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央關懷

●周恩來跟營長王立堂說:“外交場上無小事,有時一些禮儀上的細節都會影響到國家形象。”

●執行隊長袁鴻連向周恩來報告:“總理同誌,三軍儀仗隊列隊完畢,請指示。”

●中聯部外事局長拉住於祥傑的手說:“大家都替你捏了一把汗,沒想到,你的動作讓鄧主席如此滿意。”

● 中央關懷周恩來深情關懷儀仗隊

建國初期,周恩來當時外交事務很忙,他跟儀仗營打交道的機會很多。他對儀仗營的安排很細致。每次,周恩來都跟營長王立堂說:

外交場上無小事,有時一些禮儀上的細節都會影響到國家形象。

1957年9月27日,匈牙利總理卡達爾率領政府代表團、捷克斯洛伐克國民議會主席費林格率領議會代表團同時訪問我國。

按照規定計劃,卡達爾首先到達,由周恩來迎接,之後費林格到達,由劉少奇迎接。他們的飛機都在南苑機場降落,儀仗營要連續完成兩次迎賓任務。

但是,兩國領導人乘坐的卻是同一架飛機。

於是,外交部不得不臨時決定:原來的兩個閱兵式、兩個分列式改為兩個閱兵式,一個分列式,對兩位元首用一個報告詞。

王立堂一聽大吃一驚。本來,那一串外國人名字就夠複雜的了,他好不容易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才背熟了,現在忽然又需要將兩個名字聯在一起說,就更怕出錯了。

為此,王立堂盡量使自己鎮靜下來,他找了個僻靜的地方,默默在背了幾遍。

兩位國家領導人走下了飛機,王立堂迎上去敬了一個軍禮,開始報告:

匈牙利總理卡達爾閣下,捷克斯洛伐克國民議會主席……

王立堂這時已經忘了這位主席的名字,他站在那裏,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整個廣場靜靜的,上萬人的歡迎群眾都不敢吭聲。王立堂臉上的汗也下來了。

好在周恩來及時走上前去,用左手做了一個“請”手勢,王立堂馬上跨步讓開,兩位領導人走下檢閱台,開始檢閱。

外賓雖然聽不懂中國話,但在這種莊重場合發生這一停頓,特別是看到劉少奇、周恩來一臉的不高興,這足以讓王立堂出了一身冷汗。

檢閱結束後,外賓去了賓館。

周恩來留下來,他叫住了王立堂。他說:“外國人的名字太長,這次時間緊,背不下來不怪你,但你要靈活一些,實在報不上來,就直接報告領導人的職務,主席就報主席,總書記就報總書記,總統就報總統先生,不要再提名字,但國名一定要報全稱。再報不上來,就把路讓開,讓我們開始檢閱嘛。”

王立堂按照周恩來的意見,他馬上對報告詞進行了修改,一下就簡練多了。

周恩來在現場讓王立堂報了幾次,直到他認為滿意了,才笑著同王立堂握握了手,又驅車離開了。

過了幾天,周恩來專門找到聶榮臻問:“儀仗營的訓練怎麼樣了?”

聶榮臻說:“按照您的指示訓練很順利,口令也改過來了。”

自此,執行隊長的報告詞改為:

某某閣下,三軍儀仗隊列隊完畢,請您檢閱。

1962年,正是國家困難時期,儀仗營的生活也很艱苦,儀仗戰士們本來個頭就高,又是全訓部隊,體力消耗大,時間長了,戰士們的身體便難以承受。

有一天,一個國家的元首來華訪問,儀仗隊已經立定等候在首都機場。

這時,周恩來來了,各國使節、武官也陸續到了。

但就在這時,一個戰士突然臉色發青,暈倒在隊列中,雖然那位國家元首還沒有來到,預備隊馬上補上了別的隊員,但是周恩來卻覺這不是件小事,出現這種現象肯定是有原因的。周恩來當即指派羅瑞卿進行調查。

