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深知節儉的重要性,教育太子要節儉,說國家沒有因為奢侈腐化而能長治久安的。他還提倡官員節儉。隋文帝因為節儉,剝削較少,民眾能夠安居樂業,戶口和財產劇增;加之其他一些促進生產的措施,在很短的時間內,百業興旺,經濟繁榮景象由此而生。
唐高祖李淵
李淵(566年~635年),字叔德。唐朝開國皇帝,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唐高宗時加諡“神堯大聖皇帝”,唐玄宗時加諡“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傑出的政治家和戰略家。
他奠定了彪炳千秋的290餘年的盛唐霸業,並因之得到了後人的褒揚。
李淵出生在關隴貴族家庭,7歲時就被當時的北周朝廷襲封唐國公。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李淵跟隨楊堅,成為隋朝的重臣。
但李淵受到後來的皇帝隋煬帝的猜忌,便暗中發展自己的勢力。617年,李淵在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等人的支持下,在晉陽即今太原公開打出了反隋的旗號。
李淵自晉陽起兵後,以四子李元吉留守晉陽,以長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分率左、右三軍,出兵關中,攻取長安。途中擊敗了隋軍的連續阻擊,直逼河東,進而對長安形成包圍之勢。不久,隋都長安被李淵攻陷。
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
李淵稱帝後,許多隋將割據稱雄,農民起義軍也稱霸一方,全國處在四分五裂狀態。於是,李淵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
李淵首先消滅的是對關中構成威脅的薛舉、薛仁杲父子,將隴西並入唐朝境內。隨後,他派人臥底擒殺涼王李軌,將河西五郡並入唐朝境內。
這時對李淵統治的核心地區構成威脅的,就隻剩下劉武周的割據政權了。劉武周於619年勾結突厥,南侵並州,唐並州總管、齊王李元吉抵擋不住,太原危急。
接著,劉武周攻陷平遙、介州,李淵派裴寂抵禦,結果大敗,幾乎全軍覆沒。劉武周乘勝進逼太原,李元吉棄太原逃歸長安。
在這緊要關頭,李世民請求率軍討伐劉武周,在龍門將劉武周擊潰,部將尉遲敬德投降。劉武周後被突厥殺死,並州歸入唐朝的版圖。
薛舉、李軌、劉武周被消滅後,關中形勢得以穩定。李淵便集中力量爭取中原。
李淵爭奪中原的勁敵是王世充和竇建德。
620年夏,李淵派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竇建德出於自保,引兵10萬人進軍成皋。李世民率軍阻擊,俘虜竇建德。王世充見大勢已去,於是投降。河北諸縣也相繼歸唐朝。李淵的勢力基本上控製了黃河流域。
此外,李淵還派兵收服了占據長江中遊地區的地方勢力,長江中下遊地區也為唐朝所有。
李淵兼並了割地稱雄的地主武裝後,便把矛頭指向竇建德舊部劉黑闥的部隊,最後控製了河北、山東地區。隨後,李淵的大軍又直指江淮,將江南、淮南納入唐朝的轄區。
這時,全國的割據勢力隻剩下盤踞朔方、依附突厥的梁師都,但在李淵統治時期並未能將其臣服,直至628年才消滅梁師都。至此,李淵父子基本上統一了全國。
李淵稱帝後,在進行統一戰爭,也在加強政權建設。唐朝前期的政治、經濟、軍事製度,在李淵時期基本上初具規模。
在軍事製度方麵,李淵在均田製之上實行了府兵製。這是一種兵農合一的製度,即兵士平時在家生產,農閑時由兵府加以訓練,若遇到戰爭發生,則出征打仗。
在官僚製度上,李淵繼續實行隋朝的三省六部製,但對各自的職責有了更明確的劃分。
在法律上,李淵廢棄了隋煬帝的許多苛政,修訂了唐朝法律。
在科舉方麵,李淵繼承了隋朝的科舉製並在其基礎上加以完備,但同時也恢複了隋朝廢除的中正官,以本州高門士人充任,不過大中正隻是名譽職務,用人權仍在吏部,而吏部用人的主要途徑還是科舉。
