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興開拓——創建理學1(3 / 3)

司馬光用這兩個故事告誡家人:做祖輩的應從長遠考慮,做真正有利於子孫的事,這樣才能弘揚正氣,家族興旺。

在《父》一章裏,司馬光用春秋戰國時期衛國大夫石蠟諫衛莊公的話說明做父親的應該如何教育子女和疼愛子女。石蠟的諫言是:“臣聽說過疼愛孩子要用義德規行去教育他,使他在人生路上不走邪路。過分寵愛會使他產生驕傲、奢侈、淫蕩、放縱,這四者會使他走上邪路。教育孩子應該從小抓起,不要認為孩子小、不懂事而放縱他。”

在這一章裏,司馬光還用曾子妻子哄孩子不哭時說過回來殺豬給孩子吃,後來曾子真的殺了豬的事,告誡做父親的不能對孩子說假話。此外,司馬光還用陳亢的事說明教育孩子一定要多讀書、懂禮儀,這樣才會使他們有出息。

在《母》一章裏,司馬光說:“做母親的不用擔心她不疼愛孩子,擔心的是隻知愛孩子而不知教育孩子的道理。”他認為做母親的對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要。司馬光在這一章中講述了很多故事:作為母親應該像周文王的母親那樣,從懷孕起就進行胎教;像孟母那樣擇鄰而居。

他還引用唐代侍禦史趙孟武不讀書,去打獵,用獵物孝敬母親,遭到母親訓斥,兒子聽後發憤讀書,考中進士,當上廉官。唐代天平節度使柳仲郢的母親為了讓孩子發憤讀書,用苦參、黃連碾成粉末,與熊膽和在一起,每晚讓孩子口含讀書,免得打瞌睡。

他還講了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丞相田稷子用下屬賄賂的金銀送給母親,母親沒有要,反而說:“這種事隻有不孝順的兒子才會幹,你不是我兒子。”

田稷子羞愧不已,把金銀退回給下屬後又到齊王那裏去請罪。齊宣王表揚了他母親,看在他母親的麵上沒有給他定罪,而且官複原職,另賜金銀給他母親。

他還講了漢代京兆尹雋不疑每天審判囚犯後回家,母親必問:“今天有沒有冤枉好人?”如果聽到有人喊冤時,她就吃不下飯。所以雋不疑做官嚴明不殘忍,無冤案。

司馬光還引用東晉陶侃借管理魚池之便,醃魚送給母親,均遭到母親的訓斥等。告誡天下做母親的都要教育孩子走正路,當官就要當清官。

在《子》一章裏,司馬光用大量篇幅講述了曆代做兒子的如何孝敬父母的事例。

說的是父母活著的時候,盡其所有讓父母吃好穿好,不生氣;父母有病時,兒子應該千方百計,哪怕是變賣所有家產也要給父母治病,有的甚至親自去嚐糞便幫助醫生用藥;父母死後要安葬好並在逢年過節時祭奠。所舉例子中有漢文帝、北齊孝昭帝、孔子、孟子及曆代大臣顯貴等孝敬父母的事例,也有因為盡孝而在民間被奉為楷模的普通百姓。

在《子》這一章的最後,用《禮記》中《內則》裏的一段話告誡天下做兒子的要真正孝敬父母,必須在父母生前死後都要做好事,不做一件壞事,給父母帶來好名聲。如果做一件壞事,給父母帶來惡名,那就是大不孝。如果能使父母榮耀顯赫,那才是孝道的最終目標。

他認為,做兒子的要做到:處上位不驕傲;處下位不作亂;在眾人麵前不爭高低。如果做不到這三點,即使每天給父母煮牛羊肉吃,也算不上是孝子。

在《女》一章裏,司馬光告誡做女兒的一定要做個賢女,嫁出去也要恪守孝道。做賢女必須讀《論語》、《詩經》、《禮》等經典著作。

司馬光說:“古代賢女沒有不喜歡讀書學習的。”並用漢代幾個賢後妃的例子加以說明。特別強調獨女和沒有兄弟的女兒們,更應該恪盡孝道,贍養父母,讓父母享受到兒女的孝心。

在《夫》一章裏,司馬光先用《易經》的話說明夫婦之道是天地間的大義,是風俗教化的本原,不可不重視。

司馬光推崇漢代梁鴻娶妻不看外表容貌,注重女子的高尚誌趣,結果夫妻兩人一輩子相敬如賓,妻子始終與他舉案齊眉;還有漢代鮑宣娶富戶家閨女,退回女子陪送的豐厚嫁妝,讓妻子跟他過貧賤生活,靠自己的雙手勞動度日。