執行任務的第二天,副總長彭紹輝、北京軍區司令員楊勇、總參作戰部部長王尚榮、總後勤部的領導和公安部隊的首長驅車來到南苑儀仗營。

他們查看了儀仗營的夥食登記本,又親自觀看了戰士們的飲食情況,還到訓練場看了戰士們的訓練強度。

他們回去做了彙報後,周恩來來批準給儀仗營進行夥食補助。

20天以後,周恩來又在檢閱場上見到儀仗官兵,戰士們的臉色已經由黃轉紅了。

周恩來說:“有效果,爭取吃得麵紅體胖些,個個都像黑鐵塔一樣,儀仗兵是國家的臉麵,所以,你們還應該多曬曬太陽,臉蛋應該像蘋果一樣,既紅潤,又水靈。”

1962年國慶節時,香港一位記者在目擊記中寫道:

天安門大典上,毛主席的‘禦林兵’第一個登場,毛主席把自己的精銳部隊布置在天安門金水橋一線。

從此,儀仗兵被群眾稱為“毛主席的兵”。

1965年7月24日,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主席、革命政府部長會議主席吳奈溫和夫人訪問中國。

那一天,周恩來起得特別早,他沒有進貴賓室,而是直接來到儀仗隊前。

執行隊長袁鴻連下達“立定”口令,迅速調整了隊伍,向周恩來報告:“總理同誌,三軍儀仗隊列隊完畢,請指示。”

吳奈溫的飛機降落了,在轟鳴的禮炮聲中,儀仗營為他做了精彩的表演。吳奈溫在檢閱結束後,找到執行隊長袁鴻車,他握著袁鴻連的手說:“你們的儀仗表演非常精彩,我看了很高興。”

袁鴻連聽不懂吳奈溫的話,恰巧當時又沒有翻譯,他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周恩來走上前來,流利地譯出了吳奈溫的話。

袁鴻連一聽,立正敬禮:“謝謝閣下誇獎!”

1970年“五一”節,黨中央決定把每年聲勢浩大的集會遊行改為規模較小的遊園活動,並把這一年的五一慶祝活動作為第一次遊園試點。

警衛儀仗任務一般是頭一天就做好準備,因為第二天一早,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就要到中山公園來,盡管對這支部隊格外放心,周恩來還是在處理完一天的公務後,於當晚23時25分帶上警衛員和警衛局的人來到了中山公園。

哨兵見是周恩來,轉身敬禮報告,也許是怕影響其他人,周恩來揮揮手,示意他不要報告。

周恩來走到哨兵跟前,首先摸了摸戰士的衣服,看看是否暖和,然後問:“冷不冷呢?”

戰士立正回答:“不冷!”

周恩來接著說:“明天就有任務了,為保衛好毛主席的安全,你們辛苦喲!”

隨後,周恩來又去公園裏麵的4號哨,還相距很遠的時候,周恩來就把手伸給了哨兵陳軍。

周恩來微笑著問:“叫什麼名字?”

“陳軍。”

“哪裏人?”

“山東煙台。”

周恩來高興地說:“哦,那是個好地方,依山傍水,山青水秀,物產豐富……家裏幾口人?”

陳軍答道:“四口。”

周恩來接著問:“都幹什麼工作?”

陳軍回答:“父母是漁民,哥哥在市裏當工人。”

周恩來說:“噢,要爭氣啊,為父母,為家鄉,也為你們這支部隊,說起來是為國家為民族爭氣!”

1972年尼克鬆訪華前夕,周恩來指示加大儀仗隊陣容,由150人的方隊變成371人,排麵由原來的50人延長到120人。

加大編隊,能否同時聽見執行隊長的口令成了問題。執行隊長身處排頭位置,在長達100米的隊伍裏,隊員聽到口令的時間有先有後,尤其是排在後麵的空軍,動作整整比陸軍慢了一個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