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在告訴信和錢莊的張老板自己也要開個錢莊時,張老板雖然嘴裏答應,但聲音中明顯帶有做作成分。因為在胡雪岩幫王有齡辦漕米這件事上,信和錢莊之所以全力墊款幫忙,就是想拉上海運局這個大客戶,現在胡雪岩要開錢莊,他自然會擔心丟掉海運局的生意。
為了消除張老板的疑慮,胡雪岩明確表態,他不會搶海運局的生意,而是另找門路。既然胡雪岩的錢莊不和自己的信和搶生意,信和錢莊不是多了一個對手,而是多了一個夥伴,張老板自然疑慮頓消,轉而真心實意支持阜康錢莊。
在胡雪岩以後的經商生涯中,信和錢莊給了他很大的幫助,這都要歸功於他當初沒有搶了信和生意的那份情誼。
在對待同行上,胡雪岩奉行的是不走偏鋒和“時中”的“中庸”路線,有錢大家賺,不搞壟斷,不用極端手段。他 這樣做,雖然表麵上損失了少許利益,卻贏得了眾人的尊重,也為他日後的經營趟出了一條無礙無阻的前程坦途。
胡雪岩經營錢莊“知人善任,所有號友皆是少年能幹,精於會計者”。辦胡慶餘堂藥店,重金聘請長期從事藥業經營,熟悉藥材業務,又懂得經營管理的行家擔任阿大,也就是經理;聘請熟悉藥材產地,生產季節和質量真偽優劣的人當阿二,即協理,作為阿大的副手,負責進貨業務;還選取熟悉財務的人擔任總賬房。
以上三種人被列為頭檔雇員,稱“先生”,他們能寫會算,懂業務,善經營。先生以下是被稱為“師傅”的二檔雇員,他們略懂藥物知識,會切藥、熬藥、製藥,實踐經驗豐富。師傅以下是末檔幫工,是臨時雇來的,主要從事搓丸藥等簡單的勞動,計件付酬。由於分工明確,職位相稱,酬勞合理,胡雪岩的錢莊、藥號運轉靈活,相互協調。
此外,胡雪岩在經營管理中講究情理,力求做到情與理的平衡。《胡慶餘堂:中藥文化國寶》一書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一年,胡慶餘堂負責進貨的“阿二”千裏迢迢到東北采購大批藥材。可當他風塵仆仆地回到杭州後,藥號“阿大”見人參質量不如往年,價格卻比過去高,就埋怨阿二不會辦事。
阿二以質次價高是因為邊境有戰事之故而據理力爭,兩人一直吵到胡雪岩處。
胡雪岩了解情況後,留他們吃飯,並特意向阿二敬酒,感謝他萬裏奔波,在貨源短缺的困難時期為胡慶餘堂采購到大量緊俏的藥品。用這些話打動阿大的心,讓他也向阿二敬酒,兩人就此化解兩人之間的怨氣。
飯後,胡雪岩吩咐阿大:“古人雲,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商事如同戰事,應當用人不疑。以後凡采購的價格、數量和質量,就由阿二負責。”
阿大怕這樣做有了兩個阿大會壞了店規,胡雪岩說:“我們就叫阿二為‘進貨阿大’。”從此,胡慶餘堂便有了兩個“阿大”,兩位阿大各司其職,把生意做得更紅火了。
胡雪岩在用人的時候,從不為世俗偏見所左右,他獨具慧眼,總是去發現別人的長處,這一點使他獲得了不少難得的人才。
陳世龍外號“小和尚”,原是一個整日混跡於湖州賭場街頭,吃喝玩賭無所不精的人。這樣的人,在別人眼裏自然是不值一提的。在別人看來,胡雪岩把他帶在身邊,實在是自討麻煩。
然而胡雪岩卻對“小和尚”頗為欣賞,認為他是一個跑外場的好手,因而決意要栽培、再造他。因為胡雪岩看到了陳世龍的長處。
首先,胡雪岩認為陳世龍很靈活。胡雪岩與陳世龍偶然的一次會麵上,胡雪岩發現陳世龍與人交結不露怯,對自己提出的問題,既對答如流,又合適得體。
其次,胡雪岩認為陳世龍很講義氣,不吃裏扒外。
第三,在胡雪岩看來,陳世龍是個言而有信的人。胡雪岩在正式決定將陳世龍收到自己身邊之前,和他談了一次話,臨分手時給了他一張五十兩的銀票要他拿去隨便用。
此前,陳世龍已經答應胡雪岩要戒賭,胡雪岩知道好賭的人身上有錢手就會癢癢,他要試試陳世龍是不是心口如一。陳世龍雖然忍不住當晚還是到賭場轉了一轉,但最終還是拒絕了誘惑沒有下場。最終,胡雪岩把陳世龍變成了一個可造之材,成了自己跑江湖、泡官場的得力助手。
