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願軍與朝鮮人民軍的交接部署為:

朝鮮人民軍第十九師團接替人民軍第一軍團,第一軍團主力轉移至開城等地區休整;第二十六軍接替第五十軍、第三十九軍接替第六十六軍,第五十軍、第六十六軍回國整補;第四十軍接替第四十二軍防務,第三十八軍、第四十二軍分別撤至肅川和元山以西地區整補。

10日,彭德懷致電中央軍委並第三、第十九兵團指揮員陳賡、王近山、楊得誌、李誌民,決心把對方引誘到容易被我軍殲滅的地區,第三兵團集結伊川、穀山、遂安、新溪公路以東地區;第十九兵團集結至兔山、市邊裏、南川店地區;第九兵團之第二十軍、第二十七軍完成補充後集結於平康、金化地區,第二十六軍完成遲滯敵進之任務後,集結於鐵原及其東南地區。

各兵團按指定地區事先進行準備,必須於4月10日前全部到達集結位置,待機殲敵。

11日,彭德懷再電周恩來:

為縮短我軍防線,決定放棄漢城,采取運動防禦,保持有生力量。現運輸情況未改善,部隊仍經常吃不上飯,就地籌糧亦不可能。

這時候,彭德懷在和金日成商量之後,決定不計一城一地的得失,主動放棄漢城。

11日,在給周恩來發電決定放棄漢城的同時,彭德懷亦電告柴成文轉金日成,通報了與毛澤東等商定的長期作戰的作戰方針,並特別提出了:

作戰方針以消滅敵人為主,不必顧慮城市之暫時得失。抗美援朝運動已在中國全麵展開,各地動員參軍均超過指標。

這實際上是明確告訴給金日成,漢城丟了就丟了,誌願軍還是要和他一起打到底,但是,此時隻能是且戰且退。

3月12日,中朝軍隊第一、二梯隊在預定地域完成防務交接。

3月14日,中朝聯合司令部確定:

中朝軍隊下一次戰役的起始位置為西起東海岸之長淵、東向新院裏、白川裏、漏川裏、朔寧、芝浦裏、華川、楊口、麟蹄、襄陽一線。

為控製這一地域,為新入朝部隊爭取作戰準備的時間,要求前線各部從第二道防禦陣地至三八線,要阻滯對方20至25天。

同日,夾漢江兩岸而進的美步兵第二十五師和第二十四師攻占清平川以南之九岩裏,截斷了春川至漢城的公路;向洪川江推進的美騎兵第一師、陸戰第一師、英步兵第二十七旅已過洪川江,占領洪川,從三麵逼近漢城;東線朝鮮人民軍第二、第五軍團當麵的南朝鮮軍第一、第三軍團也推進至草峴裏、下珍富裏一線。

當日晨,朝鮮人民軍第一軍團按聯司預定計劃主動撤離漢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