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 我國傳統菜肴中8種珍貴食品。有周八珍、元八珍、明八珍、清八珍等。起源於周代的周代八珍,是後世之八珍筵席的先驅之作。周代以後,八珍代指8種稀有而珍貴的烹飪原料。其具體所指隨時代和地域而不同。
商湯 (?~約公元前1588年),子姓,名履,今人多稱商湯,又稱武湯、天乙、成湯、成唐,甲骨文稱“唐”、“大乙”,又稱“高祖乙”。河南商丘人。初為商人部落首領,後為商王朝的創建者,廟號太祖。他滅夏建商,在位期間施仁政德化天下,有深遠影響。
[閱讀鏈接]
從前有位很有名的廚師,深受人們喜愛。他做到禦廚,原因就是很普通的食材,經他加工便美味可口。人們很好奇,於是就有廚師偷師學藝,但總是不得要領。
有的廚師問這位名廚師個中奧秘,然而他總是讓他們自己慢慢體會。
禦廚晚年患病,彌留之際,家人問他做菜的秘訣到底是什麼。禦廚說出了秘密:“刷幹淨鍋,防治串味。”
原來,炒菜後,鍋內的剩餘物質會影響再炒的菜的味道,也易生成有害物質。“刷幹淨鍋,防治串味”,可謂至理名言。
多功能活動場所茶館
茶館是為顧客提供飲茶的服務場所,它的叫法很多,如茶館、茶樓、茶社、茶坊、茶室、茶肆、茶棚、茶寮、茗坊等。事實上,茶館在曆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增加了很多其他的功能,例如打牌、聽戲、零食等。
我國飲茶之風盛行,是茶館的一種文化現象。尤其是在唐代,隨著“茶聖”陸羽的專業提倡,茶館也成了愛茶者的樂園。由於陸羽對茶業的突出貢獻,他被尊為茶業祖師。
我國最早的茶攤出現於晉代,當時已有人將茶水作為商品到集市進行買賣。不過這還屬於流動攤販,不能稱為茶館。此時茶攤所起的作用僅僅是為人解渴而已。
茶館在唐代開始流行。唐代有個叫封演的人在其《封氏聞見記》中談到一種在鄉鎮、集市、道邊煎茶賣茶的店鋪,這應該是唐代茶館的雛形。
唐代中期國家政治穩定,社會經濟空前繁榮,加之陸羽《茶經》的問世,使得茶館不僅在產茶的江南地區迅速普及,也流傳到了北方城市。此時,茶館除給人解渴外,還兼有給人休息,供人進食的功能。
宋代是我國茶館的興盛時期。張擇端的名畫《清明上河圖》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繁盛的市井景象,再現了萬商雲集、百業興旺的情形,畫麵中就有很多的茶館。而孟元老的《東京華夢錄》中的記載則更讓人感受到當時茶肆的興盛。
南宋朝廷定都臨安,就是現在的杭州,使杭州這個產茶地的茶館業更加興旺發達起來,當時的杭州處處有茶坊。
宋時茶館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如供人們喝茶聊天、品嚐小吃、談生意、做買賣,進行各種演藝活動、行業聚會等。
明清時期,茶館最為興盛,尤其是清代,品茗之風更盛。清代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使得市民階層不斷擴大,民豐物富造成了市民們對各種娛樂生活的需求。而作為一種集休閑、飲食、娛樂、交易等功能為一體的多功能大眾活動場所,茶館成了人們的首選。
因此,茶館業在清代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形式愈益多樣,茶館功能也愈加豐富。茶館是清代人們的主要而重要的市井活動場合。關於這一點,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名作《茶館》就是集中的體現。
茶業尊奉陸羽為“茶仙”、“茶聖”,祀為“茶神”。陸羽是唐代複州竟陵人,就是現在的湖北天門市。他在“安史之亂”爆發時,隨著逃亡的難民流落到了現在的浙江省北部的湖州。
