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時期——安幫定國
明清兩代是我國曆史上的近世時期。反對分裂,鞏固統一,作為我國曆代戰爭的主流,在近世時期有了更加鮮明的體現。
明朝在北疆的8次北征就是證明,而在東南沿海的用兵則最初是為了統一,後來是為了鞏固統一。比如鄭成功收複台灣之戰就屬於這類性質。
清代在建國之前,努爾哈赤統一女真並建立後金政權,可以看做是滿族入主中原的演練。如果說鞏固統一是我國曆代戰爭的主流,那麼近世時期的這幾場戰爭則在全部或局部實現了這一目標。
明統一戰爭南北並舉之策
明統一戰爭,是明太祖朱元璋為統一全國,遣軍推翻元朝,消滅各地割據政權及元朝殘餘勢力的一係列作戰。
明太祖從建立明王朝到納哈出歸降,曆經22年的南征北伐,終於結束了元朝的民族等級製度,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為明代政治製度的加強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元末爆發了以紅巾軍為主的農民起義,義軍首領朱元璋相繼攻滅了江南漢帝陳友諒、吳王張士誠政權。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即帝位,國號大明,是為明太祖,建元洪武。明太祖審時度勢,決定北定中原與南略沿海並舉,發動統一戰爭,以徹底奪取全國統治權。
元朝滅亡時,元順帝脫歡帖木兒北走上都,仍用元國號,史稱“北元”。為了消滅元朝殘餘勢力,統一漠北,明太祖先後8次發動進攻北元戰役。
1370年,明太祖開始了第一次北征沙漠。
對於此次北征沙漠的戰略方針,明太祖根據元主滯留塞外的和林,擴廓帖木兒駐兵定西,不斷南犯的情況,決定兵分為二路:一令大將軍徐達自潼關出西安搗定西,以取擴廓帖木兒;一令左副將軍李文忠出居庸關入沙漠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應援。並命大同指揮金朝興、大同都督同知汪興祖等先期進攻山西、河北北部的元軍,以吸引元軍注意力,策應主力作戰。
2月,金朝興攻克東勝州。之後,汪興祖攻克武州、朔州,徐達率師進抵定西。4月大敗元軍於沈兒峪,擴廓帖木兒逃往和林。5月,徐達分遣鄧愈招諭吐蕃,自率大軍南向攻克略陽、沔州、興元,隨即回軍西安。
李文忠部出居庸關以後,於5月初,經野狐嶺連敗元太尉蠻子、平章沙不丁朵耳隻八刺於白海駱駝山,再敗元平章上都罕於開平。進逼應昌,大敗元軍,繳獲甚眾。李文忠在回師途中還攻克興州。
10月初,明太祖命徐達、李文忠等班師回朝。
明軍首次北征,兩路皆獲大勝,元朝在近塞的殘餘勢力遭到沉重打擊。
1372年1月至11月,明太祖對北元進行第二次大規模作戰。
明太祖命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曹國公李文忠為左副將軍、宋國公馮勝為右副將軍,各率兵50000人,分三路出征。
此次作戰方針是:以徐達為中路,出雁門關趨和林,揚言急趨和林,實則緩慢進軍,誘元軍出戰而殲滅之;李文忠為東路,出居庸關經應昌趨和林,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馮勝為西路,出金蘭趨甘肅,以疑元軍,使其不知所向。這一戰略部署,以中路為正,東、西兩路為奇,奇正並用,三路合擊。
