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體育隊伍的發展(2 / 3)

在成都體院創辦附屬體育醫院前後,賀龍給予了各方麵的支持,並要求他們繼承和發揚祖國的醫藥遺產;同時,賀龍還指出:

治療骨傷不要單靠西醫,要中西醫結合,把簡單、方便、花錢少的,以中醫為主的骨傷治療技術扶植和發展起來。

這所醫院的鄭懷賢醫生,從事武術工作數十年,有一套以中醫治療骨傷的醫術。

賀龍曾經由於打乒乓球挫傷過拇指,而且久治不愈,後來則由鄭懷賢醫治好了。

對此,賀龍極為看重他的醫術,又請他為好幾名運動員治傷,都有著非常好的療效。

因此,賀龍勉勵鄭懷賢不僅要傳授武術,還要把醫術貢獻出來。

根據賀龍的指示,成都體育學院先後舉辦了兩期由各省市運動隊保健醫生參加的骨傷科訓練班,由鄭懷賢等授課,講授治療骨病的醫術。

賀龍對於運動醫學的推廣不止如此,他還在1959年,同衛生係統協商,成立了北京運動醫學研究所。

到了20世紀60年代,又相繼建立了一些研究機構。如,上海、黑龍江體育科研所、廣東省體委科研室、成都體育學院體育史研究室、運動醫學研究室。

這標誌著中國的體育科學研究,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和良好的開端。

另外,到1963年年底,在全國高等學校中從事體育教學的教授已有47人,副教授185人,講師1160人,以及一級以上的教練員和科學技術人員,總數已達到2000人左右。

此後,為把這部分人聯係起來,從深度和廣度上推動體育科研工作,體育界人士多次建議成立“中國體育學會”。

對此,賀龍也是極為讚成,並大力支持這一倡議。

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此事被擱置了。直到16年後,中國體育科學學會終於在北京成立。

1964年,國家體委成立了體育科學工作委員會,李夢華兼主任。

1964年6月,在國家體委黨組會上,賀龍曾反複強調道:

體育科學研究所也要加強一下,給他們出些題目,讓他們去研究。

同時,賀龍還針對一些研究人員過分注重舊的或外來的圖書和資料的傾向,提醒他們說:

研究人員應當經常在場地上,因為研究的對象是運動員。

由於賀龍和國家體委的重視,在人力、經費、設備上給予了極大的支持,體育科研工作逐步開展起來了。

賀龍還經常督促體育科研所盡快拿出科學成果來,並要求所長趙斌每3個月向他作一次書麵報告。

在北京體育學院的一次學術報告上,賀龍談了關於體育科研的設想:

為了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現在搞一個體育科學研究所。將來要搞若幹個,還要成立體育科學研究院。通過科學研究和體育鍛煉,能不能讓中國人的平均身高增加一寸?

因此,在北京體育科學研究所成立之後,便同體育學院的500多名畢業生深入到廠礦、商店、街道,開展群眾體育的研究。

他們根據不同工種的勞動特點,組織編排了紡織工人操、鋼鐵工人操、建築工人操、電子工人操、司機操、煤礦工人操、售貨員操等一係列生產操和廣播操。

為了大力推廣這些體操,科研所曾在北京官園組織了生產操和廣播操的表演。

賀龍對於研究所編排的這些體操,非常讚賞,他指示科研人員邊推廣邊完善。

可以說,這些生產操,在中國體育史上也是一次創舉。

第二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前夕,體育科研所搜集到了日本乒乓球運動員使用弧圈球技術的資料,並及時譯成中文。

同時,研究所還翻譯了幾百萬字的世界乒乓球技術資料,給中國乒乓球隊提供了大量信息。

當中國隊在第二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取得巨大勝利時,賀龍對乒乓小將們說:你們不要忘了科研所提供的資料,他們立了一功!

賀龍關心運動員的成長

1959年的一個春天,賀龍問正在北京體育學院學習的薑玉民:“你寫入黨申請書了嗎?”

薑玉民回答說:“寫了。”

薑玉民是著名的女子短跑運動員,曾以11秒6的成績保持了多年的中國最高紀錄。

“支部書記找你談過話嗎?”賀龍接著問道。

“沒有”

“鍾師統沒有找過你?”

