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向老子學習企業創新(3 / 3)

筆者住的附近有一家海底撈,每次去都被那裏員工的笑容感染。火鍋在中國大陸已經紅海一片了,可從四川來的張勇卻硬是在紅海中闖出一片藍天。細致觀察一下,去海底撈幾乎每次都要排隊,可人們還是要去,關鍵還是在創新上下了功夫。在服務上的創新則體現在海底撈的超值服務上,客人車開過來有人替你存車、取車,這是人們在五星級酒店才可以享受到的服務;等位時有專門的空間,免費的水果、小吃和飲料;免費的擦鞋和修指甲;戴眼鏡的馬上送上眼鏡布;手機會專門給你放在手機套裏……這一切都體現了對客人的超額關注。其次,海底撈在人事和團隊上創新,“把人當人對待”。管理者對沉澱在社會最底層一無學曆、二無其他勞動技能,為別人端盤子的服務員的員工給予信任和尊重,並下放管理權限給每個員工,才形成海底撈特有的微笑服務。我曾在等位時和幾個員工聊天,可以感到他們發自內心的自豪。去海底撈你可以體會一群來自底層的人為了一個金錢以外的目標在服務客人。願海底撈能做得更好,更長久,對中國的服務業提升有所借鑒。

企業創新是一個永恒的課題

原文:“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23章)

譯文:疾風難以持續一個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誰又能永恒不變呢?宇宙時空場都無法持久地刮風下雨,又何況人呢?

老子善於用自然現象來啟發人們。此章中他提到自然界中狂風刮不了一日,暴雨持續不了一早上,人就更無法把任何事物固定在一個模式中了。用在企業的的管理中我們可以總結出:1.一切不變的都在變化之中,宇宙規律常變常新,而祈求安定不變無非是人類的一個期望。2.企業家的真功夫就是在變中求生存,在寧靜中求生存,在取勝時開始新的征程。3.人生發展也好,企業經營也罷,必須懂得把握自然發生的規律與原則。4.堅持與變革是一對平衡體,需要企業領導適時把握。在堅持正確方向,遇到難關時要堅韌;在偏離規律時要大膽變革。5.成功的企業永無止境,創新不是結果,是一個永恒的過程。

說到企業的持續創新,我們可以從波音公司得到很好的啟迪。美國波音(Boeing)公司是世界最大的航空航天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民用飛機和軍用飛機製造商,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最大的承包商,是國防、人類太空飛行和運載火箭發射領域的全球市場領導者。波音公司的客戶遍布全球145個國家,共有20萬餘名雇員,分布在60多個國家。波音公司是世界民用飛機市場的“航空霸主”。波音公司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實施技術創新、質量創新、人才創新,推動世界航空航天工業的發展。波音公司正是依靠持之以恒的創新戰略,終於在1997年8月5日,將世界排名第三的麥道公司吞並,宣告了航空業界一個超級巨人的誕生。創建於1920年的麥道公司長期以來一直是美國和世界上最大的航天企業和美國最大的國防承包公司。由於麥道公司在商用飛機的研製開發方麵的遲疑,喪失了創新的機會,導致了競爭的失敗。波音公司和麥道公司正反兩方麵的典型,雄辯地說明:科技乃第一生產力,創新為企業生命線。

海爾公司的“地瓜洗衣機”也是一個企業隨時隨地創新發展的經典。張瑞敏去四川西南農村考察,發現當地農民用的洗衣機的排水管經常有汙泥堵著,問明原因才知道農民不但用洗衣機洗衣服,還用它來洗地瓜。回到青島後,他讓科研所的人想辦法解決這一問題,一個月後海爾生產出“地瓜洗衣機”,科技人員在洗衣機上裝了兩個排水管,一粗一細,洗地瓜時用粗的,洗衣服時用細的。後來海爾相繼研製出“打酥油的洗衣機”,“洗龍蝦的洗衣機”。

曾記得2009年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去世前,溫總理前往看望,錢老提出他的著名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答案或許是中國的帝王為了家天下的統治,獨樹儒家文化,希望百姓見到皇帝就要下跪,從而埋沒了中華民族始於《易經》和《道德經》的無限創新精神。特別是在15世紀以後中國文化漸漸脫離創新精髓,以至於走向僵化。同樣的答案或許也是對撰寫《中國科技史》的李約瑟的著名難題的解答。(李約瑟的著名難題:為什麼在公元前1世紀到公元16世紀之間,古代中國人在科學和技術方麵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同時期的歐洲?為什麼近代科學沒有產生在中國,而是在17世紀的西方,特別是文藝複興之後的歐洲?)

中國新時代的總設計師鄧小平詮釋了中國傳統無限創新精神。他在不同的時期根據不同的形勢提出:抓到老鼠就是好貓、摸著石頭過河、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國兩製、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老子的《道德經》是人類最富於創新的哲學,一語道破,變是無限的動態平衡。當今世界,發展經濟是一個主題,而發展經濟的基礎在於企業的發展與治理。談到企業的發展,首先麵對的還是穩定發展與不斷更新的平衡,也就是在符合市場規律,符合產品周期,符合地方風俗、法規,最終符合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無限創新。如何發揮老子的智慧,順勢創新是企業發展的一個永久的課題。

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所擁有的、獨特性的獲取利潤、謀求生存、持續發展的能力,其獨特性表現為難以簡單模仿,其外在表現為企業把握商機、管理風險的綜合能力,取決於公司主管挖掘員工潛力,並超越部門狹隘利益局限,拓展全公司創新的能力。創新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基本形式,也是一個企業不斷適應環境、實現自我超越的必然過程。現代知識經濟的本質是創新經濟,企業家精神的根本是創新精神,企業管理思維的源泉是創新思維,企業競爭戰略的精髓是創新戰略,企業競爭能力的關鍵是創新能力,因此,核心競爭力的“核心”在於創新。中國的企業家應更多地交流和學習,把握本土自然規律的道,結合西方管理上的術,開創出中西結合的本土企業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