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建中財委3
陳雲主持籌備中財委
1949年10月,新中國剛剛建立,由陳雲負責籌備的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就已初具規模,隨著新中國各項工作的開展,他們便投入了正常的工作,承擔起了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
那還是1949年6月4日下午,周恩來在北京飯店主持召開中共中央黨政機關負責人和各民主黨派人士會議,就成立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的事宜同各界商議。
在會上,周恩來正式宣布由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派陳雲、薄一波負責籌備組織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財政經濟委員會暫時屬中央軍委領導。
然後,陳雲就成立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的必要性進行了說明。他說:
以往東北、華北、西北及其他解放區都有地域性的財經機構,但現在有成立中央的財經機構的必要。
為什麼呢?因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日益擴大,財經問題也逐漸增加,並且往往是帶有全國性的,這就需要有一個機構來處理這些問題。
陳雲還就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的任務、組織機構等問題進行了說明。
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籌建之初,中央建議在中南海設立辦公室。
陳雲認為恢複和發展全國財經工作,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必須建立強有力的對口辦事機構,接納各方專業的幹練人才。
在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辦公選址方麵,大家認為,中南海的環境確屬上乘,但容納不了這樣大的機構,也不宜與財經各界人士交往。
於是,籌建中的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在東交民巷找到了一座房子。這地方曾是物資接管委員會接管的原國民黨政府中央信托局的房產。
0在這裏,早先曾是日本正金銀行北平分行,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後,由國民黨政府中央信托局接收。這是一座兩層樓的西洋式建築,兩麵臨街,南臨東交民巷,西臨禦河橋,房子上麵在臨街的西南角上,有一個漂亮的塔樓。一樓朝東交民巷是一個營業大廳,營業大廳後麵西北部,有幾間高級職員的辦公室,裏麵有西式壁爐。
在剛開始時,華北財經委員會有二三十人,華北工商部有四五十人,辦公的房子還勉強夠用。
隨著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籌建工作的開展,人員日漸增多,辦公用房也日益緊張,連洗手間也當成辦公室使用了。
在這座樓裏辦公了一個多月,由於人手增多,實在擠不下,中財委就決定另找房子。
在當時,周恩來要把中南海西花廳給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陳雲無論如何不同意,他說:“西花廳隻能做政務院的駐地。”
結果,在朝陽門內大街找到了一座房子,人稱“九爺府”。那是清朝道光皇帝第九子的住宅。因他後來被封為孚王,所以又稱“孚王府”。
有人對陳雲說:“那裏比這裏大多了,有好幾進大殿,但很舊。”
陳雲說:“舊不要緊,隻要夠住就行。我們不是為了找好房子。”
於是,就這樣定了,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便搬到“九爺府”辦公。
7月12日,陳雲宣布,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由中央財政經濟部與華北財經委員會合並組成。
在成立大會上,陳雲風趣地自我介紹說:
我叫陳雲,小個子,身體不好,兩個月感冒一次。過去好比是在上海永安公司門前擺小攤做小生意的,現在讓我當大公司經理,做大買賣,不知道能不能勝任。今後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把工作做好。
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成立後,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幹部問題。這個問題解決得不好,是無法把他所承擔的工作做好。
而當時的實際情況是,由於長期在農村搞武裝鬥爭,黨內缺乏懂得經濟工作的領導幹部,舊中國留下來的經濟建設人才也很少。
針對這一現狀,陳雲的做法是不拘一格,廣招人才,用其所長。
他選用幹部的原則是:在德才兼備的前提下,搞“五湖四海”和“就地取材”。
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是在原中央財經工作部和華北財經委員會的基礎上組建的,因此,開始的時候,華北的幹部較多,後來陸續增加了各大區的幹部。
陳雲剛到北平時,就讓秘書周太和給各地懂經濟的老同事、老朋友打電話,邀請他們進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