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漢武帝登上曆史舞台(1 / 1)

竇太後在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去世。曆史其實在這時才真正進入了漢武帝時代。

竇太後專權的這幾年,繼續崇尚黃老之學,倡導無為政治。這一時期,可以看作文景之治的餘緒,文景之治的尾聲。

漢景帝為太子的時候,老祖母薄太後為他選定了一位薄氏女子為妃。景帝即位後,薄妃成為薄皇後。薄皇後沒有生子,又不受寵愛。太皇太後薄老太太去世以後,劉啟就廢了這位薄皇後。

劉啟的大兒子劉榮被立為太子。劉榮是栗姬所生,於是被稱為栗太子。

在漢代,這是一種特殊的風習。後來漢武帝的兒子劉據立為太子,因為生母是衛皇後衛子夫,又被稱為“衛太子”。劉據的兒子劉進,因為生母是史良娣,所以又稱作“史皇孫”。平陽公主也隨母姓,號“孫公主”。漢靈帝的兒子劉協,也就是後來的漢獻帝,因為由董太後親自撫養,稱“董侯”。淮南國太子有稱為“蓼太子”者,據說“蓼”也是“外家姓”。這一現象不僅表現在皇族。高祖功臣夏侯嬰的曾孫夏侯頗娶了被稱為“孫公主”的平陽公主,以致後世“子孫更為孫氏”。世係從母係方麵來確定,是遠古時代的婚姻關係所決定的。鄭樵在《通誌·氏族略》中曾經指出,直到三代以後,“姓之字多從女,如姬、薑、嬴、姒、嬀、姞、妘、婤、姶、嫪是也。”保留古風的文明程度較為落後的民族也有姓氏從母的習俗。匈奴人據說“其俗貴者皆從母姓”。漢代上層社會可以看到同樣的現象,可以看作承認女係這種古老文化現象的遺存。

漢景帝在身體欠安,情緒不好的時候,曾經托付栗姬照料宮中諸姬所生皇子,囑咐道:等我百歲之後,你一定要善待他們。心地狹隘的栗姬竟然不肯答應,而且出言不遜。漢景帝深為不滿,但是並沒有馬上公開發作。

長公主經常向漢景帝誇讚王夫人所生子劉彘形貌品性的美好,漢景帝自己也很喜歡這個兒子。他記得王夫人懷劉彘的時候,曾經夢見日入其懷的吉兆。不過,他還尚未下廢立太子的決心。

這時,王夫人察知漢景帝內心對栗姬的不滿,暗中策動大臣提議立栗姬為皇後。主管諸侯事務和禮儀典式的行政長官大行奏事,奏文引用了《春秋公羊傳》裏的話,說:經文裏邊講了,“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號宜為皇後。

漢景帝大怒,斥責道:這難道是你所應當插嘴的嗎!於是竟然將大行處死,又廢太子劉榮為臨江王。栗姬愈為怨怒,然而無從見到漢景帝,終於在憂懣中死去。

漢景帝於是立王夫人為皇後,王夫人所生子劉彘,定名為劉徹,立為太子。

在劉徹由膠東王成為太子的地位變遷中,漢景帝的母親,劉徹的祖母竇太後起了重要的作用。

直到漢武帝正式登基之後,這位老太太依然對朝政有特殊的影響。

應當說,在漢武帝劉徹成年之前,一直生活在這位尊貴的老婦人的寵愛、庇護、管教和限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