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時期——創造大師3(1 / 3)

中古時期——創造大師3偉大的地理學家酈道元

酈道元(約470年~527年),字善長。生於南北朝時的涿州酈亭,即今河北省涿州市。北朝北魏地理學家。

他以《水經注》40卷,奠定了地理、水文等學科研究基礎。被稱為“世界地理學的先導”、“宇宙未有之奇書”、“聖經賢傳”,酈道元也被後人尊為中世紀最偉大的地理學家,成為山水遊記文學的鼻祖。

酈道元生於仕官家庭,父親酈範做過刺史、尚書郎、太守等職。酈道元從少年時代起就愛好遊覽,有誌於地理學的研究。他跟隨父親在青州時候,就曾經和友人一起遊遍山東。

酈道元喜歡遊覽祖國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歡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風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機會進行實地考察,足跡遍及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等廣大地區,調查當地的地理、曆史和風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遊覽名勝古跡、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勢,並訪問當地長者,了解古今水道的變遷情況及河流的淵源所在、流經地區等。同時,他還利用業餘時間閱讀了大量古代地理學著作,積累了豐富的地理學知識,為他的地理學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礎。

酈道元通過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現象同古代地理著作進行對照比較,發現其中很多地理情況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生了很大變化。

比如三國時代桑欽所著的地理學著作《水經》,此書雖然對大小河流的來龍去脈缺乏準確記載,但由於時代更替,城邑興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稱也變了,但書上卻未加以補充和說明。而且記載相當簡略,缺乏係統性,對水道的來龍去脈及流經地區的地理情況記載不夠詳細、具體。

酈道元認為,如果不及時把地理現象的變遷記錄下來,後人就更難以弄明白曆史上的地理變化。所以,應該在對現有地理情況的考察的基礎上,印證古籍,然後把經常變化的地理麵貌盡量詳細、準確地記載下來。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酈道元決定利用自己掌握的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在《水經》的基礎上,親自給《水經》作注。

事實上,酈道元一生的著述很多,除了《水經注》外,還有《本誌》30篇及《七聘》等著作,但是,流傳下來隻有《水經注》。

作為一位傑出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的序言中對前代的著名地理著作進行了許多點評。秦朝以前,我國已有許多地理類書籍,但當時國家不統一,生產力水平不發達,人們對地理的概念還比較模糊,這些作品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虛構,如《山海經》、《穆天子傳》、《禹貢》等。

酈道元堅決反對“虛構地理學”,他在《水經注》序言中提出了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方法,那就是重視野外考察的重要性。

《水經注》一書中記載了酈道元在野外考察中取得的大量成果,這表明他為了獲得真實的地理信息,到過許多地方考察,足跡踏遍長城以南、秦嶺以東的中原大地,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和地理資料。

例如江南會稽郡的諸暨縣,有五泄瀑布,景色壯麗,向來不為世人所知。酈道元在《水經注》裏麵首次記載了五泄飛瀑壯觀的氣勢。從此,世人方知五泄的山水景觀。

酈道元在實地調查中原地形的同時,又廣泛收集南方的地理著作,進行對比研究,得出自己的結論。

酈道元為了寫《水經注》,還閱讀有關書籍,查閱了所有地圖,研究了大量文物資料。據統計,他引用的文獻多達480種,其中屬於地理類的就有109種。經過長期艱苦的努力,酈道元終於終於寫成名垂青史的著作《水經注》。

《水經注》名義上是注釋《水經》,實際上是在《水經》基礎上的再創作,其成果是空前的。全書共40卷,30多萬字,記述了1252條河流,比原著增加了河流近千條,增加了文字20多倍。

書中記述了各條河流的發源與流向,各流域的自然地理和經濟地理狀況及火山、溫泉、水利工程,還記述了曆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內容比《水經》原著要豐富得多。

《水經注》在寫作體例上,以水道為綱,詳細記述各地的地理概況,開創了古代綜合地理著作的一種新形式。

《水經注》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從地域上講,酈道元雖然生活在南北朝對峙時期,但是他並沒有把眼光僅限於北魏所統治的一隅,而是抓住河流水道這一自然現象,對全國地理情況作了詳細記載。不僅這樣,書中還談到了一些外國河流,說明作者對於國外地理也是注意的。

從內容上講,書中不僅詳述了每條河流的水文情況,而且把每條河流流域內的其他自然現象,如地質、地貌、地壤、氣候、物產民俗、城邑興衰、曆史古跡以及神話傳說等綜合起來,做了全麵描述。

《水經注》是6世紀前我國最全麵、最係統的第一部完整記錄華夏河流山川地貌的地理學巨著,對於研究我國古代曆史和地理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