在農業方麵,李淵頒布均田製,將田地平等地分配給農民,並對絹稅做了調節,減輕了受田農民的負擔。
李淵的這些措施,為後來唐太宗李世民時期的“貞觀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李淵因統一了全國而產生了驕傲自滿的情緒,也不再關心政事,整天與嬪妃在後宮玩樂。此時,以李世民為首的“軍功黨”和以李建成為首的“太子黨”為爭奪皇位繼承權明爭暗鬥,展開了你死我活的鬥爭。
626年夏,李世民率心腹尉遲敬德等人在玄武門殺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尉遲敬德將李建成和李元吉已被殺死的消息告訴李淵,李淵聽後驚得目瞪口呆。
隨後,在大臣的建議下,李淵將大權完全交給了李世民,並立李世民為太子。兩個月後,李淵不得不退位,開始了太上皇的生活。
635年,李淵因病去世。葬在獻陵。
[旁注]
科舉 曆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製度。由於采用分科取士的辦法,所以叫做科舉。科舉製從隋朝的607年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的1905年舉行最後一科進士考試為止,經曆了1300多年。
獻陵 唐代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的陵寢。位於陝西省三原縣徐木鄉。獻陵坐北朝南,封土呈覆鬥形,高21米,底徑東西150米,南北120米。獻陵修建之初沒有陵邑,分為內外二城,規模宏大壯觀。
李建成 (589年~626年),唐高祖李淵長子。對唐朝的建立頗有貢獻,曾統兵平定河北的劉黑闥。後在“玄武門之變”中被其弟李世民射死。李世民繼位後,追封李建成為息王,諡“隱”。貞觀十六年五月,又追贈“隱太子”。
李元吉 (603年~626年),名劼,小字三胡。唐高祖李淵第四子,竇皇後所生。高祖起兵時,留守太原。唐朝建立後,封為齊王。後與長兄建成合謀殺李世民。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與太子李建成同時遇害,終年24歲。
王世充 (?~621年),隋末唐初割據者之一。隋煬帝被弑時,他擁越王楊侗為帝,得以專權。隨即廢楊侗,自立稱帝,國號鄭,年號開明。後降唐,被仇家所殺。
竇建德 (573年~621年),隋朝貝州漳南,即今山東省武城人。世代務農,曾任裏長,尚豪俠,為鄉裏敬重。目睹兵民困苦,義憤不平,遂舉兵抗隋。後稱雄河北,建立夏國。在虎牢關一役被李世民擊敗並被俘,被唐高祖李淵處死於長安。
尉遲敬德 (585年~658年),即尉遲恭。鮮卑族,朔州鄯陽,即今山西省平人。唐朝名將,“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封鄂國公。諡“忠武”。傳說其麵如黑炭,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尉遲恭,即(胡敬德與秦叔寶,即秦瓊是“門神”的原型。
獻陵 獻陵陪葬區位於富平縣南5公裏荊山原上,主陵位於三原縣徐木鄉境內,是大唐開國皇帝高祖李淵的陵寢。其陪葬莫居諸陵陪葬墓之第二,其陪葬區在主陵的東北部,即富平呂村鄉境內。
[閱讀鏈接]
唐高祖李淵的妻子竇氏,是北周定州總管竇毅的女兒。竇氏不僅擁有絕世的容貌,還曾因勸諫周漢武帝親近和親的柔然公主而得到周漢武帝稱讚。
竇氏長大後,竇毅不願將女兒妄以許人,就設雀屏選婿,李淵以箭射中屏風上兩隻孔雀的眼睛而入選,這就是成語“雀屏中選”的由來。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平陽公主都是她的親生子女。
竇氏在李淵反隋之前就去世了,李淵之不曾再立皇後。唐朝建立後,竇氏追封為皇後,諡號“太穆順聖皇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