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呂、戚交惡(1 / 2)

呂、戚的交惡,緣於立儲之爭。

按照常理,呂雉作為劉邦的發妻,理所當然是皇後,一兒一女也順理成章地是太子和公主,殷周以後父子相繼的禮法就作了這樣的規定。

當時,社會上也早就有這樣的輿論導向。劉邦作為亭長,常住泗上亭中。呂雉便帶著子女,在家經營著幾畝農田。據說,他們一天正在田間刈草時,有一老者從旁路過,向呂氏乞飲。飲罷,顧視良久,對呂氏說:“夫人日後必當大貴!”呂氏以為取笑她,有些生氣。老者道:“我素操相術,如夫人相貌,日後定是天下貴人。”呂氏半信半疑,引兒女至前,請他相視。老者撫摩兒首,且驚且語:“夫人所以尊貴,全為此兒。”又顧視幼女道:“此女也是貴相。”說罷,便揚長而去。

恰巧劉邦乞假歸視,呂氏述及老者所語,劉邦問明老者去了沒有多時,搶步追了裏許,已見老者正躑躅前行,便請求道:“老丈善相,請為我一相!”老者將他仔細打量,說道:“君相大貴,適才所見夫人子女,想必是尊眷?”得到肯定回答,便說:“夫人子女,皆因足下得貴。令郎更肖足下,足下真貴不可言!”劉邦喜不自禁,連連道謝:“將來果如丈言,決不忘德。”等到劉邦以後當了皇帝,遍尋老者,竟無下落。《史記》卷八《高祖本紀》。

可見,社會上的傳聞早就將劉邦當皇帝,與呂雉當皇後、皇太後,兒子當太子、皇帝,女兒當公主,聯係在了一起。

但是,戚夫人卻偏偏要向呂後挑戰。她憑的就是比呂後年輕貌美。她正當妙齡,貌賽西施,技同弄玉,吹拉彈唱,樣樣精通。劉邦素性漁色,對年老色衰的呂後,早就失去了興趣,對戚夫人這樣的美人兒,哪能不動情?他每出居洛陽,必令戚夫人隨行。他對戚夫人的專寵,已經毫無顧忌。

一日,禦史大夫周昌入宮陳事,趨至內殿,聞有男女嬉笑聲。他凝神一瞧,隻見劉邦上坐,懷中摟著一位美人兒,正在調情取樂。那美人就是專寵後宮的戚夫人。這周昌盡管素病口吃,不善言辭,但性格強直,遇事敢言。盡管有時不能盡說,也掙得麵紅耳赤,絕不肯含糊迎合。蕭何、曹參等視他作諍臣,就是劉邦也怕他三分。但今日所見,卻是宮闈秘事,不便幹預,便掉頭向外走去。劉邦卻沒把這當回事,撇了戚夫人,喚他回轉。又乘他跪謁之時,趁勢騎在他的脖子上,問他:“你看朕為何等君主?”周昌脖子被夾得難受,硬是揚起頭來,說劉邦:“陛下好似桀紂之主!”劉邦毫不在意,哈哈大笑。《史記》卷九十六《張丞相列傳》。

掩袖工啼,本是婦人習態。戚夫人既得專寵,便想入非非。本來,劉邦將趙王張敖降封為宣平侯後,便移封戚夫人的兒子代王如意為趙王。看他年已十齡,想讓他就國。戚夫人大驚失色,跪在劉邦麵前,未語先泣。劉邦窺透芳心,安慰道:“你莫非為了如意麼?我本想立他為太子,終覺廢長立幼,名義不順,隻好從長計議罷!”戚夫人聽了不勝悲楚,索性號啕痛哭。劉邦本來就嫌太子劉盈秉性柔弱,不比如意更多地繼承了自己遺傳的因子,也想著趁早廢立,既可保全國祚,也可安慰愛姬。這會兒看著戚夫人悲楚的樣子,劉邦更覺心軟,便脫口而出:“算了罷,我就立如意為太子便了。”戚夫人轉悲為喜,連忙叩頭謝恩。

第二天,劉邦臨朝,召集群臣決定廢立太子之事。群臣一聽,一個個叩頭著地,同聲力爭,都說立嫡以長,為古今通例,況且太子冊立有年,並無過失,無端不宜廢立。劉邦哪肯聽從,顧令詞臣草詔。忽聽一人大呼:“不可!不——不可!”劉邦一看,竟是禦史大夫周昌,心裏先涼了半截,忙問個中究竟。周昌越加情急,麵上青筋暴露,盡管口吃得說不出話來,還是結結巴巴地說:“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劉邦見周昌急得麵紅耳赤,嘴裏連說“期期”,忍不住大笑起來。滿朝大臣,也暗笑不止。原來楚人讀“極”為“綦”,周昌口吃,又讀“綦”如“期”,並連說“期期”,反倒惹得君臣大笑,淡化了緊張的氣氛。劉邦宣布退朝罷議,群臣也被笑聲解脫,起身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