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年,鄭王王世充廢隋皇泰主,在洛陽稱鄭帝,成為中原最大的割據勢力。李淵在鞏固關中後,於620年派秦王李世民率軍10萬人攻王世充。同時派太子李建成、唐儉等保障其側翼安全。
李世民鑒於洛陽城堅,王世充兵強,在攻克慈澗後,即分兵阻斷其南北救援道路,自率主力屯於北邙包圍洛陽。同時派兵攻占洛陽外圍要地,河南各郡縣紛紛降唐。
王世充幾次突圍,均被唐軍擊回。王世充派人向竇建德求救。此時,竇建德已在河北稱夏王,他怕鄭亡夏更加孤立,難以對抗唐軍,遂親率10萬大軍救援洛陽,結果被李世民阻於虎牢前進不得。
李世民率兵3000人,搶占了虎牢關,趁夏軍疲憊時發起猛攻,將夏軍擊敗,俘獲竇建德。王世充見大勢已去,開城投降。
竇建德部將劉黑闥再次起兵失敗,後引突原兵返回河北,一度恢複了失地,但不久兵敗被殺。這時,唐王朝控製了黃河流域,取得了河南、河北的統治權。
洛陽、虎牢之戰,是秦王李世民與鄭帝王世充、夏王竇建德軍的戰略決戰。在此戰中,李世民審時度勢,胸有全局,堅持既定戰略方針,敢於決戰,又力排眾議,積極擴大戰役規模。
以圍城打援,避銳擊惰,捕捉戰機,奇兵突襲,並注意戰術配合,運用穿插、迂回、分割等手段,將竇建德、王世充各部逐一予以擊破,從而淋漓盡致地發揮了李世民卓越的指揮才能。
此戰徹底扭轉中原的情勢,統一了我國北方,奠定了唐朝版圖基礎。李世民軍功顯赫,高祖特設天策上將冊封李世民,也間接導致日後的“玄武門之變”。
621年,唐朝趙郡王李孝恭、廬江郡王李瑗、將軍李靖等率兵進攻割據江陵、巴蜀、湖南一帶的梁帝蕭銑。盤踞江陵的梁帝蕭銑,擁兵40萬,是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但其心胸狹窄,多疑,濫殺功臣,生怕部將恃功不能控製,借口營農把兵員解散還鄉,隻留宿衛數千人,將士離心離德。
李孝恭、李靖利用長江水漲,率軍進攻江陵。唐軍順江而下,大敗蕭銑勇將文士弘於清江,直逼江陵。蕭銑大懼,臨時征兵又來不及,急命宿衛軍出戰,結果大敗而回。無奈,隻得出降。
唐軍進江陵後,李孝恭接受李靖和蕭銑降官岑文本的建議,嚴明軍紀,對蕭銑的降將家眷予以保護。影響所及,南方州郡都望風歸附。
唐平蕭銑之戰後,唐軍又擊敗在庭州稱楚帝的林士弘,使唐占據了長江中遊及嶺南地。後輔公拓又圖再起,在丹陽自稱宋帝。
李淵派軍討伐,在博望山、青林山大敗宋軍,直撲丹陽。輔公拓棄城東走武康,後被俘殺。
由於李淵殺了竇建德,竇建德的部下劉黑闥以替竇建德報仇為口號,於621年起兵反唐,自號漢東王,建元天造,都於洺州,嚴重威脅唐朝在河北地區的統治。李淵命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率兵討伐劉黑闥,命李藝再次從幽州南下,兩麵夾擊。
621年,唐軍與劉黑闥會戰於洺水城。該城四麵環水,水寬50餘步,深三四丈,劉黑闥在城東北修建兩甬道準備攻城。李世民遂登上城南高墳,用旗語令王君廓突圍,同時命勇將行軍總管羅士信率200士卒進城,代其堅守城池。
劉黑闥軍在甬道修成後,連續八晝夜,猛攻洺水城,恰逢大雪,唐軍無法增援,洺水城陷落,羅士信被殺。之後,李世民率軍奪回洺水城。並於622年先遣輕騎出戰,繼而親率精騎擊破劉黑闥馬軍,乘勝以馬踐踏其步兵。劉黑闥率軍拚死抵抗,戰鬥從中午持續到黃昏。
這時,劉黑闥和範願率騎逃入突厥。不久,漢王劉黑闥複叛。魯王徐圓朗和燕王高開道起兵響應。李建成率兵迎戰,將劉黑闥擊敗擒殺。
至此,除了朔方的梁師都外,唐王朝統一全國的大業基本完成。梁師都依靠突厥貴族的庇護,才得以割據朔方。
628年,唐太宗乘突厥衰亂,派兵攻滅了梁師都。這樣,唐朝重新統一了全國。
唐統一戰爭客觀上順應了廣大人民要求結束戰亂的意願,有利於對當時社會經濟的恢複和發展。在隋末群雄混戰的複雜情況下,李淵父子把握有利時機,利用各種勢力間的矛盾,采取正確的方針、政策,爭取民心,收攬人才,建立和鞏固關中根據地,不斷增強實力;準確決定打擊目標,運用遠交近攻、各個擊破、攻戰與攻心相結合的方略和堅壁挫銳、先疲後打、攻其不備、騎兵突襲、窮追猛打等戰術,曆經七年征戰,終於奪取了唐初統一戰爭的勝利,其在中國戰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整個戰爭中,秦王李世民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即有戰略眼光,又有指揮才能,關鍵時刻能挺身而出,或以智退敵、或以身誘敵、或勇猛追擊。特別是其避銳擊惰、疲敵製勝的戰術,在中國曆代兵家中是最為突出的,如他指揮的幾次戰略決戰淺水原之戰、柏壁之戰、虎牢之戰、洺水之戰等均是如此。
