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6月27日,美國總統克林頓來到中國,走進天安門廣場,踏上紅地毯。
在21響禮炮聲中,三軍儀仗隊執行隊長王國宏下達敬禮口令後,即麵向來賓,拔出指揮刀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成立刀姿勢,刀尖直指蒼穹。
然後,王國宏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走向來賓,在距離外賓8步開外的地方立定,完成托刀、撇刀等禮節性動作,接著移至左胸前,舉刀行禮並向來賓報告:“總統閣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儀仗隊列隊完畢,請您檢閱。”
報告完畢,王國宏恢複成托刀姿勢陪同克林頓及夫人一道檢閱部隊。
那一刻,沈從岐不由得一陣陣激動:“我覺得指揮刀是一個民族力量和尊嚴的象征。”
“天下第一刀”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執行國家迎賓禮儀,至今已接待了各國首腦、要員500多人次。她不僅代表著中國人的最高禮節,更代表著中國的文明富強。
1997年6月30日23時56分,香港會展中心,舉世矚目的香港回歸祖國儀式上,三把銀光閃閃的儀仗指揮刀脫鞘而出,威嚴的刀鋒,洗涮去中國人百年的恥辱,展示著中國人今日之豪氣。
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在中葡交接儀式上,寶刀出鞘,熠熠生輝,三軍儀仗指揮刀,再次記錄下這激動人心、令人難忘的曆史時刻。
“鋒冠宇宙、刀絕莫幹”的“天下第一刀”已名揚世界,成為國寶。
中央軍委副主席兼國防部長遲浩田專為“天下第一刀”題詞:
威武文明,壯我軍威
中國軍事博物館將其作為珍貴文物收藏。儀仗隊率先擎出軍種旗
1992年9月5日,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發布命令:
新式軍種軍旗10月1日起,正式由三軍儀仗隊啟用。
軍種軍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的象征,長期以來,我軍一直沒有軍種軍旗。
早在1927年9月初,為籌備秋收起義,剛成立的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奉黨中央之命集體研製起義的旗幟。
旗幟為紅色,象征革命中央;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星內嵌鐮刀斧頭,鐮斧交叉,表示工農大眾緊密團結。
旗幅靠旗杆一側的白布條上豎寫楷體字“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
1930年4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的《關於紅軍各級軍旗的規定的通知》中,規定旗幅上方增寫“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字樣,旗邊加飾旗須,明確了旗幟的規格、斧頭的樣式和刃鋒的方向等。
1931年3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了《蘇維埃和群眾團體紅軍旗幟印信式樣》,將軍旗上的鐮刀斧頭改為金黃色鐮刀鐵錘,五角星由白色改為金黃色,單獨置於旗幅內上角。
1948年冬天,全國解放勝利在即中央軍委和總部的領導開始醞釀著人民解放軍的正規化建設問題,其中也談到了軍旗的統一問題。
報告報給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周恩來以後,他馬上與劉少奇、朱德商量,並報毛澤東批準,最後設計軍旗的任務落到了周恩來身上。
這時,周恩來想到了總政第一室主任黃鎮。
黃鎮曾經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上海新華藝術學院專攻美術,他對設計軍旗圖案自有他的一番見解。
黃鎮接到周恩來的指示以後,他馬上組成臨時設計小組,並立即起草了征集軍旗圖案的通知,發往各大單位。
通知發出隻有一個多月,設計小組就收到了幾個軍區和中央、軍委直屬機關報來的方案數十個。這些設計方案大多數的旗麵為大紅色,旗頸為白色,上麵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字樣。
而在旗的左上角,有的設計了五角星,有的則用上了鐮刀和斧頭,另外還有設計槍支的。在設計五角星的圖案中,五星下麵則有襯上黃、淺藍、深藍,象征陸海空三軍的,有的在大五星右側圍繞著3個小五星來象征三軍。
黃鎮自己設計的圖案是,軍旗有上五角星,旗麵為大紅色,旗麵下部襯有幾條藍色的格條,表示祖國的黃河和長江等。
