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衡財政7
1950年6月,在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又進一步提出了不要“四麵出擊”的思想,他指出:
四麵出擊,全國緊張,很不好。我們絕不可樹敵大多,必須在一個方麵有所讓步,有所緩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麵進攻。我們一定要做工作,使工人、農民、小手工業者都擁護我們,使民族資產階級和知識分子中的絕大多數人不反對我們。
毛澤東進一步還指出:
民族資產階級將來是要消滅的,但是現在要把他們團結在我們身邊,不要把他們推開。
我們一方麵要同他們鬥爭,另一方麵要團結他們。
陳雲作為經濟工作的主帥,對於穩定物價過程中采取的一些措施所帶來的負作用,他也早有警惕。
1950年4月12日,中財委召開的黨組會即專門對調整工商業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陳雲在會上發言指出:
我們既在經濟上承認四個階級,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私人工商業就要讓他發展,有困難就要幫助。對資產階級無非有兩種辦法,一是不給“油水”;二是給一點“油水”,將來實行社會主義再拿回來。二者必居其一。我主張從預算內劃出一部分,給資產階級一點“油水”,這對我們更有利。
為此,陳雲提出:
今後要多照顧一下別的階級,可以定下一條,明年從預算裏讓出一部分,叫做“合作費”,用以解決與資本家的合作問題。國家訂計劃也要把私營部分包括進去。
毛澤東發出與工商業合作的講話以後,陳雲對這個問題便更加重視了。陳雲提出調整工商業
1950年5月,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以上海、天津、武漢、廣州、北京、重慶、西安7大城市為主的工商局長會議。
在會上,陳雲作了調整工商業的專題發言,他還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
現在政府挑的是兩筐雞蛋,不要碰破一頭。要照顧到各個方麵,不要顧此失彼,按下葫蘆又起瓢。
在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陳雲再次就調整工商業問題進行發言,他說:
今年夏征要減少,秋征也要減少一點。稅率在三五年內,一般的不提高,一部分還可以略為降低一點。中國經過了12年的戰爭,人民很苦,這是其一。其二是照老規矩,開國的時候,對老百姓總應該好一點。我們現在是開特別的國,這一個國不同於大清帝國,也不同於北洋軍閥、蔣介石那個國,對人民當然更應該好一些。
陳雲經過反複思考,除了一般地減輕稅收、緩催公債外,還提出了兩條主要措施,即:一為加工訂貨,一為收購土產。
在當時,工商業困難的一個主要表現是產品賣不出去,而產品賣不出去的主要原因則是老百姓特別是農民手裏沒有錢。
有人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的擴大,因此,主張從降低工業品的價格入手解決這一問題。
陳雲卻認為,降低工業品的價格很難辦到,而且這也不是問題的症結所在。他認為造成工商業困難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多年的戰爭使城鄉交流隔斷了,農產品收不上來,農民手裏沒有錢,因此,工業產品也銷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