準。 1991年三代領導人之後,默克的CEO羅伊·魏吉羅用同樣的口氣說道:“最重要的是要記住,我們業務成功意味著戰勝疾病和協助人類。”

恰恰是默克一貫堅持並將其企業的核心使命深入到每個員工的心中,才成就了世界第一大製藥公司,並為人類的醫藥事業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也正是因為如此,默克公司在1944年時就率先捐助黑人大學聯合會,在上世紀70年代就規定所有主管必須在年度目標裏包含廢除差別待遇措施,並把這些措施和獎金、購股權、等級評比、業績加薪結合為一。在第二次大戰後,在沒有利潤的情況下,把鏈黴素引進日本,消滅了侵蝕日本社會的肺結核;決定開發治療河盲症,免費送藥給第三世界上百萬感染河盲症的病人,且自行承擔費用,直接參與分發工作,以確保藥品確實送到受這種疾病威脅的上百萬病人手中。默克的今天始於公司創始人的辦企業理念和使命,始於用企業經營來完成挽救和改善生命的事業。默克公司告訴世人一個事實:企業以德為本,方可基業長青。

今天的企業中,能夠經曆百年的公司為數不多,而在這些公司中有一個核心的特征,那就是都有指引、激勵公司上下的企業使命,即核心價值觀和超越利潤的目的感。在新的曆史階段,我們應更多地將老子智慧開發、應用到企業經營之上,武裝、治理企業,幫我們找到興辦企業的根本,創建一批經久的優良企業,為中華民族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