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育隊伍的建設
●1954年的一天,賀龍請榮高棠陪吳傳玉到家中作客,並親切地對吳傳玉說:“你回到祖國來,很不容易;為祖國做出了貢獻,更值得歡迎。你要繼續努力提高遊泳技術水平,為祖國爭取更大的榮譽。”
●1958年,賀龍向體育界提出:“東亞病夫”的帽子一定要摘掉!解放了的中國人民,要有爭取勝利,破世界紀錄的雄心和氣魄,不要跟在人家屁股後頭跑。
●1963年12月30日,賀龍在第一屆新興力量運動會授獎會上說:“運動員要勤學苦練,流血流汗,不要偷懶,要找竅門……”
● 體育隊伍的建設
賀龍大膽選拔體育人才
1954年的一天,賀龍請榮高棠陪吳傳玉到家中作客,並親切地對吳傳玉說:
你回到祖國來,很不容易;為祖國作做出了貢獻,更值得歡迎。你要繼續努力提高遊泳技術水平,為祖國爭取更大的榮譽。
賀龍之所以請吳傳玉到家做客,是因為他在第十二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遊泳比賽中,獲得了100米仰泳和100米蝶泳亞軍。
經賀龍提議,吳傳玉被選舉為新中國運動員中的第一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其實,早在1951年,吳傳玉從印度尼西亞回到中國後,便在1953年的國際青年友誼運動會上,以1分8秒4的成績獲得了100米仰泳的金質獎章。
隻是可惜的是,1954年10月19日,吳傳玉去匈牙利學習途中,不幸因飛機失事而遇難。
賀龍聞聽這件事後,感到痛失良才,對他的後事,辦得極為隆重。賀龍不但親自出席他的追悼會,而且還號召全國體育工作者和運動員向他學習。
賀龍對於體育人才的重視,源於新中國建立之初體育人才的缺乏。
早在國家體委初創的時候,所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技術人才嚴重不足,差不多每個體育項目都缺乏教練員,以及優秀運動人才。
對此,全國各大行政區也按國家體委的要求集中訓練運動員。僅1953年集中訓練的運動員,就有854人。同年,在人民解放軍中,又集訓了1210人。
另外,在體育界如何掌握黨的幹部政策,由於實際經驗少,所以在使用人才方麵過於小心。這在組建優秀運動隊伍中表現尤為明顯。
在國家遊泳隊建隊之初,曾就塗廣斌是否入隊問題,發生過爭論。
有人認為他技術水平不錯,本人政治表現也好,可以吸收為隊員。
有人則認為他曾隨舅舅去過台灣,社會關係複雜,不能當國家隊的隊員。
對於這個問題,意見一直不統一,各執己見,相持不下。
對此,賀龍則表態說:
這有啥問題呢?他是個青年,能從台灣回來,說明他喜歡咱們的新中國。這樣的運動員,不但應該吸收到國家隊,還應該很好地培養。
在賀龍的首肯下,塗廣斌成為了國家遊泳隊的正式成員。不久,塗廣斌便擔任遊泳隊教練,培養出了穆祥雄等具有世界水平的優秀運動員。
這段時期,由於以賀龍為主任的國家體委正確執行黨的政策,不拘一格啟用人才,團結了一大批體育專家,吸引了許多海外赤子紛紛歸來參與新中國的體育建設,以此來報效祖國。
比如,優秀羽毛球運動員王文教、林豐玉、陳福壽,以及湯仙虎、侯加昌、方凱祥、陳玉娘、梁小牧等人。此外,還有優秀乒乓球運動員傅其芳、容國團等人,他們都是在20世紀50年代初回到新中國的。而遊泳健將吳傳玉,也正是此時回到祖國大陸的。
再如,曹其緯。她是在“五四”運動中被國人斥為賣國賊的曹汝霖的嫡孫女,是由當時的上海女子排球隊選入國家女排的。
對這樣一位有著不光彩家史的運動員,賀龍卻並沒有棄之不用,他反而在一次集會時,把曹其緯介紹給朱德和陳毅兩位,說;“她就是演電影《女籃五號》裏小五號的,是曹汝霖的孫女。可現在,是我們國家隊的隊員。”
幾天後,賀龍擔心曹其緯的心理壓力過大,便給她寫了一封信,其大意是:
戒驕戒躁,繼續為祖國多作貢獻;不要背上家庭出身的包袱,要靠攏組織,爭取加入共青團;寫一份自傳給我。
曹其緯讀罷由榮高棠轉遞的長達兩頁紙的信,禁不住熱淚盈眶。
對此,榮高棠對曹其緯說:“賀老總親自給運動員寫信這還是頭一次。這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後來,曹其緯果然不負賀龍的厚望,1962年,曹其緯在世界排球錦標賽上獲得“優秀運動員”的稱號。之後,上海市體委授予她特級體育榮譽獎章。
可以說,在曹其緯的一生中,她從來沒有忘記過賀龍的培育之情。後來,她到香港定居後,還在賀龍誕辰90周年之際撰文追憶這一段往事。
1954年後,經過賀龍、國家體委和各省市有關部門堅持不懈地努力,國家乒乓球隊、足球隊、籃球隊、排球隊、體操隊、田徑隊、網球隊、遊泳隊等各項優秀運動隊相繼組建和加強起來。
而且,許多優秀運動員被選送到中央體育學院和競技指導科、體育訓練班學習。甚至,有一些特別優秀的運動員還被送到國外進修。
後來,到1963年據不完全統計,國家體委直屬各運動隊的運動員曾達654人。各省市的優秀運動隊隊員達8305人。而全國的體育教練員為1836人。
如何管理好這支體育隊伍,是賀龍這位體育運動領軍人一直反複思考的問題。最後他主張,這支隊伍要像軍隊一樣有氣魄、有紀律。
這是由於體育運動,尤其是球類運動,和軍事有著非常相近的地方。
比如,體育界早就將“戰略”、“戰術”、“進攻”、“防守”等軍事術語借用到訓練和比賽之中。
在運動隊建隊之初,賀龍憑借幾十年指揮、訓練、管理軍隊的經驗,把解放軍的政治工作經驗,恰當地運用到運動隊中。
不僅如此,賀龍還曾請餘秋裏到國家體委介紹如何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帶兵打仗的經驗。
後來,經事實證明,這種做法取得了極大成績。
對於這一成績,劉瀾濤就曾對薛明說過:
中國女排的勝利,是軍事與體育相結合的模範。
賀龍要摘掉東亞病夫帽子
1958年,賀龍向體育界提出:
“東亞病夫”的帽子一定要摘掉!
解放了的中國人民,要有爭取勝利,破世界紀錄的雄心和氣魄,不要跟在人家屁股後頭跑。
此外,賀龍還曾對運動員們說:
你們是新中國第一代運動員,要為革命而打球……
打球不是為了好玩,為了求一技之長,爭個人名利,而是為了黨和人民,為了祖國的榮譽
其實,賀龍說這些話,是針對中國體育運動在世界體壇上不能雄立而起所說的。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運動員的技術水平普遍較低,在世界體壇上是被其他國家瞧不起的。
如,1955年8月,在波蘭華沙舉行第二屆國際青年友誼運動會時,國際上規定體操團比賽的規定人數是男女運動員各8名,而中國當時卻選不出那麼多,隻派了男女運動員各5名選手,參加個人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