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運動防禦戰4

二十六軍頑強阻擊

占領漢城的李奇微,一心要找到誌願軍主力並加以沉重打擊,他命令“聯合國軍”繼續向“三八線”以北進軍,但是這一次他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彭德懷早已命令誌願軍設好3道防禦線在等著他們了。

在第一線防禦戰中,執行阻擊任務的是誌願軍二十六軍、三十九軍及四十軍。

3月22日起,對方在炮兵、坦克、航空兵的火力掩護下,分別向我二十六軍第七十八師、七十七師、七十六師之二二六團的防禦正麵發起全麵進攻。

至此,我軍即在西起龍淵裏、東至後坪40公裏正麵上展開防禦作戰。在38天的運動防禦戰中,戰鬥打得非常激烈和殘酷。前線的戰士們冒著“聯合國軍”飛機和炮火的猛烈轟擊,麵對著幾倍、十幾倍、幾十倍的“聯合國軍”的輪番衝擊而臨危不懼,堅守陣地,英勇殺敵,戰鬥到最後一個人,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犧牲精神。

如堅守綠陽裏的第二三團四連一排抗擊法國營和美第三師4個連的連續衝擊,當對方在坦克、飛機、炮火交援下突破我陣地時,該排戰士仍逐壕頑強抵抗,工事被炸塌,人員傷亡大,彈藥用盡了,戰士們就用刺刀、鐵鍁、石塊與對方搏鬥,先後殺傷對方250餘人,擊毀對方坦克3輛,副排長李聖堂等30餘名同誌壯烈犧牲。戰後,該排被命名為“李聖堂排”。

由二十六軍發起的祝靈山阻擊戰創造了我軍以弱致勝的一個典型戰例。

祝靈山,主峰海拔879米,有連綿10多公裏的9個山頭,是扼守漢城——清平裏——永固裏公路的製高點,是全團防禦體係的前哨,也是我軍第一防禦地帶的骨幹陣地之—。

堅守該陣地的是第七十六師二二六團七連。

在3月20日至24日的5個晝夜的戰鬥中,七連依托堅固陣地,以積極主動、堅決頑強、靈活多變的戰術,消滅“聯合國軍”有生力量,英勇奮戰,給瘋狂進攻的“聯合國軍”一次又一次沉重地打擊。

戰鬥中,該連創造出以一個班采取伏擊手段,擊毀對方坦克一輛,消滅對方10餘人,自己無一傷亡的光輝戰例;也湧現出一批像孤膽英雄王廷吉一樣,單人獨守陣地,機智勇敢地與對方周旋,終於保住了陣地的戰鬥模範。

3月23日夜,七連奉命襲擊霜洞裏的“聯合國軍”。當攻擊信號發出後,全連勇士齊向預定目標衝去,向對方猛烈開火,正在酣睡的兩個營的對方守軍遭到誌願軍的突然打擊,亂作一團,四處奔命。

這一戰,七連以傷亡9人的代價,取得了斃傷敵100餘人,擊毀對方滿載彈藥的汽車16輛,繳獲迫擊炮2門和各種武器一大批的重大勝利。

24日上午,對方集中大量兵力向我三連陣地發動了報複性連續攻擊。在三連陣地大部被“聯合國軍”占領的危急時刻,七連奉命增援。

七連全連幹部戰士不顧對方密集攔截火網,在指導員房光超、副連長陳長勝的帶領下及時趕到陣地,與立足未穩之“聯合國軍”展開激戰,消滅“聯合國軍”20多個人,把“聯合國軍”趕下山去,勝利地奪回了陣地。

當日下午,“聯合國軍”集中一個多營的兵力,在飛機、炮火配合支援下,向七連陣地拚命反撲。戰鬥越打越激烈,七連的傷亡也逐漸增多,指戰員們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堅持到黃昏就是勝利。

戰士唐兆司的左腿被炸斷,仍鼓勵大家堅決守住陣地;戰士劉樹芳拖著被打斷的右臂,堅持不下火線,用左臂投彈射擊;戰士楊金鋒的肚子被打穿,用槍托頂住往外滑出的腸子繼續射擊,直到光榮犧牲;二排長張守玉為掩護全連撤退,在射出最後一梭子彈後,跳出塹壕,抱住“聯合國軍”一個士兵滾下山澗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