中路軍於2月進至山西境內,徐達以都督僉事藍玉為先鋒,先出雁門關,敗擴廓帖木兒遊騎於野馬川。3月,藍玉又敗擴廓帖木兒於土剌河,擴廓逃去,與元將賀宗哲聯合,在嶺北一線抵禦明軍。
5月,徐達兵至嶺北,輕敵冒進,驟然交戰,被元軍擊敗,被迫斂軍守塞。7月,偏將軍湯和在斷頭山敗績,指揮同知章存道戰死。
西路軍進至蘭州以後,潁川侯傅友德率驍騎5000人敗元將失刺罕於西涼。進至永昌,再敗元太尉朵兒隻巴於忽剌罕口,獲輜重牛馬甚眾。然後與馮勝主力會師,敗元兵於掃林山,擒其太尉鎖納兒加、平章管著等人,軍威大振。
6月初,逼降元將上都驢,獲吏民830餘戶。明軍抵亦集乃路,故元守將伯顏帖木兒舉城降,繼敗元軍於別篤山口,元岐王朵兒隻班遁去。傅友德率兵追至瓜州、沙州,又敗元軍而還。
東路軍於6月抵達口溫,元軍聞訊而遁,獲牛馬輜重無算,經哈剌莽來至臚朐河。李文忠留部將韓政守輜重,親率大軍輕裝急進,在土剌河、阿魯渾河一帶與元將蠻子哈刺章激戰數日,元軍敗退。
李文忠率師追至稱海,元兵複集拒戰,李文忠見元軍氣勢甚銳,乃斂兵據險自固並張疑兵,元軍懼有伏兵,不敢逼近,遂引軍而去。李文忠班師而還。10月西路軍馮勝班軍回京。
11月,因塞外苦寒,一時難以作戰,明太祖遂令中路軍徐達、東路軍李文忠班師。
明軍二次北征,主力中路軍戰敗,東路軍得失相當,僅西路軍獲勝,明軍主要是輕敵冒進造成失敗。
1380年,明太祖對塞外北元進行第三次進攻作戰。
2月,北元國公脫火赤、樞密知院愛足率眾萬餘人屯於和林。明太祖命西平侯沐英率陝西之軍進討。3月,沐英師至靈州,獲悉脫火赤兵亦集乃路,遂率師渡黃河,經寧夏,過賀蘭山,涉流沙,曆時7晝夜,突至其境。
在距其營50裏處,分兵四路,襲其背,掩其左、右,沐英親率驍騎當其前。各路乘夜銜枚而進,實施合圍。脫火赤、愛足等驚駭不知所措,皆俯首就擒,明軍盡獲其眾而歸。
1381年,明太祖對塞外北元進行第四次進攻作戰。
1月,北元平章乃兒不花等進犯明邊。明太祖命魏國公徐達為征虜大將軍,信國公湯和為左副將軍,潁川侯傅友德為右副將軍率軍北征。
關於此次北征的戰略戰術,明太祖作了指示:首先派偵察部隊出塞,刺探軍事情報,若有埋伏,則誘其深入,待其困疲而反擊之;若無埋伏,即以精兵直搗其營。
4月,徐達率諸將出塞,兵分東西兩路,相互策應。東路以傅友德為前鋒,夜襲灰山,敗北元軍,獲其部落人畜甚眾。行至北黃河,北元軍驚懼而遁,明軍追擒其平章別裏不花、太史文通等。
西路軍在沐英率領下,出古北口,直搗高州、嵩州、全寧諸部,渡臚朐河,獲其知院李宣及其部眾。至8月底,北征部隊班師回京。
1387年1月至6月,明太祖對塞外北元進行第五次進攻作戰。
1月,明太祖命宋國公馮勝為征虜大將軍,潁國公傅友德、永昌侯藍玉為左右副將軍,南雄侯趙庸、定遠侯王弼為左參將,東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為右參將,前軍都督商焉參讚軍事,率師20萬人北征北元太尉納哈出。
2月,馮勝率兵抵達通州,偵知納哈出分兵屯守慶州,遂遣藍玉率輕騎乘天大雪出兵,殺其平章果來,擒其子不蘭奚,獲人馬而還。3月,馮勝等率師出鬆亭關,築大寧、寬河、會州、富峪四城,駐兵大寧。5月,馮勝留兵5萬人駐守大寧,率大軍直搗金山。6月,進至遼河之東,獲其屯兵進駐金山之西。