湖州是一個名茶產地,陸羽在這裏收集了不少有關茶的生產、製作的資料,結識了著名的詩僧、茶僧皎然,又與詩人皇甫冉、皇甫曾兄弟過往甚密,皇甫兄弟同樣對茶有特殊愛好。
陸羽在茶鄉生活,所交朋友又多是詩人,因此備受藝術熏陶,這讓陸羽很自然地把茶與藝術融合在了一起。
在了解茶方麵的知識後,陸羽發現飲茶的人並不一定都能體味飲茶的要旨與妙趣,於是決定總結自己的飲茶實踐和所學知識,寫一本茶學方麵的專著。
此後,陸羽潛心研究,在28歲時寫出了我國第一部茶學專著《茶經》的初稿。後又對進行了修改。
陸羽在《茶經》中創立的茶學、茶藝、茶道思想,促進了我國古代茶館業的發展,使茶館業在我國興旺發達起來。
陸羽對我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被後人尊為祖師。
[旁注]
封演 唐代官員。756年登進士第,後為相衛節度使薛蒿從事,此後累進檢校屯田郎中、邢州刺史、吏部郎中兼禦史中丞。封演撰有《封氏聞見記》,為研究唐代社會文學重要資料。
孟元老 宋代文學家。據《宋會要輯稿》及蘇轍等人著作,可知他是北宋保和殿大學士孟昌齡的族人孟鉞,曾任開封府儀曹,北宋末葉在東京居住20餘年。宋室南遷後,他撰《東京夢華錄》。該書在我國文學史上有一定的影響。
安史之亂 是我國唐代發生的一場政治叛亂,時間是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於這場叛亂的發起者是唐代節度使安祿山和其部將史思明,所以稱為“安史之亂”。雖然亂事最終得以平定,可是對我國後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對外關係的發展,均產生極為深遠而巨大的影響。
皎然 俗姓謝,字清晝,吳興人,就是現在的浙江省湖州市。南朝謝靈運十世孫。唐代著名詩僧。他的《詩式》為當時詩格一類作品中較有價值的一部。其詩清麗閑淡,多為贈答送別、山水遊賞之作。
[閱讀鏈接]
陸羽是個棄嬰,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世,甚至都不知道是誰撿到了自己。他隻知道在他3歲的時候,被複州竟陵龍蓋寺的住持智積法師收養。
陸羽的名姓是自己取的,他卜卦得了“漸”卦,依《易經》上記載:“上九,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吉。”意思是說,鴻鳥逐漸登陸,它的羽毛可以做儀禮用,是吉祥的卦。據此,陸羽認為自己是陸地上的羽毛。從此可以看出陸羽的用心與立誌。
陸羽對茶的領悟力極高,他和他的《茶經》名留青史。
給人帶來愉悅的戲班
戲班舊稱戲曲劇團,是表演戲劇的服務性團體。我國古代戲班是在民間組織起來的,在演出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服務於觀眾,戲班的規模及演出地點、伴奏樂器及服飾裝扮等,都形成了自己的行業特色。
梨園界所供奉的祖師爺頗為龐雜,對祖師來源的解釋也多有分歧。事實上,唐明皇李隆基稱戲曲為“梨園業”,稱戲曲藝人為“梨園子弟”的說法一直影響至今,梨園界供奉唐明皇為祖師爺。
宋元時期的民間戲班,通常多是家庭性質的,即以血緣關係為紐帶而進行組合。很多史籍和曆史遺跡表明,這一時期有家庭戲班形式的戲劇演出。
南宋文人耐得翁《都城紀勝》記載:勾欄裏演雜劇“每四五人為一場”。可見當時已有四五人的雜劇班子在瓦舍勾欄進行商業演出。這個現象具有更加深層的意義:一旦上場演員數目被限定,必然促使表演向行當化轉變,並影響劇本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