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繡時代——近世時期1(2 / 3)

清代絲織雲錦工藝

在古代絲織物中,“錦”是代表最高技術水平的織物。而江寧織造局紡織的雲錦集曆代織錦工藝藝術之大成,與四川省成都的蜀錦、江蘇省蘇州的宋錦、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壯錦並稱“中國四大名錦”。

江蘇省南京雲錦具有豐富的文化和科技內涵,被專家稱作是我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後一座裏程碑,公認為“東方瑰寶”、“中華一絕”。也是漢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之一。

清代,江南成為最為重要的絲織業中心。清朝朝廷在江南設立3個織造局,史稱“江南三紡造”,負責皇帝所用、官員所用、賞賜以及祭祀禮儀等所需的絲綢。其中以“江寧織造局”所織雲錦成就最高。

因為清代的“江寧”就是現在的南京,故被後人稱為“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工藝獨特,用老式的提花木機織造,必須由提花工和織造工兩人配合完成,兩個人一天隻能生產五六厘米,這種工藝至今仍無法用機器替代。

其主要特點是逐花異色,通經斷緯,挖花盤織,從雲錦的不同角度觀察,繡品上花卉的色彩是不同的。由於被用於皇家服飾,所以雲錦在織造中往往用料考究、不惜工本、精益求精。

南京雲錦是用金線、銀線、銅線及長絲、絹絲,各種鳥獸羽毛等用來織造的,比如皇家雲錦繡品上的綠色是用孔雀羽毛織就的,每個雲錦的紋樣都有其特定的含義。

如果要織一幅0.78米寬的錦緞,在它的織麵上就有14000根絲線,所有花朵圖案的組成就要在這14000根線上穿梭,從確立絲線的經緯線到最後織造,整個過程如同給計算機編程一樣複雜而艱苦。

南京雲錦,技藝精絕,文化藝術含義博大精深。皇帝禦用龍袍上的正座團龍、行龍、降龍形態,代表“天子”、“帝王”神化權力的象征性。

與此相配的“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的章紋,均有“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統領四方,至高無上”的皇權的象征性。

祥禽、瑞獸、如意雲霞的仿真寫實和寫意相結合的紋飾,以及紋樣的象形、諧音、喻義、假借等文化藝術造型的吉祥寓意紋樣、組合圖案等也無一例外。

這些紋樣圖案,表達了我國吉祥文化的核心主題的設計思想,這就是“權、福、祿、壽、喜、財”要素,表達了人們祈求幸福與熱情向往。

南京雲錦圖案的配色,主調鮮明強烈,具有一種莊重、典雅、明快、軒昂的氣勢,這種配色手法與我國宮殿建築的彩繪裝飾藝術是一脈相承的。

就“妝花緞”織物的地色而言,淺色是很少應用的。除黃色是特用的底色外,多是用大紅、深藍、寶藍、墨綠等深色作為底色。而主體花紋的配色,也多用紅、藍、綠、紫、古銅、鼻煙、藏駝等深色裝飾。

由於運用了“色暈”和色彩調和的處理手法,使得深色地上的重彩花,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形成了整體配色的莊重、典麗的主調,非常協調於宮廷裏輝煌豪華和莊嚴肅穆的氣氛,並對封建帝王的黃色禦服起著對比襯托的效果。

在雲錦圖案的配色中,很多是根據紋樣的特定需要,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進行處理的。如天上的雲,有白雲、灰雲、烏雲等。

在雲錦紋樣設計上,藝人們把雲紋設計為四合雲、如意雲、七巧雲、行雲、勾雲等造型,是根據不同雲勢的特征,運用形式美的法則,把它理想化、典型化了。這是藝術創造上典型化、理想化所取得的動人效果。

雲錦妝花雲紋的配色,大多用紅、藍、綠三種色彩來裝飾,並以淺紅、淺藍、淺綠三色作為外暈,或通以白色作為外暈,以豐富色彩層次的變化,增加其色彩節奏的美感。

雲錦妝花織物上雲紋的這種配色,也就是這個道理。它不僅豐富了整個紋樣色彩的變化,而且加以金線絞邊,這就更符合人們對祥雲、瑞氣和神仙境界的想象與描繪。

五彩祥雲和金龍組合在一起,表現出“龍”翱翔於九天之上,就更符合於封建帝王的心理,為他們所喜愛。

在雲錦圖案的配色中,還大量地使用了金、銀這兩種光澤色。金、銀兩種色,可以與任何色彩相調和。“妝花”織物中的全部花紋是用片金絞邊,部分花紋還用金線、銀線裝飾。

金銀在設色對比強烈的雲錦圖案中,不僅起著調和和統一全局色彩的作用,同時還使整個織物增添了輝煌的富麗感,使之更加絢麗悅目。這種金彩交輝、富麗輝煌的色彩裝飾效果,是雲錦特有的藝術特色。

雲錦使用的色彩,名目非常豐富。如把明清兩代江寧官辦織局使用的色彩名目,從有關的檔案材料中去發掘,再結合傳世的實物材料去對照鑒別,定可整理出一份名目極為豐富並具有民族傳統特色的雲錦配色色譜來。包括赤橙色係、黃綠色係和青紫色係。

