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期——謀定天下(2 / 3)

仲虺 又叫萊朱,是商湯時期的著名大臣。他與伊尹並為商湯左、右相,輔佐商湯完成大業。仲虺在政治上有一套自己的見解,《左傳·襄公三十年》記載仲虺的治國之道曰:“亂者取之,亡者侮之,推亡固存,國之利也。”

夏台 夏王朝監獄,又稱鈞台,今河南禹州。與商紂拘周文王的羑裏齊名。湯與伊尹、仲虺謀劃征伐豕韋,被桀察覺。桀假召湯入朝議事,將他囚禁於夏台。此事引起諸侯普遍反感,相傳一天之中叛離夏桀,投奔商湯的諸侯多達數百。

祝融 本名重黎,我國上古帝王,以火施化,號赤帝,後尊為火神、水火之神、南海神,古時三皇五帝中的五帝之一,葬衡陽市南嶽區。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常在高山上奏起悠揚動聽、感人肺腑的樂曲,相傳名為《九天》。

鳴條 古地名,又名高侯原,在今山西省運城夏縣西。一說在古陳留治下,即今河南省新鄉市封丘東。相傳商湯伐夏桀戰於此地。商湯大獲全勝,夏桀大敗南逃,死於南巢,夏朝由此滅亡。鳴條之戰是曆史上很有名的一次戰爭。也是夏商周三代的第一次王朝更迭。

羌人 曾是古東方大族,形成於青藏高原地區,是“華夏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曆史上因時代、地域的不同,羌人又被稱之為“薑”、“羌”、“氐羌”、“羌戎”、“西羌”等。

[閱讀鏈接]

伊尹在平民時就以才能和廚藝高超而名聞四方。商湯聽說後,向他詢問天下大事。伊尹從烹調的技術要領和烹調理論,引出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商湯聽後心悅誠服。後來,商湯尊伊尹為宰相,並在他的輔佐下,討伐夏桀,建立了商朝。

伊尹以美味來討論治國的道理。老子也曾說過:“治大國如烹小鮮。”凡事物的至理,大都暗合於道。雖然飲食隻是小道,一旦達到極致,也包含天下的至理。

周武王牧野之戰起兵伐商

牧野之戰史稱“武王克殷”、“武王伐紂”。為了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周王做了充分的準備,一是大力發展西周經濟,從而保證了滅商的經濟基礎;二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反商力量,組成了反商統一陣營;三是正確把握住了戰略決戰的時機。

牧野之戰前後所體現的謀略,在政治、經濟和軍事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商湯所建立的商王朝,曆經初興、中衰、複振、全盛、衰弱諸階段後,到了商紂王帝辛即位時期,已步入了全麵危機的深淵。

在商紂王的統治下,殷商王朝政治腐敗,刑罰酷虐;連年對外用兵,民眾負擔沉重,痛苦不堪;貴族內部也矛盾重重,分崩離析,從而導致了整個社會動蕩不安,出現了極為混亂的局麵。

與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商王朝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商的西方屬國周的勢力正如日當中、蒸蒸日上。周部落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大約在商初,其實力逐漸加強。

到了周文王姬昌即位後,任用熟悉商朝內部情況的賢士薑尚,勵精圖治,發展生產,造成了清明的政治局麵,為伐紂滅商的宏偉大業做好了準備。

在修明內政的同時,周文王向商紂發起了積極的政治和外交攻勢。他請求商紂“去炮烙之刑”,從而贏得了廣泛的讚譽,同時也最大限度地孤立商紂王。

他頒布搜索逃亡奴隸的法令,保護奴隸主們的既得利益。他公平地處理了虞、芮兩國的領土糾紛。通過這些措施,周文王擴大了政治影響,瓦解了商朝的附庸。

在各方麵準備工作基本就緒之後,周文王在薑尚的輔佐下,製定了正確的伐紂軍事戰略方針。其第一個步驟,就是翦商羽翼,對商都朝歌形成戰略包圍態勢。

為此,周文王首先向西北和西南用兵,相繼征服犬戎、密須等方國,消除了後顧之憂。接著,又組織軍事力量向東發展,東渡黃河,先後翦滅黎、崇等商室的重要屬國,打開了進攻商都朝歌的通路。