從上述薑尚、鬆讚幹布、胡雪岩身上可以看到,他們都是運用中庸之道的技巧純熟之人,因而在人生事業上取得了成功。
【旁注】
理學 指宋代以後的新儒學,又稱為道學。北宋嘉祐、治平年間,即1056年到1067年間,理學獲得了極大的發展,形成了王安石新學、司馬光朔學、蘇軾的蜀學、“二程”兄弟的洛學為代表的理學四大派。清中期以後,理學逐漸衰落,但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代。
社稷 原指土穀之神。由於古時的君主為了祈求國事太平,五穀豐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穀神,社稷也因此就成了國家的象征,後來人們就用“社稷”來代表國家。社稷反映我國古代以農立國的社會性質。
渭水 渭河的古稱,是黃河的最大支流,發源於甘肅定西渭源縣鳥鼠山,主要流經陝西關中平原的寶雞、鹹陽、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關縣彙入黃河。渭河南有東西走向的秦嶺橫亙,北有六盤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為東西二部:西為黃土丘陵溝壑區,東為關中平原區。
吐蕃 7世紀至9世紀時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權,是一個位於青藏高原的古代封地,是西藏曆史上創立的第一個政權。吐蕃時期,族群的認同感加強,藏族得到了壯大。吐蕃王朝崩潰後,宋、元、明三代初年的漢文史籍仍泛稱青藏高原及當地人民為“吐蕃”或“西蕃”。
《冊府元龜》 北宋四大部書之一,史學類書。全書共1000卷,分帝王、閏位等31部,部下再分門,共有1100多門。1005年,宋真宗趙恒命王欽若、楊億、孫奭等18人一同編修曆代君臣事跡,即為此書。與《太平廣記》、《太平禦覽》、《文苑英華》合稱“宋四大書”,而《冊府元龜》的規模居四大書之首。
禮部 我國古代官署名。南北朝北周開始設置。隋唐為“六部”之一。曆代相沿。長官稱為禮部尚書。禮部下設四司,明清時四司為:儀製清吏司、祠祭清吏司、主客清吏司、精膳清吏司。
左宗棠 (1812年~1885年),字季高,一字樸存,號湘上農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左宗棠遍讀群書,鑽研輿地、兵法,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左宗棠在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和收複新疆等曆史事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錢莊 明代中期以後出現的一種信用機構,是銀行的雛形。起源於銀錢兌換,其後逐漸發展為辦理存放款項和彙兌。不同區域的名稱不同,也根據規模的不同有其他稱謂,如銀號、錢店等。錢莊是舊中國早期的一種信用機構,主要分布在上海、南京、杭州、寧波、福州等地。
胡慶餘堂 清代著名中藥店,坐落在杭州秀麗的吳山北麓,享有“江南藥王”的美譽。它是國內保存最完好的國藥字號,也是國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徽派商業古建築群。
中藥 是指在我國傳統醫術指導下應用的藥物。中藥按加工工藝分為中成藥、中藥材。中藥主要起源於我國,除了植物藥以外,動物藥如蛇膽、熊膽、五步蛇、鹿茸、鹿角等;介殼類如珍珠、海蛤殼;礦物類如龍骨、磁石等都是用來治病的中藥。