這時,乃刺吾亦到達鬆花河,力勸納哈出投降。納哈出心懷二誌,猶豫不決,先後多次派使臣赴明軍駐地,以獻降為名,觀明軍虛實。在明軍大軍壓境,步步進逼的情況下,納哈出被迫投降。最後肅清了元朝在遼東的勢力。
1387年至1388年,明太祖對塞外北元進行第六次進攻作戰。
1387年,明太祖為肅清沙漠北元勢力,命永昌侯藍玉為征虜大將軍,延安侯唐勝宗、武定侯郭英為左右副將軍,都督僉事耿忠、孫恪為左右參將,率軍15萬人北征。11月,藍玉獲悉北元丞相哈刺章、乃兒不花等逃入和林,遂由大寧發兵進討。
1388年3月,師至慶州,聞元主脫古思帖木兒屯駐捕魚兒海,間道兼程而進。4月,進至捕魚兒海南岸,偵知脫古思帖木兒營在捕魚兒海東北80餘裏,藍玉遂以王弼為前鋒,率精騎直搗其營。
元主毫無準備,正欲北行,忽聞明大軍至,其太尉倉促率眾拒戰,被明軍擊敗投降。脫古思帖木兒與其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來、丞相失烈門等數十騎遁去。藍玉率精騎追擊千餘裏,不及而還,俘獲眾多人等及物資,遂奏捷班師。
1390年1月至3月,明太祖對塞外故元進行第七次進攻作戰。
1月,明太祖命晉王朱岡、燕王朱棣分兵兩路,各率師北征。並以潁國公傅友德為征虜前將軍,南雄侯趙庸、懷遠侯曹興為左右副將軍,定遠侯王弼、全寧侯孫恪為左右參將,督兵從征。敕王弼率山西兵聽晉王節製,其餘均聽燕王朱棣節製。
3月,燕王率軍出長城古北口,偵知乃兒不花等屯駐迤都,遂乘大雪直搗其營,攻其不備。30日,師抵迤都,先派與乃兒不花有舊的觀童入營求見,大軍進圍其營,乃兒不花等被迫投降,悉收其部落人馬而還。晉王率軍出塞,不見北元人馬而還。
1396年,明太祖對塞外北元進行第八次作戰。
3月,明太祖獲悉大寧衛北有北元蹤跡,遂命燕王朱棣選精卒自北平抵大寧,沿河南北偵察元兵所在,相機進擊。
朱棣兵至徹徹兒山,遇元兵,大敗之,擒其將索林帖木兒等數十人。追至兀良哈禿城,遇故元哈剌兀,又大敗之,勝利凱旋。
在明太祖及時有力地打擊之下,北元部眾奔散,北元政權滅亡,明太祖統一了漠北,明朝統治得到鞏固。
解決了北元的問題,明太祖全力征戰福建兩廣,統一南方。其實此項戰略在明朝北伐時已經並舉實施。
明太祖命湯和與副將軍廖永忠在滅方國珍勢力後,出奇兵克福州,於1368年破延平,控製了當時的福建行省平章陳友定;胡廷瑞克建寧、興化,招降汀州及泉州以南州縣;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率部入閩,殲陳氏餘黨金子隆等部,占福建。
接著,明太祖命廖永忠為征南將軍,朱亮祖為副將軍,由福建海道入廣東,與先遣由湖南征廣西的楊璟及江西贛州衛指揮使陸仲亨部互為犄角,進軍兩廣。
楊璟攻克全州、武岡等地。廖永忠率部抵廣州,當時的廣東行省左丞何真勢窮出降。諸路明軍入廣西,相繼攻取未下州縣。
明太祖趁南征北伐勝利之際,遣使赴蜀招降割據的夏政權首領明升,遭拒絕後,決計用兵。明太祖命湯和為征西將軍,周德興、廖永忠為副,率舟師溯長江而上;傅友德為征虜前將軍,顧時為副,率步騎從陝西南下,兩路明軍水陸並進攻夏。
湯和部進攻瞿塘受挫。傅友德部聲言出金牛道,暗率5000精兵出陳倉,攻克夏軍防守薄弱的階州,開辟入川通道,隨即克漢州。湯和克夔州,抵重慶,明升勢窮出降,夏亡。傅友德圍成都,夏丞相戴壽以城降。
