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時期——文韜武略2(3 / 3)

在戰鬥期間,太武帝親臨戰場,身先士卒,不顧馬倒身傷,鎮定指揮。時值風起東南,飛沙撲迎魏軍,有人建議收兵避風。大臣崔浩堅決阻止,並指出決勝在於一日之中,建議分兵夾擊。

太武帝迅速分兵兩側,夾擊夏軍。結果,夏兵大潰,赫連昌帶數百騎逃走上邽。太武帝率軍入統萬,繳獲牲畜珍寶無數。此時,進攻長安的赫連定聞統萬城為魏軍所破,也忙退軍到上邽。

428年,魏軍追擊到上邽,夏主赫連昌中伏被擒。赫連定收夏軍餘眾逃往平涼,於此稱帝,隨即竟然擊退魏軍,並反攻奇取長安。

就在這時,北魏北邊的柔然乘機南下,嚴重侵擾北魏邊境。太武帝隻好暫停攻滅夏國的戰爭,轉而決定北擊柔然。

柔然是一支遊牧部族,遊獵於大漠南北,經常南下犯邊掠殺,威脅北魏邊境的安全,幹擾北魏統一北方的計劃。

429年,太武帝決定大規模反擊柔然。他親自率軍北伐。魏軍深入大漠,大敗柔然,又打敗了歸服於柔然的另一遊牧部族敕勒,獲牲畜人口數以百萬計。此後柔然殘餘勢力雖仍不時犯邊,但為害程度已經減輕。

在基本上解決了北方邊患之後,太武帝又回頭收拾夏國殘餘力量。

這時夏主赫連定聯絡南方的劉宋,計劃共同對魏進攻,並進而瓜分魏土。430年,太武帝一方麵分軍抗擊打破南方劉宋的北上進軍,同時恢複對赫連定的進攻,不久即收複長安,略取平涼,占有關中。

432年,夏主赫連定滅西秦,掠其民10餘萬,隨即準備北擊北涼。就在他的部隊半渡黃河時,被吐穀渾王遣軍捉拿,第二年被送至魏的京師平城。太武帝為斬草除根,下令斬殺了夏王赫連定。

至此,夏國徹底滅亡,北魏的版圖擴大到夏國的疆域。關中也全部為北魏所有。

接著太武帝掉轉兵鋒,東指北燕。北燕在今遼寧一帶,是馮跋所建,當時建都龍城,即今遼寧朝陽。馮跋執政期間,廢除苛政,省徭薄賦,社會經濟漸有發展。馮跋死後,其弟馮弘奪位,並殺馮跋諸子百餘人,國勢日衰。

432年6月,太武帝親征北燕,同時遣使與劉宋通和,以防其北上。7月,太武帝率軍經濡水,至遼西,進圍此時北燕的都城和龍。馮弘堅兵固守,但燕屬州郡紛紛降魏。魏軍又分兵攻占四周燕土,孤立和龍。9月,因久攻和龍未下,拓踐燾引軍西還。其後,太武帝遣軍數次攻打和龍,以此進一步困乏北燕軍力。

435年,北燕遣使求救於南方的劉宋王朝,劉宋賜馮弘燕王封號,但無力援救。太武帝遣軍40000人又攻和龍。燕主馮弘深感孤立無援,遣使於高麗,請求到那裏避難。隨後又向魏求和。

太武帝拒絕燕的求和,遣將與遼西諸路魏軍會攻和龍,同時遣使通諭高麗等各方,進一步孤立北燕。但高麗仍派兵迎馮弘。

436年,馮弘棄和龍奔高麗避難,後來馮弘在高麗被殺。北燕滅亡後,這時的北方其他割據政權就剩下北涼了。

北涼據於河西,是匈奴族人蒙遜所建。在當時,蒙遜滅西涼,盡有酒泉、敦煌等地,西域30餘國向他稱臣,曾經雄踞一方,極為強盛。蒙遜死後,其子牧犍繼位,但不幾年,北魏即兵臨其境了。

439年5月,太武帝治兵於平城西郊。6月,率兵西討北涼,以永昌王健等督諸軍,與常山王素兩路為前鋒,齊頭並進,樂平王拓跋丕另督軍為後繼。魏軍進展順利,北涼軍望塵退卻。

8月,太武帝率魏軍進抵北涼都城姑臧城下,隨即展開圍城之戰。9月,牧犍率左右文武5000人麵縛降於北魏軍前,魏軍占領姑臧,又分兵追擊北涼殘餘勢力於張掖、酒泉等地,北涼亡。

