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做好保障3
成立東北軍區鐵道運輸司令部
在抗美援朝中,鐵路部門組建了兩支隊伍,一是由鐵道兵組成的誌願軍鐵道兵團和鐵路工程隊,擔負線路搶修;二是由鐵路運輸職工組成的誌願援朝大隊,深入朝鮮鐵路各站段,與朝方共同負責軍事運輸。這兩支隊伍約5萬多人,擔負鐵路的搶修、搶運。
1950年12月,東北人民政府和東北軍區聯合發出《關於加強鐵路工作的決定》,決定以臨時指揮所為基礎,成立東北軍區鐵道運輸司令部,劉居英任司令員,餘光生任政委,統一協調組織軍事運輸。
1951年1月,周恩來在沈陽主持召開誌願軍後勤工作會議,總結3個月作戰中的後勤工作,重點研究前線運輸問題。
誌願軍各兵團領導都趕來參加會議,大家都說:
千條萬條,運輸是第一條。
如果有吃的、有彈藥,我們一定能打勝仗。
周恩來對劉居英說:“居英同誌,你這個鐵道司令談談吧。”
劉居英在會上一直沒吭聲,他有難言的苦衷,既然總理點名了,他說:“總理,我就講5分鍾吧。”
結果,劉居英開口就收不住了。劉居英一氣講了45分鍾。
劉居英說:鐵路站段和鐵道兵戰士天天在炸彈開花的條件下,用生命去保障運輸暢通,險阻之烈,傷亡之大,讓我十分難過,他請求需要支援能教訓美機的高射炮。
1951年5月,劉居英入朝參戰。在中央軍委的任命電報中,劉居英身兼多職:中朝聯合鐵道運輸司令部副司令員、朝鮮鐵道軍事管理總局局長兼政委、中朝前方鐵道運輸司令部司令員兼政委。
劉居英不負眾望,迅速組織起運輸、搶險和高炮三個指揮部,統一指揮鐵道兵、高炮兵和朝鮮各個鐵路分局,抓好鐵路搶修、防護和運輸工作。
劉居英辦公室的電話有三條專線通國內:第一條直通周恩來辦公室;第二條通往東北軍區高崗處;第三條是通往鐵道部的。通過這三條專線,劉居英將每天朝鮮前線的運輸情況和相關要求及時地向上級報告。
周恩來也經常打電話詢問運輸情況和鐵路修複情況,劉居英曾數次回北京當麵向周恩來彙報工作。
周恩來聽完劉居英的發言,他最後拍板:
給鐵道運輸司令部派3個高炮師。
在這此次會上,大家提出一個共同的口號:
要建一條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
此外,為了保障誌願軍和人民軍作戰物資的補給運輸,中朝雙方共同認為,朝鮮鐵路必須置於統一管製。
經過協商,決定在中朝聯合司令部領導之下,在沈陽設立中朝聯合鐵道軍事運輸司令部。
1951年5月,中、朝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朝鮮鐵路戰時軍事管製的協議》。
8月,中朝聯合鐵道軍事運輸司令部正式成立,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兼任司令員,中共東北局秘書長張明遠任政治委員,劉居英、李壽軒、葉林為中方副司令員,崔田民、蘇尚賢(朝方)任副政治委員。
12月,在聯合鐵道運輸司令部之下成立了前方運輸司令部,劉居英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方、朝方各一人為副司令員。
中朝聯合鐵道軍事運輸司令部下轄鐵路搶修部隊有誌願軍鐵道兵團4個師和一個團,朝鮮一個鐵道工程旅。
中朝聯合鐵道軍事運輸司令部的成立,從根本上保障了中朝聯合司令部對交通運輸的統一指揮,扭轉了戰爭初期運輸被動的局麵。
1950年11月6日,為了加強鐵路運輸,誌願軍鐵道兵第一師入朝,擔任搶修鐵路任務。
其後,鐵道兵第三師、第二師於1951年2月、5月亦相繼入朝。
6月20日,又以直屬橋梁團為基礎成立了第四師。此時,在朝鐵路搶修部隊已達四個師、一個團、一個援朝鐵路工程總隊。
鐵道兵第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十一師都曾先後編入誌願軍,參加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