至此,周已處於“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有利態勢,伐紂滅商隻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周文王在完成翦商大業前夕逝世,其子姬發繼位,是為周武王。周武王即位後,繼承乃父遺誌,遵循既定的戰略方針,並加緊予以落實。

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出兵崤函,到中原與其他諸侯國會盟。會盟的地點在黃河北岸的一個渡口,後來因此被稱為孟津,即今河南孟縣。

《史記》中說“不期而會孟津者八百諸侯”,其實不是什麼“不期而會”,而是事先早有聯絡,關中和江漢間的許多方國都有參與了孟津大會。

在“孟津觀兵”的過程中,周武王還自導自演了不少好戲。他出兵時,將周文王的靈位擺在中軍的戰車上,自稱“太子發”,說是奉周文王遺誌以伐,不敢自主。

在到達孟津後,周軍與諸侯進行了聯合軍事演習,據說其間祥瑞屢出:在渡黃河時,有白魚躍入周武王舟中,據說象征商軍落入周武王之手;旋即又有一道火焰化為赤鳥,飛到周武王的營帳上鳴叫,據說又象征周德的昌盛。

就在周兵與諸侯會盟孟津的一年後,商朝發生了激烈的內亂。商紂王殺了伯父比幹,囚禁了另一個伯父箕子,另一些被牽連的貴族如微子等則審時度勢,投奔了周國。

周武王從來奔的殷商貴族那裏得到了不少朝歌的機密情報。商紂王的昏聵無道,進一步促成了周武王發兵的契機。周武王見時機已經成熟,決定出兵伐商,同時通知去年在孟津會盟的諸侯一起出兵。

按照當時薑尚製訂的伐商戰略計劃:趁商朝主力軍滯留東南之際,精銳部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深入王畿,擊潰朝歌守軍,一舉攻陷商都,占領商朝的政治中心,瓦解商政權,讓殘餘的商人及其附屬方國的勢力群龍無首,然後各個擊破。

按照這一計劃,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親率戰車300乘,精銳武士3000人,以及步兵數萬人,出兵東征。周國無疑已經傾巢出動。

周軍渡過黃河到前年會盟的孟津與友軍會師。第一批趕到的,有庸、羌、濮等8個方國,不少方國的國君親自趕來,總兵力達到45000人左右。

從孟津到朝歌,是商王經常巡獵的區域,道路狀況良好,因而此後幾天,聯軍能夠以每天近30千米的速度急行軍,比平常的速度要快一倍。

聯軍趕到朝歌城外的牧野。這裏是通向朝歌的要道,同時也是商朝戍衛部隊的駐紮地。聯軍沒有貿然進攻,而是停下來開始布陣。從關中出發到兵臨朝歌,總共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當時的條件而言,這一速度可說是驚人的。

聯軍布陣未完就下了雨,後來冒雨完成了布陣。第二天拂曉,周武王在眾軍麵前進行誓師,即《牧誓》。武王慷慨激昂地說:“俗話說,母雞司晨,是家中的不幸。現在紂王隻聽信婦人之言,連祖宗的祭祀也廢棄了。他不任用自己的王族兄弟,卻讓逃亡的奴隸擔任要職,讓他們去危害貴族,擾亂商國。今天,我姬發是執行上天的懲罰……戰士們,努力呀!”

頓時,周軍將士們士氣大振,歡聲雷動,響徹雲霄。

周武王又鄭重宣布了作戰中的行動要求和軍事紀律:每前進六步七步,就要停止取齊,以保持隊形;每擊刺四五次或六七次,也要停止取齊,以穩住陣腳。嚴申不準殺害降者,以瓦解商軍。