至此,北魏王朝統一了北方,結束了曆時100多年的十六國分裂局麵,從而與南方的劉宋政權並立,形成南北朝對峙的格局。439年魏滅北涼被認為是南北朝的開始年代。

北魏統一北方,對我國曆史有著深遠的影響。北方的重新統一,創造了一個較安定的社會環境,農業生產、畜牧業生產、手工業生產以及商業都得到發展,文化藝術也有新的發展。同時,北魏統一了北方,為各族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創造了有利條件。

[旁注]

拓跋鮮卑 鮮卑的一支,亦稱別部鮮卑。拓跋鮮卑,應包括建立代、魏的拓跋部,建立南涼的河西鮮卑禿發部等,而習慣上往往僅指北部鮮卑。原居於額爾古納河和大興安嶺北段。他們畜牧遷徙,以射獵為業。

拓跋燾 (408年~452年),字佛狸,鮮卑族。北魏第三任皇帝。在位期間,親率大軍滅亡胡夏,北燕,北涼等諸多政權,統一北方。452年,被中常侍宗愛殺害。諡“太武皇帝”,廟號世祖。拓跋燾率軍講求戰法,指揮靈活,為南北朝時期傑出的騎兵統帥。

崔浩 字伯淵,小名桃簡,清河郡武城,今河北省清河縣人。白馬公玄伯之長子。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參與軍國大計,對促進北魏統一北方起了積極作用。後人稱頌為“南北朝第一流軍事謀略家”。

劉裕 (363年~422年),字德輿,小名寄奴,生於京口,今鎮江。劉宋開國之君。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執政期間,改善了政治和社會狀況。他對江南經濟的發展,漢文化的保護發揚有重大貢獻,被譽為“南朝第一帝”。

赫連昌 一名折,字還國,十六國時期胡夏國君主,匈奴鐵弗部人。428年,北魏攻上邽,會戰中赫連昌因馬失前蹄墜地而被生擒。434年,赫連昌叛北魏西逃,途中被抓獲格殺。

鐵弗部 鐵弗人是漢代末期匈奴族的一支,是匈奴人和烏桓人、鮮卑人的後代,又稱雜胡。鐵弗赫連勃勃十六國時期在河套地區創立夏政權,史稱胡夏。胡夏被北魏所滅,鐵弗後來融入漢族。

柔然 是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繼匈奴、鮮卑之後,活動於我國大漠南北和西北廣大地區的古代民族之一,與其並存的還有敕勒。當時,正是我國曆史上處於十六國、南北朝紛爭對峙時期。

敕勒 我國古代民族,屬於原始遊牧部落,又稱赤勒、高車、狄曆、鐵勒、丁零。敕勒人最早生活在貝加爾湖附近。匈奴人稱其為丁零,鮮卑人因其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稱之為高車。

吐穀渾 亦稱吐渾。鮮卑慕容一支,東晉十六國時期控製了青海、甘肅等地,與南北朝各國都有友好關係。隋朝與之聯姻。被唐朝征服,加封青海王。唐朝中期,被吐蕃驅趕至河東,五代時期開始受遼國統治。

北涼 十六國之一。由匈奴支係盧水胡族的沮渠蒙遜所建立。初都張掖,412年遷都姑臧,今甘肅武威,稱河西王。433年沮渠牧犍繼位。439年北魏攻姑臧,牧犍出降,北涼亡。

馮弘 字文通,長樂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十六國時期北燕國君。馮跋死後,馮弘殺死馮跋的兒子馮翼,自立為北燕國君,年號“太興”,在位6年。437年,魏攻打北燕兵臨城下,馮弘被迫逃往高句麗,兩年後被高句麗王所殺。

蒙遜 (368~433年),匈奴人,十六國時期北涼君主。在位期間,北涼於強敵環伺之際擴張成為河西一帶最強大的勢力。義和三年(433年),蒙遜去世,諡“武宣王”,廟號太祖。其子沮渠牧犍繼位。

牧犍 一名茂虔,蒙遜之子。十六國時期北涼國君主。當時北魏一統華北已勢不可擋,牧犍也成為十六國時代最後一位君主。447年,有人密告牧犍謀反,遂被太武帝賜死,諡“哀王”。

[閱讀鏈接]

據《魏書·世祖紀》中記載,魏太武帝拓跋燾出生時“體貌瑰異”,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奇而悅之,說:“成吾業者,必此子也。”

後來拓跋燾被明元帝拓跋嗣立為太子時,還同時任命南平公長孫嵩、山陽公奚斤、北新公安同為左輔;崔浩與太尉穆觀、散騎常侍丘堆為右弼,共同輔佐太子。

拓跋燾執政後,明元帝常暗中觀察拓跋燾。見拓跋燾多謀善斷,明元帝非常高興,認為拓跋燾“可得誌於天下”。後來拓跋燾果然幹出一番事業,統一了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