自1372年起,明太祖多次遣使赴雲南招降元梁王把匝剌瓦爾密,均遭殺害。遂於1381年命傅友德為征南將軍,藍玉、沐英為左、右副將軍,率步騎兵30萬征討。
明軍至湖廣境,兵分兩路:由都督郭英領兵50000人為北路,南趨烏撒,以作牽製;由傅友德率主力為東路,克普定,直趨雲南。
開戰後,明軍用奇正戰法,敗元司徒平章達裏麻部10萬,俘達裏麻以下2萬餘人,攻占雲南東部門戶曲靖。隨即由藍玉、沐英率部進占昆明,元梁王出逃自殺。傅友德北上與郭英會師,大敗元右丞實卜,克七星關,招降附近各州縣。
1382年,藍玉、沐英攻占大理,俘首領段明弟段世,分兵取雲南全境。隨後明軍分道進兵烏撒,又平東川、建昌、芒部等。大軍第二年班師回朝,留沐英鎮守雲南。
明太祖趁元末元朝勢力削弱,其他作戰對象各據一方、互不應援等情況,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恰當任用將帥,攻撫兼施,南北兼顧,各個擊破,統一全國大部分地區,顯示了卓越的用兵才能和駕馭戰爭的能力。
[旁注]
元順帝 即孛兒隻斤·脫歡帖木兒,別名庚申君、烏哈噶圖汗。元朝第十一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在位37年。諡號“宣仁普孝皇帝”、“順皇帝,”廟號惠宗。
傅友德 宿州,今屬安徽人,遷居碭山。明朝開國名將。屢建功勳,朱元璋作《平西蜀文》,盛讚傅友德功勳第一。以功封潁國公,封太子太師,後坐事賜死。追封麗江王,諡“武靖”。
馮勝 初名國勝,又名宗異,定遠,今安徽人。明朝開國名將。喜讀書,通兵法,元末結寨自保。因累積軍功而受封宋國公,“詔列勳臣望重者八人,勝居第三”,後以功高遭太祖猜忌,賜死。
納哈出 紮刺兒氏,蒙古族。成吉思汗四傑之一木華黎裔孫。元太平路萬戶。納哈出見大勢已再難更變,遂降於明。降後,朱元璋親封納哈出為海西侯,賜鐵券丹書。
藍玉 定遠,今屬安徽人。明朝開國名將,官拜大將軍,封涼國公。於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係而名震天下。
湯和 字鼎臣,濠州鍾離人。明朝開國元勳,官封左都督,封信國公,追封東甌王,諡“襄武”。迫降方國珍,俘陳友定,迫夏國主明升出降,使伯顏帖木兒乞降,戰功卓著,是為一代名將。
奇正戰法 “奇正”是古代軍事術語。奇正戰法,就是以變幻莫測的手段實施攻擊為“奇”;采用常規戰法為“正”。在兵力使用上,守備鉗製為正,機動突擊為奇;在作戰方法上,正麵進攻為正,迂回側擊為奇;在戰略上,堂堂正正的為正兵,突然襲擊的為奇兵。
朱元璋 (1328年~1398年),字國瑞,原名朱重八,後取名興宗。濠州鍾離人。明朝開國皇帝,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廟號太祖。他建立了明朝,結束了元朝民族等級製度,努力恢複生產,整治貪官,其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
徐達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朱元璋手下大將,統兵征戰。做過左相國、大將軍、中書右丞相。徐達死後被封為魏國公,追封中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