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宏揚——踐行楷模2(1 / 3)

時代宏揚——踐行楷模2

朱柏廬教人修身治家

明末清初對儒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運用,還體現在當時著名的理學家、教育家朱柏廬身上。他在家庭教育方麵,提倡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裏和睦等,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朱柏廬原名朱用純,明末清初江蘇昆山縣人。他自幼致力讀書曾考取秀才,誌於仕途。後因父親朱集璜抗清犧牲,他的心靈因此受到很大震動,決心要向父親那樣,堅持民族氣節,決不屈膝事敵,不再求取功名。

朱柏廬上侍奉老母,下撫育弟妹,播遷流離,倍極艱辛。待局勢稍定,才返故裏。他居鄉教授學生,潛心研究程朱理學,主張知行並進,躬行實踐,一時頗負盛名。曾用精楷手寫數十本教材用於教學。

朱柏廬所著《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講求道德修養、行為規範的準則,勸人勤儉治家,安分守己,宣揚儒家倫理道德。被曆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

《朱子家訓》中運用了很多典故,來闡釋如何治家等道德修養方麵的道理。比如其中有一句話說道:

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

意思是說,凡事先要準備,像沒到下雨的時候,要先把房子修補完善,不要“臨時抱佛腳”,像到了口渴的時候,才來掘井。

“未雨綢繆”,典出先秦時期周公的故事:周成王姬誦繼位時尚且年幼,由叔父周公輔政。周公曾經寫一首《鴟鴞》詩給周成王,詩的大概意思是:鴟鴞趁天未下雨,急剝桑皮,拌以泥灰,以縛門窗。周公此詩是希望周成王及時製定措施,以止叛亂陰謀。

“臨渴掘井”,典出先秦時期晏子的話:

有一次,齊景公問晏子說:“如果幫助昭公回到魯國,他會成為賢明愛民的君王嗎?”

晏子回答說:“不會如此。掉進水裏和迷路的人,原本就不曾去注意路徑方向,直至溺水了才知道探水路,迷路了才會向人問路。這就如同國家麵臨危難時,才急忙去製造兵器,被食物塞住喉嚨了,才急著挖井取水來喝,雖然快速行動了,但還是來不及了。”

再如:“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意思是說,天剛亮就應該起來,打掃廳堂院落。這句家訓著眼於“勤”字。早起第一件事為灑掃,目的在於讓家中每一個人及外人看到一個整齊清潔、治理有方的家庭的蓬勃生機。所謂小節不矜,大事難成,在塵垢中打滾不以為恥的人,多半是懶出了水平,隻知渾渾噩噩地打發時光。

按照儒家的觀點來看,“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就是說,連自己的院子一塊小小地方都管理不好,怎麼可能管理好天下呢!

東漢末年,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打壓有才華的官員,很多有識誌士被關進牢裏。政局混亂,民不聊生。

有一位少年名叫陳藩,從小立有大誌,決心長大後為國效力,為天下百姓謀福利。他獨自住在一個小院裏,每天閉門讀書,其他什麼都不管,就連自己的庭院和房間都懶得收拾。

有一天,他父親的好友薛勤來看他。見陳藩住的房間亂七八糟的,薛勤不禁皺起眉頭問:“年輕人,為什麼不把房間打掃幹淨再接待客人?”

陳藩昂起頭,不以為然地回答:“男子漢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應該以掃除天下為己任,怎麼能做打掃房間的小事?”

薛勤雖然為陳藩年少就有澄清天下之誌感到敬佩,但他很不讚同不愛整潔的理由,反駁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陳藩一時無言以對,內心受到強烈的震動。他明白了凡事要從小處做起,懂得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的道理。後來,陳藩在朝廷做了官,曆任太守、太尉、太傅等職;從政數十年,清正廉明,剛正不阿,贏得了世人的讚譽。

再如:“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意思是說,看到美貌的女性而起邪心的,將來會報應在自己的妻子兒女身上;懷怨在心而暗中傷害人的,將會替自己的子孫留下禍根。

春秋戰國時期,魯國有個名叫秋胡的人,娶妻結婚才5天,就急著外出求職去了,在陳國謀得了一官半職。眨眼過了5年,秋胡思念家中老母和妻子,就向上司告了假,帶著幾年來積聚的金銀財物,駕車趕路回家。

快到家了,秋胡在路邊的桑園裏看見有位農家少婦正在采桑。烈日當空,暑氣蒸人,隻見那女子穿得單薄,背影婀娜多姿,秀色迷人。

秋胡心中頓生邪念,不顧家門就在眼前,急忙下車一邊向采桑女走去,一邊大聲說:“大嫂,烈日下采桑多麼辛苦,我因趕路也暑熱難當,請停下來陪我在這桑蔭下歇會兒吧!”

采桑少婦仿佛沒有聽見他的話,顧自采桑不止。

秋胡走到婦人身後又說:“費力種田不如遇上豐年,費力采桑不如遇上大官。我身上帶有金銀,情願送給大嫂,怎麼樣?”

采桑少婦正色道:“采桑固然辛苦,養蠶可以紡絲織絹,拿來換取吃穿和日常用度,上可贍養雙親,下可替出門在外的丈夫養育兒子。我才不會接受你的金錢,但願你心無邪念,收起財物趕路去吧!”

秋胡隻好悻悻地回家了。

到家後,秋胡把掙來的錢交與母親,然後詢問妻子在哪裏。妻子來了,竟然是剛才被調戲的那位女子!秋胡一時羞愧難當,默然無語。

妻子的憤怒可想而知,她指責秋胡說:“你在外做官這麼長時間,不是著急回家看望母親,反而調戲路邊的婦人,這是不孝、不義;不孝的人,就會對君不忠;不義的人,就會做官不清。不孝不義的人,我沒辦法和你一起白頭偕老。”說完出村往東跑去,投河自盡了。

這就是秦漢時期以來廣為流傳的“秋胡戲妻”的故事。該故事對古代文化藝術的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朱子家訓》中也有很多句子是立意闡述,直接表明作者自己的觀點。比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意思是說,吃每一碗粥、每一碗飯時,應該想想這粥飯裏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來之不易;我們生活所需的每半根絲、每半縷線,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含幾多物質能源和幾多人的心血,應該好好珍惜。

這句話告誡人們養成勤儉節約的美德要從日常生活、穿衣吃飯做起,不要鋪張浪費。切莫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輕了,從而不知珍惜。要知道每一樣東西的背後有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有多少能源的消耗;樁樁件件來之不易。

古代很多人從小就見長輩們是這樣做的,長輩也是這樣教孩子的。長輩每天總是早早起床,將屋裏連同門前的小院子掃得幹幹淨淨,邊掃地邊教孩子這“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的道理。

一個人的品行人格往往就是從這些點滴生活小事中培養起來的,這就是《朱子家訓》的影響,家庭教育的作用。

《朱子家訓》從治家的角度談了安全、衛生、勤儉、有備、飲食、房田、婚姻、美色、祭祖、讀書、教育、財酒、戒性、體恤、謙和、無爭、交友、自省、向善、納稅、為官、順應、安分、積德等諸方麵的問題,核心就是要讓人成為一個正大光明、知書明理、生活嚴謹、寬容善良、理想崇高的人,這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貫追求。

《朱子家訓》之所以在後世有這麼大的影響,除了它集中體現了國人修身齊家的理想與追求,更重要的是它用了一種通俗易懂的語言,容易被廣大民眾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