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開創民航事業4(2 / 2)

高超的特技動作和驚險的飛行表演傾倒了洋人:“這難道真是中國人駕駛的飛機嗎?”

當飛機著陸後,潘國定走下機艙時,人們如夢方醒,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潘國定也被民族自豪感所陶醉了。

1939年12月,潘國定結束在美國的學習生涯,懷著一顆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回國,進入中國航空公司。

潘國定在中航擔任正駕駛員期間,參加了舉世聞名的“駝峰航線”飛行。這是從中國的昆明、敘府、瀘州等地起飛,經過中、緬、印邊界,到達印度阿薩姆邦的汀江和孟加拉邦的加爾各答。

“駝峰”是中國雲南與印度之間一係列山脈的通稱。由於飛機是在群山之峰與陡穀之間飛行,山巒起伏連綿,一座座山峰猶如一群群駱駝的肉峰,故稱“駝峰航線”。航線中途無備降機場,遇有機械故障等緊急情況,隻能棄機跳傘,而下麵是深山老林,渺無人煙,即便跳下去,也是凶多吉少。

潘國定作為中航的一名優秀駕駛員,憑著他的精湛飛行技術和一顆爭取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心,無所畏懼地參加了“駝峰航線”飛行,共安全飛行500多個來回程,為支援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貢獻。

後來,潘國定在中航也受到美籍駕駛員的歧視和排擠,對他駕駛DC-4型飛機和在安排飛行任務上進行種種挑剔與刁難。潘國定不堪容忍屈辱,於1947年12月憤然脫離中航,進入中央航空公司擔任正駕駛員。

1949年全中國解放前夕,潘國定對新中國非常向往,他要用自己掌握的航空技術報效祖國。他毅然放棄月薪2000多美元的優厚待遇,別離妻子兒女,參加了兩航起義,投入祖國懷抱。

自兩航起義後,潘國定一直在中國民航局擔任飛行技術檢查工作。他憑著精湛的飛行技術和深邃的飛行理論知識,多次擔負起重要的試飛任務,都圓滿安全地完成了。如北航線試航,支藏空投,西北、西南高原地區森林勘測,飛越“空中禁區”,試航拉薩成功等多項試飛任務。他還積極參與製定飛行技術規定和培訓飛行人才,為中國民航事業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試航拉薩起飛前,潘國定等進行了認真準備,對每一項資料都仔細地作了研究,進行了各種複雜的技術試驗,對飛機進行了400小時檢修和全麵維護。對高空雲中通信導航將受幹擾、劇烈顛簸、結冰等複雜情況,進行了全麵分析研究,並製定了各種緊急處置方案。進行了試驗飛行,飛機爬升到9000米高度,並在6500米及5500米進行單發動機飛行;同時,在4000米高度,降低飛行速度,放下起落架,按照起飛動作,模擬了高原機場起飛的試驗。

5月28日,潘國定等駕駛“北京號”飛機由北京飛到成都。5月29日,民航潘國定機組駕駛由毛主席親筆題名“北京號”的康維爾CV-240型飛機,從四川成都廣漢機場起飛,前往拉薩。

起飛10分鍾後,飛機爬升到6000米,通過邛崍山。

當飛機爬升至7000米仍未飛出雲層,隻好靠儀表指示穿越。此時,報務員報告收不到地麵信號。潘國定憑著他長期飛行經驗,判斷是雲層中的靜電幹擾,繼續向前飛行,待飛出雲層後,果然通信聯絡恢複正常。

飛機在零下17℃高空繼續飛行,突然右發動機發出一陣轟鳴聲,螺旋槳轉速急劇下降,進氣壓力驟減,駕駛艙內氣氛緊張起來。潘國定判斷是汽化器結冰,立即進行加溫,20秒鍾後發動機恢複正常工作狀態。

飛機繼續往西飛越金沙江,並在預定的海拔4000米的臨時中途機場降落。稍事停留,又起飛往西南飛行,並以7000米的高度飛越唐古拉山。

進入西藏地區後,又飛經高達730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順利通過狹窄的山口到達山穀地帶,安全降落在當雄機場上。

世界屋脊飛越了,“空中禁區”打開了,從此,揭開了西藏航空史上的第一頁。

當時,由於航空條件限製,這條航線真正為民航旅客打通,是在4年以後。

1959年10月,根據中央要求,民航總局黨委決定用伊爾-18型飛機試航拉薩。試航任務由民航北京管理局飛行大隊執行,並確定執行這次任務的原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