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融合可親,敦厚真誠
在管理上,韋爾奇自有他獨特的方法,最為著名的莫過於“聚會”、“突然視察”、“手寫便條”了。他每周都突然視察工廠和辦公室,匆匆安排與比他低好幾級的經理共進午餐,無數次向公司員工突然發出手寫的整潔醒目的便條。韋爾奇也十分重視企業領導人的表率作用,他總是不失時機地讓人感覺到他的存在和親和。
2、敏銳直覺,明晰高效
當45歲的傑克·韋爾奇執掌GE時,這家已經有117年曆史的公司機構臃腫,等級森嚴,在全球競爭中正走下坡路。於是韋爾奇首先著手改革內部管理體製,減少管理層次和冗員,將原來8個層次減到4個層次甚至3個層次,並撤換了部分高層管理人員。此後的幾年間,韋爾奇優化高層管理人員,合並整合業務部門,剔出不良資產,使整個公司專注於核心業務。另一方麵,韋爾奇認為,挑選最好的人才是領導者最重要的職責。韋爾奇製定了一個用人準則:GE20%的人是最好的,70%的人是中間狀態的,10%的人是最差的。最好的應該馬上得到激勵或升遷,最差的就必須馬上走人。
3、不求圓滿,持續革新
韋爾奇一直強調GE是一個無邊界的學習型組織,一直以全球的公司為師。 GE之所以能成為赫赫有名的“經理人搖籃”、“商界的西點軍校”,除了嚴格淘汰的人才體製,最重要的就是這種無邊界的學習型組織。
傑克. 韋爾奇是在企業管理中應用老子智慧的大師。
三.“舍”“得”相對, 沒“舍”無“得”
[原文]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7)
[譯文] 所以,真正悟道的人將大眾的利益置於其個人利益之上,才可以獲得大眾的擁戴。超越自我物質存在,才可以作為一個純宇宙意識能粒子與宇宙本體永存。
老子在第七章中用簡單的兩個對比說明了企業領導人勇於犧牲的精神:放棄個人利益才可以受公眾擁戴;無私才能成就死而不亡的長久。今天許多人都期望著有朝一日登上高位去享有自由和權利, 甚至不擇手段。 其實他們完全不了解領導真正的本質乃是犧牲和忘我。從老子的哲理中我們可以總結出下列的“舍”與“得”的對等式:1.成功的領袖處於公司危急時刻,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犧牲自我利益的態度, 他必須心甘情願付出才能把公司帶上軌道。 2.領導就是榜樣,下屬會效仿領導的每個行為。 3. 領導的犧牲不是一時, 而是一種持續過程。4.“舍”與“得”成正比, 職位越高, 責任越大, 需要舍去的就越多。5. 人類的享樂實際源於“給予”, 隻有“施給”人才更覺得有價值。
海爾張瑞敏砸冰箱的故事一直在企業界流傳。 1984年,34歲的張瑞敏入主青島市電冰箱廠。1985年的一天,一位朋友要買一台冰箱,結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後勉強拉走一台。朋友走後,張瑞敏派人把庫房裏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檢查了一遍,發現共有76台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當時一台冰箱的價格800多元,相當於一名職工兩年的收入。張瑞敏決定砸掉冰箱,誰幹的誰來砸,並掄起大錘親手砸了第一錘!很多職工砸冰箱時流下了眼淚。 一場砸冰箱的事件,不僅使海爾成為了當時注重質量的代名詞。當初張瑞敏舍去了76台冰箱換了來海爾今天的輝煌。
四.上善若水,順勢而為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8)
[譯文]
品德高尚的人好像水一樣,水滋養萬物而無爭,往低處流淌,停留在人所厭惡的地方。因此,最接近於道。上善的人選擇和諧的生存環境,心係道本源的仁善,與人真誠相處,言而信守承諾,治理井然有序,做事揚其所能,行動把握時機。
老子在這裏講的水德是每個中國人都認同的,水處下無爭、清除汙垢、滴水穿石、順勢而為、變化萬千、洶湧澎湃, 象征著一個君子的美德。在此之上老子又細致地描述了悟道人的七個詳細的品德, 經商的人如果能深入學習這些品德, 將立於不敗之地。 在當今商業界叱吒風雲的李嘉誠就暗合道妙,很好地詮釋了老子水德七項細則。
李嘉誠全球華人首富,全世界華人最成功的企業家。 他小時家境貧困, 很小就出來打工, 在人生的曆練中創造了商業的帝國, 也同時成就了人生品德的鑄造,他暗合道妙的故事很多, 我們就不一一地介紹, 可以從他的人生、管理格言中來體察他展現老子上善若水及七個細致品德。
1、居善地---則取地利
1) 精明的商家可以將商業意識滲透到生活的每一件事中去,甚至是一舉手一投足。充滿商業細胞的商人,賺錢可以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2.)保持低調,才能避免樹大招風,才能避免成為別人進攻的靶子。
2、心善淵---心係仁善
3)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一個大企業就像一個大家庭,每一個員工都是家庭的一分子。是員工養活了整個公司,公司應該多謝他們才對。?
4)有錢大家賺,利潤大家分享,這樣才有人願意合作。
3、與善仁---真誠相處
5)人才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對人好,人家對你好是自然的,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你的核心人物。?
6)顧及對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僅僅局限在自己的利上,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自己舍得讓利,讓對方得利,最終還是會給自己帶來較大的利益。
4、言善信---信守承諾
7)一個人一旦失信於人一次,別人下次再也不願意和他交往或發生貿易往來了。
8) 講信用,夠朋友。到今天為止,跟我做夥伴的,合作之後都成為好朋友,從來沒有一件事鬧過不開心,這一點是我引以為榮的事。?
5、政善治---治理有方
9)長江取名基於長江不擇細流的道理,因為你要有這樣豁達的胸襟,然後你才可以容納細流??沒有小的支流,又怎能成長江??
10)要給員工好的待遇及前途,讓他們有受重視的感覺。當然,還要有良好的監督和製衡製度,不然山高皇帝遠,一個好人也會變壞。?
6、事善能---揚長避短
11) 一個總司令,是一個集團軍的統帥,拿起機關槍總不會勝過機關槍手,走到炮兵隊操作大炮也不如炮兵。但作為集團軍的總司令不要管這些,隻要懂得運用戰略便可以。?
12)知人善任,大多數人都會有部分的長處,部分的短處,各盡所能,各得所需。?
7、動善時---把握時機
13) 擴張中不忘謹慎,謹慎中不忘擴張。……我講求的是在穩健與進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麵對風浪一定要捱得住。?
14)如果在競爭中,你輸了,那麼你輸在時間;反之,你贏了,也贏在時間。
五.知人善用,打造鐵軍
[原文]
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27)
[譯文]
善於捆縛的,不用繩索卻使人不能解。因此,古代真正悟道的人善於幫助引領眾人,所以不會遺棄任何人。他們善於物盡其用,所以不會拋棄任何物品, 這才叫暗和道妙。悟道的人是引導眾人的導師;迷失物欲、背道離德的眾人恰好是悟道的人的資源。
老子在二十七章中強調了團隊建設的四個要點:1.善於凝聚的領導是從人心入手來建立自己的團隊。2.善於領導的人一定要知人善用,一個好的團隊是各種能力的集合。在好的領導人麵前沒有無用的人,也沒有無用的物,隻有最優化的組合。3. 領導者永遠是團隊的引領者,這就要求領導者具備兩個基本的能力。 一是胸懷和視野要高遠,對未來有更清晰的認識;二是海納百川,為屬下提供更多的施展空間。4.獨行俠式的領導一定沒有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