“沒有。”

於是,賀龍便找到北京體育學院院長鍾師統,說道:

希望你親自跟要求入黨的運動員們談談。談一次不行、再談兩次、10次,100次,直到談得他們夠黨員條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優秀運動員是個共產黨員,影響很大。不要光在技術上用他們,要在政治上關心他們。

賀龍認為,優秀的運動員,不僅是技術骨幹,還應當具有較高地政治、思想素養,成為政治上的骨幹。

為此,賀龍指示體委各級黨、團組織,借鑒戰爭年代解放軍把黨支部建在連隊的經驗,逐步在運動隊中建立黨、團支部或小組。並且培養運動員、教練員成為中共黨員和共青團員。

但是,由於一些優秀教練員、運動員因出身和社會關係比較複雜,一些黨組織負責人對於吸收他們入黨顧慮重重。

對此,賀龍曾多次批評他們思想保守。他說:

如果對運動員許願,說成績好了可以入黨,這樣拿入黨做交易是不對的。但對做出了貢獻,政治表現好的同誌,就應當積極培養,發展人黨。

1959年和1960年上半年,國家隊發展了一批黨員。賀龍感到非常欣慰,及時的給予了表揚。

1960年9月19日,賀龍在9省市體委主任會議上說:

這兩年國家隊有提高,特別是政治上提高得快些。楊伯鋪、史萬春等優秀運動員入黨了。但有的隊黨團員仍然很少。不少人過去不看書,不讀報。有的女隊員隻看愛情小說,很少看政治書籍。要提倡讀書,……不讀書報,運動員在政治上不能提高。

以後,在教練員和運動員中又陸續發展了一些黨團員。但是,由於有的黨組織負責人過於強調一些運動員的不足之處,也不知如何著手幫助他們。

賀龍覺察到這種情況後,便在1964年6月下旬的國家體委黨組會議上著重談了這個問題。他說:

有些運動員就是將來的幹部。軍隊有的新兵,3年內由團員到黨員。我們的運動員最少的有5年的曆史,但入黨的很少。陳鏡開9次破舉重世界紀錄,鄭鳳榮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紀錄,為什麼不能入黨?

賀龍強調黨組每年都要專門討論兩三次發展教練員、運動員入黨的問題,並且注意“從政治上培養運動員,培養接班人。”

之後,賀龍又在黨組會上談了對陳鏡開的一些看法:

陳鏡開有4條好處:一、9次破世界紀錄;二、臨陣勇敢頑強;三、有傷仍堅持訓練;四、有任務就拋開個人問題。他的工作做好了,就會影響大家。怎麼做他的工作呢?比如,既然已經知道他比賽完了就要請假回家,我看領導上就應該主動提出來,放假讓他回家,甚至還可給他路費。隻要我們主動做工作,運動員隊伍就會轉變的。

不久,賀龍又向有關負責人問道:“陳鏡開入黨了沒有?”

有關負責人回答說:“正在培養。”

“陳鏡開還是個孩子,但他是個技術尖子。在政治上要培養他。將來起作用的是他們。”賀龍說。

“有人說陳鏡開思想落後。”負責人說。

“看人要看他的實踐嘛!人家9次破世界紀錄,在腰傷很重的情況下,還能為祖國的榮譽去衝擊世界紀錄。我看這就是思想覺悟高的表現。”賀龍有些生氣了。

再者,關於其他優秀運動員入黨的問題,賀龍也非常重視,他說道:“鄭鳳榮出了成績,總理親自給她獻花。要好好培養她。錢澄海、倪誌欽、吳浮山、符大進、蔡藝墅等,都要好好培養。”

賀龍所說的獻花,那還是1957年10月20日,賀龍陪同周恩來到北京體育學院觀看田徑比賽。

見到賀龍與周恩來前來,鄭鳳榮非常激動。鄭鳳榮早在3個月前,曾經在柏林以172米的成績獲得國際田徑比賽女子跳高第一名。

而此時,她想在賀龍與周恩來麵前跳出好成績,但由於急於求成,她隻越過了170米的橫杆。

賀龍笑著招了招手,讓她過來,並把她介紹給周恩來。

鄭鳳榮不好意思地低下頭,說道:“總理,我沒有跳好。”