銀票 在我國古代,存款人把現金交付給鋪戶,鋪戶把存款人存放現金的數額臨時填寫在用楮紙製作的卷麵上,再交還存款人,當存款人提取現金時,每貫付給鋪戶30文錢的利息,即付3%的保管費。這種臨時填寫存款金額的楮紙券便謂之“銀票”。北宋的“銀票”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銀票。元朝以使用銀票為主,明初承元製,清初不印製銀票,後由於國家困難,印發“戶部銀票”,簡稱“官票”。
【閱讀鏈接】
文成公主去吐蕃完婚時,帶著大批衛隊、侍女、工匠、藝人以及大批的綾羅綢緞、典籍、糧食種子等嫁妝,從長安出發,經甘肅,到青海,過日月山,經大河壩,到達黃河源頭。為了保障文成公主一路通行順利,唐太宗下令沿途官府負責修路架橋,積極造船製作筏子,並建築佛堂,開山修路。鬆讚幹布則親自率領官員和大隊人馬迎親,並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鬆讚幹布,使得這位生長於荒蠻之地的吐蕃地深切體會到漢族女性的修養與溫情,他對文成公主不但倍加珍愛,而且對她的一些建議盡力采納。文成公主則憑著自己的知識和見地,細心體察吐蕃的民情,然後提出各種合情合理的建議,協助丈夫治理這個地域廣闊,民風慓悍古樸的地區。
不性剛行偏方可安身
1332年,徐達出身於安徽鳳陽一普通農戶家庭,由於家境貧寒,徐達很小的時候就給人家放牛。可能是因為從小就經受了磨練,長大成年後的徐達身材魁梧,性格堅強,而且很有頭腦。
1353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起義軍,投入到反元統治的大潮中。徐達從小沒有機會上學讀書,但卻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在打仗的間歇時間,他常“延禮儒士,說古兵法”。因為好學,再加上領兵打仗經驗豐富,徐達很快成為了有謀略的軍事家。
1368年,起義軍推翻了元王朝,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成為大明王朝的開國之君,稱為明太祖。
朱元璋對於曾經幫助自己打天下的功臣多抱有疑心和戒心,對隨他出生入死不知道多少次的徐達也一度懷疑和戒備。
有一天,朱元璋召見徐達。兩人在樓上下棋。徐達下棋的水平很高,朱元璋要求徐達這次下棋拿出真本領,不要像以前那樣讓著他。
徐達知道現在的朱元璋已經不是打天下時的“朱重八”了,昔日夥伴現在已經是有著生殺大權,高高在上的皇帝了。現在皇帝已經下令,徐達不敢違抗,隻得硬著頭皮應戰。
棋局開始了,徐達每一步都慎之又慎,隻希望最終能下個和棋。然而,這盤棋從早晨一直下到中午,也沒有分出勝負。
徐達看看朱元璋,這位皇帝已經麵露慍色,顯然已經不耐煩了。
於是,徐達便故意露出個破綻,讓朱元璋連吃兩子,這樣朱元璋就處於優勝位置。
當朱元璋得意洋洋地以為自己已經勝利時,徐達卻不再落子,說什麼也不下了。
朱元璋催促道:“棋還沒下完,將軍為何遲疑不前?”
徐達聽了這句問話,“撲通”一聲跪倒在地,答道:“請皇上仔細看全局。”
朱元璋以為徐達想耍賴,但細瞧之下,才發現棋盤上的所有棋子已經被徐達布局成了“萬歲”的字樣。朱元璋內心十分高興,高興之餘就把兩人下棋所在的樓和莫愁湖花園一起賜給了徐達。
徐達對朱元璋尊崇和謙恭,不願意與朱元璋在棋盤上一決勝負,以免觸怒多疑的朱元璋。徐達的示弱和巧妙表達的善意,解除了朱元璋的疑心,從而更好地保護好了自己。
後來,雖說朱元璋將花園賜給了徐達,但徐達卻高興不起來,因為皇帝對他的猜忌並沒有就此結束,反而愈加強烈。
一日,另一明朝的開國元勳常遇春在出征之前來看望徐達。
故友來訪,徐達自然高興,不禁想起了往日的戎馬生涯。徐達感慨萬分,便用花鼓戲的調子即興唱起了歌謠。
這歌謠中的歌詞便是徐達根據莫愁湖畔的茉莉花、金銀花和玫瑰花等3種花現場編寫的。歌謠編寫好後,3個昔日的戰友、今日的同僚便一起合著花鼓戲的調子唱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