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隊建設2

第一支驅逐艦部隊誕生

1951年,人民海軍計劃從蘇聯購買4艘驅逐艦。在當時國家財政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劃撥巨資購買戰艦,是因為當時大陸沿海並不太平。

建國初期,被解放軍擊敗的蔣介石逃到台灣之後仍不甘心失敗,頻頻出動大批飛機和艦艇襲擾我沿海城市,妄圖依靠空軍和海軍力量封鎖我東南沿海。

為粉碎敵人的企圖,年輕的人民海軍與國民黨空軍、海軍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

但是,當時人民海軍剛剛組建,隻裝備了火力弱、噸位小、性能差的艦艇。而且,這些艦艇大部分都是繳獲的日本和國民黨海軍的陳舊裝備,不僅型號複雜,真正的“萬國造”,而且,連各種零配件都不全。

雖然在裝備上處於劣勢,但人民海軍依然進行了英勇頑強的鬥爭。在戰鬥中,人民海軍發揚我軍優良作風,發揮我軍近戰、夜戰的特長,創造了木殼艦擊沉鐵甲艦的奇跡,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但是,部隊也因為裝備上的差距而有了不必要的傷亡。

為了轉變裝備上的劣勢,中央軍委在建國初期就決定,優先發展海軍等技術兵種,在財力非常緊張的情況下,依然劃撥經費給海軍。

驅逐艦是現代化艦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尺度適中,性能優良,火力強大,能有效應付各種突發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都積極發展的主戰艦種之一。

但是,這個計劃因為朝鮮戰爭爆發而擱淺。

為此,毛澤東親自找海軍司令肖勁光談話,削減海軍經費用於朝鮮戰爭。

這樣,購買驅逐艦的計劃被推遲了。但是,籌建驅逐艦部隊的工作一直沒有停止過。

1951年,海軍先後選調3批優秀幹部去蘇聯海軍學院培訓,重點學習驅逐艦、護衛艦的裝備技術和操縱管理,為籌建驅逐艦部隊做人才上的準備。

朝鮮戰爭基本結束後,黨中央又決定加強海軍建設。

1953年6月4日,我國政府與蘇聯政府簽訂了“海軍訂貨協定”,其中包括購進4艘驅逐艦。

為順利接受驅逐艦,海軍領導決定,以第六艦隊人員為主組成兩套驅逐艦接艦班子。

雖然此時第六艦隊的戰鬥任務已經十分繁重,但是,第六艦隊依然表現出胸懷大局的觀念。他們把自己最優秀的指戰員抽選出來支援新建部隊。

到1954年底,第六艦隊累計抽選了一半人員到新建部隊,極大地支援了人民海軍的建設,被人們人民海軍的“種子部隊”。

1954年4月28日,第六艦隊首批選調人員加上從其他單位選調的人員,共計8OO餘人,在華東海軍司令部集合,準備接收從蘇聯購進的4艘驅逐艦。

5月1日,全體人員來到青島。為了保密,接艦部隊命名為“青島基地訓練大隊”。

這時,海軍首長向接艦部隊提出要求,要虛心向“蘇聯老大哥”學習,聽從蘇聯同誌的指導。

經過5個多月的學習和動員,接艦部隊做好了接收驅逐艦的準備。

10月13日9時,由蘇聯太平洋艦隊參謀長、海軍少將彼得洛夫率領的艦艇編隊,徐徐駛進青島軍港。青島人民從未見過這樣大的軍艦,驚奇地看著這支雄壯威武的編隊。

隻見這些軍艦艦體龐大,艦形流暢,多種裝備門類齊全,各種火炮威風凜凜。這些驅逐艦一靠岸,碼頭上的其他船一下子就被比了下去。有些船,連驅逐艦的船舷都夠不著呢!

接艦的指戰員更是激動,他們第一次見到這樣的鋼鐵“龐然大物”。想到昨日的夢想很快就要變成現實,自己就要登上這雄偉的戰艦,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驅逐艦的艦員,他們心中升起萬張豪情。

青島基地政委盧仁燦、海軍作戰處長李挽倫等,代表接艦接收小組負責人,同海軍少將彼得洛夫和首席顧問阿夫斯諾維奇等蘇方官員,進行了艦艇交接會談。

第二天,中國艦員登上驅逐艦,開始官對官、兵對兵的對口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