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4月份,雖然全國財經形勢有了明顯好轉,但是,此時的陳雲和他領導的中央財經委員會並沒有感到多少輕鬆。

在當時,財政要力求平衡,就必須處理好各種棘手的矛盾,增加財政收入,而此時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公糧和城市稅收。因此,要增加財政收入,就意味著要多征糧或多加稅。

特別是公糧,這項收入在編製新中國第一個財政概算中,比重占第一位,對農民而言負擔是很重的。

但為了求得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還不能馬上減輕這種負擔,仍必須由農民多承擔一些困難。

當時,黨內個別人對實行調整財政經濟手段,還不太理解。

在那時,毛澤東對財政工作心裏是有底的。他聽了一些人的反映後,沒有做過多的表示,而是讓人把負責財政工作的陳雲叫去,要求陳雲安排財政部門負責人彙報一次情況。

過了幾天,陳雲就帶著負責財貿金融的薄一波、姚依林、南漢宸、戎子和等人,來到毛澤東在玉泉山的住所,向毛澤東作專題彙報。

會談開始後,毛澤東和藹地問陳雲等人:“有人跟我反映現在財政上是‘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究竟是怎麼個情況?”

陳雲等人認為,在經濟基礎還十分薄弱的情況下,財政工作既要保證革命戰爭等各種供給,又要穩定市場,消除通貨膨脹,還要有利於恢複和發展生產。因此,恢複時期的財政工作任務是十分艱巨的。

在當時,為了減少赤字,控製貨幣發行,穩定市場物價,農業稅收及工商稅收稍重一些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作法。

聽完彙報後,毛澤東明確表示:“同意你們的意見,我支持你們。”

聽到毛澤東的話,陳雲等幾個彙報人非常感動,並對毛澤東對自己的理解表示甚感寬慰。

會談結束後,毛澤東一看已快到開飯時間,就把陳雲等人全都留下來,招待他們吃了一頓大米和豆子混蒸的飯。

1952年初的一次會後,與會者到中南海懷仁堂後麵的食堂吃飯,毛澤東風趣地對身邊的財政部副部長戎子和說:“子和,我們今天吃的飯可全是靠你征收來的。”

戎子和聽後,立刻回答說:“我們還不是執行主席的財政方針和征收政策嗎?所以,說到底還是吃主席的飯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