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建中財委2
對於陳雲,薄一波曾說:
陳雲同誌是新中國財經工作的卓越領導人。1942年,他主持陝甘寧晉綏5省聯防財經辦事處,工作很出色。解放戰爭時期,他主持東北財經委員會的工作,順利實現了東北全區財經工作的統一管理,較早地把經濟穩定下來。黨中央和毛主席任命他為中財委主任,是再合適不過了。
因此,在打算組建中央財經委員會時,周恩來提議調陳雲到中央負責全國的財經工作的建議,立即獲得毛澤東的批準。
1949年2月6日,毛澤東致電東北方麵:
請陳雲來中央一敘。
幾天後,陳雲趕到當時作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經過與中央書記處成員商談後,他決定立即到中央主持全國財經工作。
隨後,陳雲回東北安排工作交接。
由於當時全國的經濟形勢已非常緊迫,陳雲受命之後,甚至連即將在西柏坡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都未及參加,即匆忙折返東北,準備交接東北的工作,然後走馬上任。
然而,東北的工作也是千頭萬緒,一時不可能交接完畢。東北解放較早,土地資源豐富,工業基礎好,又靠近蘇聯,這對東北的經濟發展都是極有利的條件。而且,當時,中央也已確定了“抓住華北,依靠東北,支援前方”的方針,陳雲也想在離開東北以前,盡量多了解一些東北的情況,為東北經濟的發展製訂一個好的計劃,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因此,利用這段時間,陳雲幾乎走遍了東北的各大城市和工廠,進行了大量的調查研究。與此同時,他領導東北財委開始製訂1950年東北經濟發展的計劃。
這邊,東北的工作,陳雲一時無法脫手。但另一邊,中央的經濟工作卻不能“一日無主”了。
4月10日,正在東北主持經濟工作的陳雲接到中央的電報:
速來中央工作。
陳雲讀過電報有些犯難:東北經濟剛剛穩定,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自己又在製訂東北地區當年的經濟計劃,5月初還要向東北局作報告,他感到簡直脫不開身啊!
陳雲當時決定推遲南下,待完成報告後再起身。為此,他向中央做了說明。
4月10日,中共中央致電東北局:陳雲應速來中央工作。
在4月30日,周恩來又發電報催促:
陳雲及早動身入關。
中央兩次發電報,陳雲不得不改變計劃。5月3日,陳雲致電中央:
由於正向東北局報告今年東北經濟計劃,東北局今日起討論,故5月10日前可到北平。
沒幾天,中央第三次來電,催促陳雲立刻進北平。這樣,陳雲不得不迅速結束在東北的工作,起身入關。
5月7日,陳雲電告中央:
9日一定離沈陽赴北平。
陳雲的一貫作風是謹慎、穩健,他進關前,有人問他:“進關以後怎麼辦?”
他說:“安下地盤試一試,隻能根據實際情況辦事。”
5月14日,陳雲抵達北平。
第二天,陳雲便趕赴香山中央駐地,會見朱德、劉少奇等人,與他們討論建立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的事宜。
陳雲在香山與劉少奇等中央領導討論了10多天。
5月31日,劉少奇根據香山會議討論研究的結果,起草了《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關於建立中央財政經濟機構大綱(草案)》,這個草案經周恩來、毛澤東修改、審定後,便向全黨發出。
《大綱》指出:
由於人民革命戰爭正在取得全國範圍的勝利,為了盡可能迅速地和有計劃地恢複與發展人民經濟,以供給目前戰爭需要及改善人民生活,立即建立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並陸續建立若幹中央財政經濟部門,作為目前中央的財政經濟機構。
《大綱》還就中央財經委員會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工作職責及與地方財經機構的關係等方麵做了規定。
中財委作為黨在經濟戰線的統一領導機構,其地位就被正式確定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