朝歌方麵,商紂王早就聽說周人從孟津退兵的消息,這更增強了他對天命在己的信心。可是沒有想到,對方竟然這麼快就卷土重來,而且迅速兵臨城下。

此時,商軍主力還遠在東南地區,無法立即調回。當時朝歌城內尚有大量奴隸和戰俘,於是,商紂王迅速把他們武裝起來,親率少量禁衛軍押送,奔赴前方戰場。

聯軍的戰鼓震天般擂了起來,戰鬥開始了。周軍的戰術是先由薑尚率數百名精兵上前挑戰,震懾商軍並衝亂其陣腳,然後周武王親率主力跟進衝殺,將對方的陣形徹底打亂。

廣闊平坦的牧野大地上,數十輛在朝陽下熠熠生輝的戰車組成小小的一字陣形,快速逼近商軍陣線。商軍前排的弓弩手開始放箭,幾匹戰馬悲嘶著倒在血泊中,幾輛戰車歪到了一邊。

但大部分的戰車仍不為所動,如飛鷹撲擊一般,衝向商軍的旗幟之林中。霎時間,出現了多米諾骨牌效應,商軍10餘萬人如同潮水一般退去,身後是大舉追擊的聯軍車陣。

這一天夕陽西下的時候,商紂王狼狽萬分地逃回了鹿台。周人的軍隊從四麵八方湧來,把鹿台團團圍住。

商紂王知道,這是他最後的時刻了。他要做得盡量符合王者的尊嚴。他穿上了綴滿玉石的寶衣,在身邊堆滿了祭祀用的燔柴,然後用火把點著了身邊的柴草。

大戰結束的第二天,周武王在將帥們的簇擁下,在商宮中舉行了盛大的“受命”的儀式,表示伐商成功。

[旁注]

商紂王帝辛 名受,後世人稱殷商紂王。為帝乙少子,其母為正後。後世對他評價褒貶不一,更多的人稱他為“暴君”,“炮烙”之刑就是一個例證。因其荒淫無道,聽信讒言,後被姬昌所滅。

薑尚 (公元前1156~公元前1017年),字子牙,俗稱薑太公。曾先後輔佐了6六位周王。西周初年,被姬昌封為“太師”,尊為“師尚父”。後輔佐周武王滅商。因功封於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他是我國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

朝歌 古地名,位於河南省北部鶴壁的淇縣。殷商末期紂王在此建行都,改稱朝歌。周滅商後,三分其地。朝歌北邊是邶,東邊是鄘,南邊是衛。封康叔建立衛國,都於此403年。漢代置朝歌縣,元代置淇州,明代改為淇縣。

關中 關中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為西有散關,東有函穀關,南有武關,北有蕭關,故取意四關之中。四方的關隘,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關中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微子 子姓,名啟,世稱微子、微子啟。微子是商王帝乙的長子,商紂王的庶兄。宋國開國遠祖,第一代國君。死後葬於宋國故地山東微山島。今河南商丘市睢陽區,建有微子祠。

牧野 古地名。著名的“牧野之戰”發生地。在今新鄉市北部,包括新鄉市所轄鳳泉區、衛輝、獲嘉等地。牧野原非專有名詞,這裏是相對於殷都朝歌而言的。從朝歌城由內向外,分別稱作城、郭、郊、牧和野。

禁衛軍 商周天子的禁衛軍名為“虎賁”,諸侯的禁衛軍名為“旅賁”。據《周禮·夏官·虎賁氏》,王在出行時,虎賁在前後警衛;王休止時,虎賁宿衛王的行宮。此外,虎賁還可以跟隨士大夫出使四方,或在道路不通時奉征令之書向四方傳達。

鹿台 商紂王所建的宮苑建築,是殷紂積財處。地點應在淇縣城西太行山東麓。史書記載:“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紂建鹿台七年而就,工程之大不言而喻。

周文王姬昌 (公元前1152~公元前1056年),黃帝的後裔。商紂王統治時,他被封為西伯,亦稱伯昌。他治理岐山50年,使岐山的政治和經濟得到了極大發展。其子姬發得天下後,追尊他為“周文王”。孔子稱周文王為“三代之英”。

姬發 姓姬名發,周文王的次子。諡號“武”。西周時代青銅器銘文常稱其為“斌王”。史稱“周武王”。他繼承父親遺誌,滅掉商朝,奪取全國政權,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現出卓越的軍事和政治才能,是我國曆史上的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