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世時期——帝國皇上2(2 / 3)

他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好局麵。

玄燁從小受到祖母孝莊皇太後的格外鍾愛,她派自己的侍女蘇麻喇姑協助保姆照看玄燁,教他讀書寫字,傳授他作為皇帝應該掌握的本領。孝莊皇太後還以她特有的謀略和膽識,以順治帝遺詔的形式廢棄了“攝政王”製度,改由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鱉拜四大臣輔政,從製度上保證了皇權運行的正常。

後來,玄燁在孝莊皇太後的幫助下,在與鼇拜的鬥爭中取勝,從此開始他真正親政的生涯。

康熙親政後,經過一番考慮,將當務之急的治國大事列出,然後親自書寫了“三藩、河務、漕運”的條幅懸掛在宮中柱子上,以隨時提醒自己。由此可見解決三藩是康熙朝夕不忘的首要大事。

三藩是指明朝降將吳三桂、尚可喜、耿仲明3個藩王,他們分別盤踞在雲南、廣東、福建3個省區。三藩分別專製一方,與清政府的矛盾日益尖銳,因此康熙繼位之後,即開始逐步削減三藩的權勢,做撤藩的準備。

1673年11月,吳三桂在雲南發動叛亂。接著,福建耿精忠也反。隨後,陝西提督王輔臣、廣東尚之信等也相繼反叛。一時間,清帝國危在旦夕。

1676年10月,福建耿精忠在清軍進攻下,被迫投降。廣東的尚之信也於1677年投降。閩、粵以及江西都先後陷落。

1678年8月,吳三桂死,其部將迎立其孫吳世璠繼位,退居雲貴。此後,清軍先後收複湖南、廣西和四川。

1681年,清軍攻破昆明,吳世璠自殺。至此,禍及大半個中國的三藩之亂,終於被康熙平定了。

三藩之亂被平定後,康熙決意收複台灣。康熙接受了福建總督姚啟聖的建議,決定乘鄭氏集團內亂的時機用武力收複台灣。

當時統治台灣的是鄭成功12歲的孫子鄭克。台灣降將施琅被康熙任命為水軍提督,負責收複台灣。施琅走馬上任後,立即著手調整兵力,訓練水師。

1683年7月,施琅率領20000多名官兵,分乘230多艘戰船,直搗澎湖。戰鬥從清晨一直持續至傍晚,矢石如密集的雨點,炮火遮住了天空。

經此一戰,鄭軍主力幾乎全軍覆沒,台灣的門戶被打開了。困守孤島的鄭克見大勢已去,不得不派人向清軍送上降表。施琅率領的清軍在鼓樂聲中登上台灣島,鄭克率屬下列隊恭迎。至此,台灣與大陸重新統一。

康熙為治理台灣,在台灣設立台灣府和台灣。鳳山、諸羅三縣,並向台灣派遣8000名駐兵,向澎湖派遣了2000名駐兵。這樣就大大增強了東南海防,並且促進了台灣經濟文化的發展。

康熙還進行了針對沙俄入侵的雅克薩自衛反擊戰。17世紀,沙俄將侵略魔爪伸向了東北這塊肥沃的上地。沙俄的侵略,是康熙的心腹大患,他決定進行武裝反擊,驅逐沙俄侵略者。

至1683年,黑龍江流域中下遊地區的沙俄侵略者基本被肅清,隻有雅克薩還被沙俄侵略者盤踞著。

1685年6月,清軍兵臨雅克薩城下,打響了第一次雅克薩戰役。此役清軍大獲全勝,沙俄侵略軍狼狽逃竄。

第一次雅克薩戰役的戰火剛剛平息,托爾布津等殘匪又糾集尼布楚的援軍卷土重來,竄回雅克薩。消息傳到北京,康熙又命令薩布素從水陸兩路再次向雅克薩發起猛攻。

1686年,第二次雅克薩戰役打響,托爾布津被擊斃。迫於清軍強大的攻勢,俄方不得不同意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清軍於是解除了對雅克薩的包圍。

此後,中俄雙方各自派遣代表團舉行會談,於1689年,雙方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它帶來了中俄東部邊境一百多年的和平,也成為康熙抵禦沙俄侵略、維護和平和國家主權的曆史記錄。

康熙收複雅克薩之後,立即著手平定噶爾丹分裂祖國的叛亂。噶爾丹是漠西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的頭領,他不僅用武力並吞了厄魯特蒙古的其他各部,占領了青海和新疆天山以南的廣大地區,還勾結沙俄攻打已經歸附清朝的漠北喀爾喀蒙古。