李淵、李世民父子,利用了農民起義的力量消滅隋軍主力,削弱割據勢力的大好時機,依靠了自己的背景及政治軍事經驗,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宏偉事業,避免了曆史大分裂時期的再次出現。隨著李世民“貞觀之治”的出現,一個統一強大的唐朝,屹立於中國曆史上和世界的東方。
[旁注]
淺水原 最早叫鶉觚。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武縣東北,是古秦地的邊緣。618年,唐朝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淺水原對隴西割據勢力薛舉、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戰,此役一舉擊敗薛仁杲,奪取隴西,除去關中西麵的一大威脅勢力。
柏壁 位於今山西新絳西南。絳州自古就是軍事要地,柏壁南依峨嵋,北控汾河,溝壑縱橫。619年至620年,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柏壁及其以北地區擊滅劉武周割據勢力。
虎牢關 又稱汜水關。位於今河南省滎陽市西北的汜水鎮境內。它作為洛陽東邊門戶和重要的關隘,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南連嵩嶽,北瀕黃河,山嶺交錯,自成天險。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為曆代兵家必爭之地。
玄武門之變 626年,秦王李世民在唐朝首都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即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結果李世民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得立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
洺水 河流名,亦稱洺河,古稱寢水、千步水、南易水。發源於武安市西北摩天嶺兩側,向東南流經武安市的絕大多數鄉鎮,於康二城鎮的永合村相彙,南北洺河彙合後稱洺河。
貞觀之治 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即“貞觀”年間的清明政治。唐太宗知人善用,廣開言路,虛心納諫,以農為本,休養生息,文教複興,穩固邊疆,使社會出現了安定的局麵。這是唐朝的第一個治世,同時為後來的開元之治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李淵 (566年~635年),字叔德。唐朝開國皇帝,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唐高宗時加諡“神堯大聖皇帝”,傑出的政治家和戰略家。他奠定了彪炳千秋的290餘年的盛唐霸業,並因之得到了後人的褒揚。
李世民 (599年~649年),隴西成紀人。唐朝第二位皇帝,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戰略家,書法家和詩人。開創了“貞觀之治”,使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麵,將我國傳統農業社會推向興盛,為後來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
[閱讀鏈接]
李世民有時受不了魏征的直言指責,曾經發誓要治一治這個“鄉巴佬”。長孫皇後見皇帝因魏征直諫發怒,就換上正式的皇後服飾,站在庭院之中,向皇帝大禮參拜。
李世民大吃一驚。長孫皇後說:“我聽說,領袖英明則部下正直,魏征所以正直,正由於你的英明,我怎能不祝賀!”
李世民這才想到自己過分,不久之後,即擢升魏征為侍中,相當於宰相。李世民的妻子如此,恐怕是他成就千古英名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