周恩來笑著說:“你還年輕,來日方長嘛!”說著,把學院獻給他的一束鮮花轉贈給了鄭鳳榮。

鄭鳳榮接過鮮花,眼淚止不住的滴落,打在鮮花上,宛如一滴滴露珠。

一個多月之後,鄭鳳榮即以177米的成績打破了由美國運動員麥克丹尼爾所保持的176米的世界女子跳高紀錄。這是中國女運動員首次打破世界田徑紀錄。

對此,美聯社的一則報道說:

一位20歲的中國姑娘,在北京以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徑界:6億中國人不會永遠是落後的選手了。

此外,還有評論說:鄭鳳榮是“宣布中國體育運動的春天降臨的一隻燕子。”

4年之後,也就是1961年,體育界在北京體育館召開了國家隊建隊10周年紀念大會。

大家在會前就商量好要給為創建國家隊付出大量心血的賀龍獻花,並公推鄭鳳榮來完成這一任務。

在賀龍親臨祝賀時,鄭鳳榮便十分高興地抱著一大束鮮花,帶著隊友們的委托,跑上主席台,把鮮花捧到了賀龍麵前。

可誰知,賀龍卻連連擺手,並且說道:“今天我是來向國家隊祝賀的。你這是幹什麼?”說著,他把鮮花推了過去。又說;“我不敢當啊。周總理還給你獻過花呢!這在周總理來說,是從沒有過的,你是第一個。”

鄭鳳榮聽後,有些不知所措,又把鮮花推給賀龍。

賀龍還是不接受,就又給推過來,說道:“我不能接受這束花,我還應該給你獻花呢!”

鄭鳳榮沒想到獻花比跳高還難!賀老總堅持不收,這可怎麼辦呢?

她急中生智,懇求道:“老總!這是全體運動員委托我獻給您的。我完不成任務,大家要罵我的。您收下吧!”她說完這一句話後,急忙把花塞到賀龍手裏,然後飛快地跑下了主席台。

賀龍很看重周恩來給鄭鳳榮獻花這件事,認為這不僅是獻一束花的問題,而是表達了周恩來對新一代女運動員所寄予的希望。

同時,賀龍還一再地指示鄭鳳榮所在單位的黨組織負責人,要幫助她提高政治覺悟和各方麵的素養,早日成長為一名共產黨員。

賀龍對運動員的關心,不僅僅隻是鄭鳳榮。還有許多運動員、教練員都曾被邀請到賀龍家裏作過客,並接受過賀龍的教導。

在賀龍的關心和過問之下,鄭鳳榮、陳鏡開、李富榮、徐寅生、薑玉民、邱鍾惠、鄭敏之、陳文彬等優秀運動員,都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為了表彰為國家爭得榮譽的優秀運動員,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培養他們參政、議政的能力,賀龍曾經提名推薦他們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的候選人。

這其中就有張俊秀、傅其芳、陳鏡開、林惠卿等人,他們分別當選為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

運動員的參政議政,標誌著體育界人士第一次走上了政治舞台。這對於提高運動員的政治素質,提高他們在社會上的地位,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中央關心愛護運動員

1960年,陳毅向賀龍提出了棋手們的組織歸屬和工資待遇問題。賀龍同意將棋手們劃歸體委係統,並組織棋社。同時,賀龍提出棋手待遇的標準:

可以提一下,按大學教授的標準。

要保證他們的待遇,改善他們的生活。

北京要搞幾個下棋的點,冬天不冷,夏天不熱,發揮他們的才能,為祖國爭榮譽。

其實,賀龍和陳毅曾多次接見過圍棋、象棋和國際象棋的名手。

此外,賀龍對那些由於比賽和訓練的需要,默默無聞、勤勤懇懇地在第二線陪練或做保障工作的運動員、工作人員,也沒有忘記。

1963年3月13日,賀龍在接見乒乓球隊時的談話中說:

對無名英雄要評獎,有功就賞。

其實,關於運動員的物質待遇問題,賀龍和國家體委有關負責人早就反複研究過。他們認為不能與當時全國各行各業的工資水平相差太大。

賀龍也曾主張,運動員的生活要艱苦一些,領導要多從政治上、精神上獎勵和鼓勵他們。這是因為他們都很年輕,錢多了,對他們的成長不利。

對此,賀龍在國家體委黨組會議上的講話中說:

運動員實行低薪製是對的、好的,以後還要貫徹。毛主席曾說過: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常坐汽車,都容易得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