屬於赤色和橙色係統的有:大紅、正紅、朱紅、銀紅、水紅、粉紅、美人臉、南紅、桃紅、柿紅、妃紅、印紅、蜜紅、豆灰、珊瑚、紅醬等。

屬於黃色和綠色係統的有:正黃、明黃、槐黃、金黃、葵黃、杏黃、鵝黃、沉香、香色、古銅、栗殼、鼻煙、藏駝、廣綠、油綠、芽綠、鬆綠、果綠、墨綠、秋香等。

屬於青色和紫色係統的有:海藍、寶藍、品藍、翠藍、孔雀藍、藏青、蟹青、石青、古月、正月、皎月、湖色、鐵灰、瓦灰、銀灰、鴿灰、葡灰、藕荷、青蓮、紫醬、蘆醬、棗醬、京醬、墨醬等。

雲錦圖案常用的圖案格式有:團花、散花、滿花、纏枝、串枝、折枝幾種。

團花,就是圓形的團紋,民間機坊的術語叫它為“光”。如四則花紋單位的團花圖案,就叫“四則光”;二則單位的,叫“二則光”。團花圖案,一般是用於衣料的設計上。

設計團花紋樣,是按織料的門幅寬度和團花則數的多少進行布局。則數少,團紋就大;則數多,團紋就小。比如一則團花是直徑40厘米至46厘米,而八則團花則是直徑4.6厘米至6.6厘米,相比之下顯然差很多。

團花紋樣,有帶邊的和不帶邊的兩種。帶邊的團花,要求中心花紋與邊紋有適度的間距,並有粗細的區別,以使中心主花突出,達到賓主分明、疏密有致的效果。

散花主要用於庫緞設計上。散花的排列方法有:丁字形連鎖法、推磨式連續法、麼二三連續法,也稱麼二三皮球、二二連續法、三三連續法等。也有以丁字形排列與推磨法結合運用的。

以上各種布列方法,並沒有刻板的定式,都是設計時根據實際需要靈活地變化運用。

滿花多用於鑲邊用的小花紋的庫錦設計上。滿花花紋的布列方法有:散點法和連綴法兩種。散點法的排列,比散花的排列要緊密。

用連綴法構成的滿花,多用於二色金庫錦和彩花庫錦上,設計時必須掌握托地顯花的效果。

纏枝是雲錦圖案中應用較多的格式。纏枝花圖案在唐代非常流行,最早多用於佛帔幛幔、袈裟金襴上。後來一直被承襲應用,成為我國錦緞圖案常用的表現形式。

雲錦圖案中常用的纏枝花式有:纏枝牡丹和纏枝蓮。婉轉流暢的纏枝,盤繞著敦厚飽滿的主題花朵,纏枝有如月暈,也好似光環。

再加以靈巧的枝藤、葉芽和秀美的花苞穿插其間,形成一種韻律、節奏非常優美的圖案效果。整件織品看起來,花清地白、錦空勻齊,具有濃鬱的裝飾風格。

串枝是雲錦花卉圖案中常用的一種格式。串枝圖案的效果,乍看起來與纏枝圖案似無多大區別;但仔細分辨,兩者還是有不同的地方。

纏枝,它的主要枝梗必須對主題花的花頭,做環形的纏繞。

串枝,它是用主要枝梗把主題花的花頭串聯起來,在單位紋樣中,看不出這種明顯的效果,當單位紋樣循環連續後,枝梗貫串相連的氣勢便明顯地顯示出來。

折枝,是一種花紋較為寫實的圖案格式。“折枝”,顧名思義就是折斷的一枝花,上麵有花頭、花苞和葉子。在折枝紋樣的安排處理上,要求布局勻稱,穿插自如,折枝花與折枝花之間的枝梗無須相連,應保持彼此間的間斷與空地。

單位紋樣循環連續後,富有一種疏密有致、均勻和諧的美感。這種構圖方法,多用於徹幅紋樣或二則大花紋單位的妝花緞設計上,整幅的織成效果非常富有氣派。

總之,南京雲錦是曆史悠久,紋樣精美,配色典雅、織造細致,是紡織品中的集大成者。它不但具有珍稀、昂貴的曆史文物價值,而且是典藏吉祥如意、雅俗共賞的民族文化象征。

[旁注]

江寧織造局 位於如今南京的市中心大行宮地區,為清代專門製造禦用和官用緞匹的官辦織局,絲綢產品隻供皇帝和親王大臣使用。為《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之曾祖父曹璽,祖父曹寅,父輩曹頫、曹顒三代襲官居住地。

彩繪 以各種人造著色無機化合物、天然著色礦物或金屬著色材料,在陶瓷製品上畫出的花紋裝飾。彩繪,在我國自古有之,被稱為“丹青”。常用於我國傳統建築上繪製的裝飾畫。

庫緞 又名“花緞”,或者“摹本緞”。庫緞原是清代禦用“貢品”,以織成後輸入內務府的“緞匹庫”而得名。庫緞包括:起本色花庫緞、地花兩色庫緞、妝金庫緞、金銀點庫緞和妝彩庫緞幾種。

[閱讀鏈接]

相傳,古南京城內有一位替財主幹活的老藝人,有一次為財主趕織一塊“鬆齡鶴壽”的雲錦掛屏。可他一夜才織出5寸半,眼看要交貨的時間到了,老人急得暈倒在織機旁。

就在這時,天空閃出萬道金光,接著浮雲翩翩,兩個姑娘奉雲錦娘娘之命,來到張永家。

她們把張永扶上床,自己就坐到機坑裏麵熟練地織起雲錦來。霎時間,織機連聲響,花紋現錦上。花紋好像仙境一樣,青鬆蒼鬱、泉水清澈,兩隻栩栩如生的仙鶴丹頂血紅非常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