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開創民航事業4
民航通向“世界屋脊”
1956年5月29日,由民航總飛行師潘國定機組駕駛的康維爾240“北京”號飛機,飛越“世界屋脊”,試飛北京-成都-拉薩航線成功。
西藏,地處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雪域高原,那裏,茫茫雪山綿延不絕,山勢雄奇陡峻,平均海拔在4000米之上。在這片被冰雪長期覆蓋的廣袤原野上,交通閉塞是顯而易見的。
為了促進西藏地區的繁榮和穩定,加強西藏同內地的聯係,加快西藏經濟建設,鞏固國防建設,中央決定,從青藏高原上開辟一條北京至西藏之間的航線。
1956年初,中央下令,由空軍、西藏軍區和蘭州軍區空軍及後勤部聯合行動,打開通往拉薩的空中航道。
為了實現“北京—拉薩”通航,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藏部隊和西藏人民在險峻的念青唐古拉峰東側,僅用3個多月時間,就修起了地處拉薩遠郊的當雄機場。
1956年5月,當雄機場建成,青藏公路和川藏公路上也相繼建成了氣候觀測站和通訊導航站。空軍和民航部門從青海和四川也陸續到達,進藏通航準備工作安排就緒。
當時,臨時修建的拉薩當雄機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機場,標高4300米,並且地形複雜,淨空條件差。沿航線多為崇山峻嶺,氣候變化莫測,比飛行“駝峰航線”更加困難。美、英等國政府曾用巨額美金或英鎊誘惑飛行員去闖這一天險,然而冒險者不是撞山或葬身穀底,就是遇上雲層而狼狽返回。因此,這段航路被國際航空界人士稱為“空中禁區”。
1956年5月,空軍和民航根據中共中央的決策,著手準備試航拉薩。空軍指派副師長韓林等駕駛C-46型飛機從青海玉樹的北線試航拉薩。
1956年5月26日清晨,空軍某部師長韓琳駕駛伊爾-12型飛機從青海玉樹機場起飛首次試航拉薩。
9時22分,韓琳駕駛伊爾-12型飛機,平穩地著陸當雄機場。飛機著陸後又在跑道上做了起飛試驗。一起一落都非常成功。這證明飛機可以在高原缺氧條件下著陸或起飛。
接著,民航決定派總飛行師潘國定等駕駛“北京號”飛機從北京經成都的南線試航拉薩。
潘國定,祖籍廣東省新會縣,1915年5月28日生於香港。1932年,他畢業於香港西南中學。1933年,他在上海大廈大學就讀一年。在此期間,他親身感受到國家的孱弱和貧窮落後,中國人處處遭受外國人的歧視和欺淩,這一切都深深刺痛他的心靈。1934年,潘國定毅然輟學返回香港。1935年5月,20歲的潘國定,隻身來到美國華盛頓州西雅圖市,開始了艱苦的勤工儉學生活。在美國4年多的求學經曆,對他發奮圖強掌握精湛的飛行技術、效力祖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潘國定為求學,常常在酒店、飯館、工廠和碼頭上打零工,忍受著多種非人的待遇,並曾因違反移民條例被拘禁。有些白種人對黃皮膚中國人的鄙視和嘲弄,使潘國定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但同時也激發了他更加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
潘國定在華盛頓州立大學工科學習期間,有一次去參加推銷DC-3新型飛機的航空博覽會,並向業務人員了解有關飛機的性能和數據時,這個傲慢的業務人員竟冷笑著說:“你們黃種人要是能吃這碗飯,那些黑鬼們也要上天了!”
這件事對潘國定刺激很大,他下定決心,一定要當上第一流的飛機駕駛員,為中國人爭口氣!為此,潘國定先後轉入美國寇蒂斯禮特航空工程學院和聖特瑪麗亞飛行學校攻讀航空機械工程和學習飛行技術。
由於潘國定學習認真,精益求精,加之天資聰穎,終於掌握了紮實的航空機械工程理論和精湛的飛行技術。他被美國福特公司老板看中,邀他為福特V-8發動機做飛行廣告。
當時,潘國定也正想借機顯示一下中國人的才華和智慧,欣然應允。他駕駛飛機首先在空中劃出一條條弧線,然後俯衝、翻筋鬥、下滑倒轉、慢橫滾,並在30米低空做了一個危險的“瘋狂飛行”動作。當他再次將機頭垂直拉起時,飛機進入“死螺旋”狀態,急速下墜。此時,潘國定卻左手抓一把紅粉,右手抓一把黑粉,伸出駕駛艙撒向空中,拉出兩條彩帶,隻用雙腳便把飛機拖出了“死螺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