黃鎮說:“國民黨反動派搞白色恐怖,他們最怕紅色,而且紅色也象征著軍旗是用烈士的鮮血染成的。而河流象征則說明解放軍從小到大,跨黃河、過長江,解放軍全中國。”
設計小組把選出的30多幅圖案釘在一起呈送給總參、總政有關領導審閱。後來,他們又從中選出了12幅,彙成《軍旗樣本》呈報給周恩來。
很快,周恩來把黃鎮叫到西柏坡,他說:
軍旗樣本我已經送給主席和少奇同誌以及朱總看過了。他們都同意軍旗用紅色,旗上要有五星,象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毛主席還說:軍旗上要有八一兩個字,表示南昌起義是建軍的日子。少奇同誌和朱總都同意。軍旗的尺寸、規格、五星和‘八一’兩個字的尺寸、位置,我看就由你來設計吧。
1949年3月5日到13日,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舉行。會議期間,周恩來又向到會的彭德懷和其他野戰軍、軍區的司令員、政委們征求了關於軍旗圖案的意見,大家都表示同意,並希望軍旗樣式早日頒發部隊,盡快打出來以壯軍威。
3月25日,中共中央、中共軍委、總部由西柏坡移至北平西郊的香山。黃鎮一到香山,他馬上和設計小組一起克服困難,將第一麵軍旗做了出來。
中央領導和一些群眾觀看後,大家都連連稱讚,認為可以定為樣旗了。
1949年5月,在周恩來的主持下,由黃鎮等幾名工作人員起草,最後經毛澤東等中央首長審定,發布了《中國人民革命軍委委員會命令——公布解放軍軍旗、軍徽樣式》,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樣式,旗幅為紅色,長方形,橫豎為5:4,在旗幅內靠旗杆上方綴金黃色五角星和“八一”兩字,所以簡稱“八一軍旗”。
6月15日,新華社向中國和全世界播發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開始啟用的消息。同時,還發表了題為《把人民解放軍的軍旗插遍全中國》的短評:
“八一”軍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榮譽、勇敢與光榮的象征,是鼓舞全軍指戰員團結戰鬥的旗幟。
金黃色五角星象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八一”二字表示1927年8月1日中國人民舉行南昌起義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曆史節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旗主要授予團以上部隊和院校,由司令部門保管,通常在典禮、檢閱、隆重集會等時機使用。
全軍指戰員應自覺尊重和保衛自己的軍旗,戰時如由於部隊怯懦而丟失軍旗者,該部指揮員應受到軍紀懲處。
1991年5月1日,中央軍委常委會議上,軍委領導提出要盡快研究、設計出我軍陸海空軍的軍種軍旗,供儀仗隊使用,從而結束我軍隻有一麵軍旗的曆史。使我軍軍旗係列化。
1991年5月31日,總後軍需部給軍需裝備研究所下達了《關於研製、改進儀仗隊三軍軍旗和禮賓服事》的指示。
指示中寫道:
根據軍委、總參首長的指示和總參軍務部與我部商定的意見,請你所盡快研製儀仗隊三軍軍旗……
經過有關部門和專家的論證,確定在原八一軍旗的基礎上,分別研製陸海空三軍軍種軍旗,經軍委和總部首長先後審查旗麵設計樣品14次,其中軍委常委會審查3次。
陸軍、海軍、空軍軍旗式樣,按“黃金分割”設計原則,陸軍、海軍、空軍軍旗旗幅的上半部,占旗麵的八分之五保持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基本樣式,以下半部占旗麵的八分之三區分軍種:
陸軍軍旗的下半部為草綠色,象征綠色的大地,表示陸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領地安全而英勇奮鬥,所向無敵。
海軍軍旗的下半部為藍白條相間,象征大海與海浪,表示人民海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的萬裏海疆而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空軍軍旗的下半部為天藍色,象征藍天,表示人民空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組成部分,為保衛社會主義祖國神聖領空不可侵犯而展翅翱翔,搏擊長空。
旗幅的其他部分除三邊須花邊外,基本與1986年儀仗隊軍旗相同。
旗幅式樣確定後,結合此次調整,軍旗的其他構成元素也適當進行了改進。
新軍旗的矛頭尺寸比老軍旗長,旗穗與矛尖下的圓球距離加長了2厘米,顯得挺拔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