噶爾丹帶領的20000名叛軍,前鋒一直打到距離北京僅450千米的烏珠穆沁,京師震動。

麵對嚴峻的形勢,康熙親臨狂風怒號、驚沙撲麵的塞北,指揮大軍迎戰噶爾丹。在此後的1696年和1697年,康熙又兩次率兵親征,誅殺了噶爾丹,徹底平定了噶爾丹發動的叛亂。

在西藏問題上,康熙除了承繼順治帝尊敬並冊封達賴政策外,還派兵於1718年至1720年間入藏,擊敗了占據西藏北部的準噶爾汗國軍隊。另外,沙俄又扶植策旺阿拉布坦和西藏反動奴隸主叛亂,也被康熙派兵擊敗了。

清朝分兵駐藏,並任命康濟鼐和頗羅鼐兩人協助達賴班禪分理前後藏事務。

我國各民族要求統一和安定的願望終於實現了。我國遼闊的疆域版圖就在這個時期基本奠定。

在進行統一鬥爭的同時,康熙還積極謀劃恢複和發展生產,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669年,康熙清除鼇拜後下詔停止滿族貴族的圈地活動,規定當時所圈土地,立即歸還農民。同時又采取了獎勵墾荒的措施,對中小地主墾荒成績大的授予官職。

在康熙獎勵墾荒政策的推動下,全國耕地由527萬頃增加至851萬頃。

康熙恢複發展農業經濟的另一項主要措施就是興修水利,治理黃河、淮河和運河。

康熙任命靳輔等為河道總督,用疏通和築堤相結合的辦法治理黃河,恢複黃淮故道,使黃、淮一帶在此後較長一段時間內,免除了水患的威脅。康熙的六次南巡都以巡視治河工程為重點,對治河是個很大的推動。

康熙曾經13次巡視渾河,經過試驗確定了治河方案。在康熙的督促下,渾河治理工程於1701年竣工,渾河遂改名為永定河。治理後的渾河堤岸堅固,兩岸是百姓新蓋的房屋和茂盛的莊稼,出現了一派繁榮景象。

康熙在治河的同時,還實行了輕徭薄賦、減免錢糧、救濟災民的措施。

1712年,他宣布全國賦稅政策,所增人口不再多征賦。康熙末年,在四川、廣東等省又實行減稅辦法,後來推廣到全國。

在恢複發展生產的同時,康熙還重視整飭吏治。他特別注意處置腐敗的高級官吏。在懲治貪官的同時,康熙多方扶持清官廉吏,大加褒揚,以起到移風易俗、扶正祛邪的作用。被康熙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於成龍就是一個受百姓愛戴的清官。

此外,康熙還采取了懲治貪汙、厲行節約的政治措施。在他執政期間,懲治了很多貪官,對操守廉潔的清官則予以獎勵和提拔。他本人生活簡單樸素,這成為清代諸帝的楷模。

1722年10月21日,69歲的康熙興致勃勃地去南苑打獵。12月20日康熙在北京暢春園去世。葬於河北省昌瑞山腳下的景陵。

[旁注]

攝政王 是指在君主製國家裏,由於即位的君主年幼、生病或神誌不清,或君主出訪國外等原因而暫時代替君主行使國家領導權的人。通常由君主的親族或戚族擔任。如我國清世祖時睿親王多爾袞攝政,宣統中醇親王載灃攝政。

雅克薩 曆史上我國東北邊疆古城。位於黑龍江上遊左岸,今漠河縣境內的額木爾河口對岸,地扼水陸要衝。在此地發生的“雅克薩之戰”,是沙俄侵略者妄圖侵占我國黑龍江流域大片領土,我國軍民被迫進行的一次反對侵略、收複失地的自衛戰爭。

圈地 就是把農村中從很早時候起就已普遍存在的“敞田”用柵欄圈圍起來,成為整片地段,在這片地段上養羊或從事其他耕作,如種植新的農作物。清初滿洲貴族大規模圈占漢人土地的活動,為清初弊政。1669年,康熙下詔停止圈地。

孝莊皇太後 (1613年~1688年),一稱作孝莊文皇後。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也稱作本布泰。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次女。我國曆史上有名的賢後,一生培育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施琅 (1621年~1696年),字尊候,號琢公。明末清初軍事家。原為鄭芝龍和鄭成功的部將,降清後被任命為清軍同安副將,不久又被提升為同安總兵,福建水師提督,先後率師駐守同安、海澄、廈門。1683年率軍渡海統一台灣。

於成龍 (1617年~1684年),字北溟,號於山。清代山西永寧州,即今山西省呂梁市方山縣人。曆任知縣、知州、知府、按察使、巡撫和總督、大學士等職。以“天下廉吏第一”蜚聲朝野。諡“清端”,贈太子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