司馬光對曆史上莊周死妻擊鼓而歌,漢代山陽太守薛勤死妻不哭,還慶幸何不早夭,對他們這種悖於禮儀的行為進行抨擊。相反的,對漢代太尉妻死和兒子一起穿喪服哀悼表示讚揚。

司馬光認為,大丈夫應誌在四方,不能因為妻子拉後腿而喪誌。更不能一味聽從驕悍之妻的唆使。不能像晉惠帝、唐肅宗那樣因皇後驕悍不能保全宗室楊太後、太子,更談不上治理國家了。

在《妻》一章裏,司馬光用的篇幅較長。開頭用他自己的話說:“夏代的興起是因為塗山女的功勞;而桀的被放逐是因為妺喜的不賢;殷商的興起是因為有誠氏的貢獻;而商紂的滅亡被殺是由於寵幸妲己;周朝的建立是由於薑嫄、大任的幫佐;而周幽王的被擒是寵信褒姒的結果。”用一正一反的幾個例子說明做妻子的要賢德。

司馬光用古代賢內助的例子提出,當官的妻子一定要讓丈夫清正廉潔。

他舉例說,春秋戰國時期的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回來交給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誌者不喝名叫盜泉的水,廉潔的人不接受施舍的食物,你在路上撿金子回來,這不是有汙品行嗎?”

樂羊子非常羞愧,將金子放回原地等待失主。後來出去求學,一年後又回來了,妻子問他為什麼回來,樂羊子說想妻子了。妻子聽後剪斷織布機上的絲線教育丈夫,半途而廢就像剪斷的絲一樣一事無成。樂羊子第二天又去求學,7年後功成名就。

在其他章節裏,司馬光主要是用曆史名人的例子,提倡應該樹立互相幫助,尊老愛幼的家庭成員的典範。

司馬光的《家範》是他家教的一部重要著作,被後世稱為“四範”之一。不僅豐富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也對北宋理學的建立和發展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司馬光在《家範》中提倡的家庭倫理、道德觀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仍有教育意義。

[旁注]

文正 司馬光認為文是道德博聞,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極致。經過他的宣揚,文正從此以後被認為是人臣極美的諡號。皇帝不肯輕易給人。宋代得文正諡號的有李昉、範仲淹、司馬光、王旦、王曾、蔡卞、黃中庸、鄭居中、蔡沈、蘇軾等10名。

孫叔敖 (約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輔佐楚莊王施教導民,寬刑緩政,發展經濟,政績赫然。孟子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寫道“孫叔敖舉於海”,以賢能聞名於世。主持興修了芍陂,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增強了國力。司馬遷《史記·循吏列傳》列其為第一人。

大夫 古代官職名。先秦時期諸侯國中,在國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級。大夫世襲,有封地。後世遂以大夫為一般任官職之稱。隋唐以後以大夫為高級官階之稱號。宋徽宗政和年間重訂官階時,在醫官中設置“大夫”官階,故今仍沿稱醫生為“大夫”。明清時期職事官不用大夫為官名。

曾子 (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16歲拜孔子為師,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影響我國兩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極其寶貴的社會意義和實用價值。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京兆尹 古代官名,治理京畿地區的官員,此外還有左馮翊和右扶風。所謂京,是極大的意思,兆,則表示數量眾多。定名“京兆”,顯示出一個大國之都的氣派與規模。京兆在漢代時期被形容為輦轂,意思是在天子的車輪之下。說明治理此地相當不易。

《內則》 是《禮記》的一部分,主要內容是記載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即是指家庭主要遵循的禮則。如兒子孝敬父母,媳婦孝敬公婆,有關夫婦之禮儀等。除此之外,本章還記載有關飲食製度、養老禮及一些曾子論孝的文字。

莊周 (約公元前369年~約公元前286年)。道教祖師,號南華真人,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東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之一,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係,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

四範 是指南北朝時南宋劉義慶的《世範》、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範》、北宋時期楊傑的《政範》和北宋時期司馬光的《家範》。四範體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是對儒家思想的豐富和發展,在曆史上具有一定地位,並產生了相當的影響。

[閱讀鏈接]

司馬光一生誠信,應該也是受父親的誠實教育的影響。大概在五六歲時,有一次,他要給胡桃去皮,他不會做,姐姐想幫他,也去不掉,姐姐就先行離開了,後來一位婢女用熱湯替他順利將胡核去皮。

姐姐回來,便問誰幫做的,他欺騙姐姐是自己做的,父親便訓斥他不可說謊。他從此不敢說謊。

司馬光年長之後,還把這件事,寫到紙上,策勵自己,直至死,沒有說過謊言。北宋時期著名學者邵雍的兒子邵伯溫還看過這張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