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運動防禦戰5
全麵扼製美軍攻勢
李奇微發起的“撕裂者行動”,使得“聯合國軍”在3周時間內就全線抵達“三八線”,但他想的是繼續往前進攻,他把新一輪的進攻稱為“狂暴作戰”,目標是進抵“堪薩斯線”。
李奇微將新的作戰計劃定名為“狂暴作戰”。“狂暴”,英文為RUGGED,可以理解成“崎嶇不平”的意思。不知美軍是指越往北朝鮮半島地勢越不平,還是指美軍的前途猶如崎嶇山路般的艱險。
但真實的情況是,困擾李奇微的問題是,幾乎在每一條進攻的線路上,美軍都會受到誌願軍的異常頑強的阻擊,局部戰鬥進行得艱苦而殘酷,但是,這也隻是誌願軍小型的阻擊部隊。
被命名為“堪薩斯線”的目標線是:從臨津江口開始,經過板門店,斜穿“三八線”,從漣川北一直到華川水庫。這基本上是一條在“三八線”北側20公裏左右、與“三八線”基本平行的戰場線。
李奇微所稱的“堪薩斯”線全長184公裏,西側依托漢江和臨津江的共同入海口,有22公裏的水障;中部依托寬達16公裏的華川水庫。這樣,整條戰線上就有38公裏長的水障。
在這條戰線上,“聯合國軍”進可朝“鐵三角”繼續推進,退可依托水障從容後撤,能夠做到進退有據。
在“懷俄明”線上,“聯合國軍”可以俯視“鐵三角”地區,進可嚴重威脅“鐵三角”,若想撤退則隻需後撤約15公裏就能退到“堪薩斯”線上。
在“狂暴作戰”中,“聯合國軍”一線各軍的作戰任務為:
美一軍和美九軍:美一軍西翼留守臨津江南岸,向北岸不斷派出偵察隊探明敵情;美一軍東翼和美九軍向永平北側至華川水庫之線推進;美九軍最西翼的美二十四師,劃至美一軍戰鬥序列;
美十軍和南朝鮮一、三軍:進至華川水庫至東海岸杆城南側之線。
在上述各部到達“堪薩斯”線後,美騎兵一師向漢城東南側集結,美二師向洪川集結,南朝鮮軍一個師向江陵以西集結,會同已於3月29日開始向大邱集結的美一八七空降團作為預備隊使用。
一旦中朝軍隊發動春季攻勢,則這些預備隊就會被派往戰線上的告急處。
李奇微認為,由於中朝軍隊的春季攻勢很可能會在不長的時間內發動,在“狂暴作戰”中,“聯合國軍”要一邊和中朝軍隊保持接觸以給中朝軍隊造成壓迫和擾亂,一邊極其謹慎地推進。
因此,“狂暴作戰”中,“聯合國軍”部隊要謹慎地準備才能發起進攻。
李奇微遂下令各部在4月2日至4月5日之間於謹慎準備完畢後開始向“堪薩斯”線推進。
4月1日,美第八集團軍向前線各部補充了15萬多名朝鮮民工,用於搬運戰地物資之用。這樣,“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北上的“狂暴作戰”馬上就要開始了。
4月3日,麥克阿瑟又一次飛抵朝鮮,在東海岸的南朝鮮第一軍作戰區域內降落,與李奇微會麵。李奇微向麥克阿瑟通報了“狂暴作戰”和“無畏作戰”的計劃,麥克阿瑟表示同意。
隨後,麥克阿瑟飛回日本,此時的麥克阿瑟並不知道,這是他最後一次以“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身份視察戰場。
“狂暴作戰”開始不久,隨著誌願軍的撤退,美陸戰一師接近了華川水庫。
但是,根據南朝鮮第六師的情報,華川水庫不但有誌願軍堅守,而且誌願軍已經把水庫的閘門全部打開了,北漢江江水猛漲,南朝鮮軍不少士兵和裝備被大水衝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