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鼎丞同誌即回福建擔任省委書記並省府主席,葉飛同誌專任軍事。在張鼎丞同誌未到福州前,由他人暫行主持省委、省府工作,葉飛同誌立即抽出身來全神貫注於對敵作戰方麵。

從目前起兩個月內是最關重要的時機,務必喚起福建全軍及沿海要地黨政及人民群眾充分注意對敵鬥爭,不得疏忽大意,致遭不應有的損失。

1953年1月8日至10日,福建省委召開有省委委員和地委書記、專員參加的緊急擴大會議。

張鼎丞和葉飛分別就形勢和戰備問題講了話。

與此同時,在台灣方麵,蔣介石當局正在加緊策劃襲擊東山島的陰謀。

蔣介石組織召開陰謀會議。

在會上,台灣當局所有人都覺得發動東山島戰役沒有失敗的理由,一個個都摩拳擦掌的樣子,仿佛東山島已經成為他們的囊中之物了。

看到大家這麼有信心,蔣介石也挺興奮,他在會上發表了講話。

他說:

我們來到台灣,已經5個年頭,再不顯點顏色給他們看看,我們也太對不起“南朝王師”的大陸同胞了!我們一到東山島,島上老百姓一定盛情歡迎,風聲遠播,那麼我們反攻大陸便更有望了。而且聯合國軍正在韓戰受挫,我們這次勝利,定必大收鼓勵士氣之效。

你們凱旋回來,美國的賀電也跟著就到!你們別忘記我們在南韓爭取戰俘歸來,目前困難重重。雖然三方麵合作,把不肯來台的共產黨打死了很多很多,但是我們不希望把他們都弄死了,如果他們知道我們東山島大捷,這批戰俘便很可能到台灣來了。

總而言之,這一次你們出擊的意義重大,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國民黨一群人經過討論後,會議將出擊東山島的日子定在7月16日,出發地點包括金門、左營等地。

國民黨軍隊擬出計劃分五步登陸東山島:

第一步,完成一切作戰準備之後,在金門島進行兵力集結,爾後由金門出發沿海路接近東山島。

第二步,由海軍軍艦在東山島外海使用艦炮火力和航空兵火力對東山島灘頭進行炮擊,以掃平解放軍灘頭防禦工事,為登陸部隊清除障礙。

第三步,登陸部隊在火力掩護下,在東山島東側和東南分三路登陸,搶占灘頭陣地並向縱深進攻。

第四步,空降兵一個支隊在地麵部隊實施平麵登陸的同時,在東山島北側實施垂直登陸,控製島北部的八尺門渡口,阻止我後續部隊增援,並策應地麵部隊實現南北對進,以達到控製東山島的目的。

第五步,兩支部隊南北夾擊解放軍守島部隊,得手後在東山島核心陣地會合。葉飛提出海防方案

麵對台灣海峽蔣介石軍隊的最新動向,在福建省委召開的緊急擴大會上,對鞏固福建海防的作戰方針有兩種意見:

一是把三個軍全部投入防禦,如果這樣做,縱深就沒有機動兵力,非常被動和不利;

二是隻以兩個軍擔任防禦,而以一個軍為縱深機動兵力,這樣做比較主動和有利。

在這次會上,葉飛和兵團有關領導反複研究考慮,決定采取第二套方案。

執行第二套方案也有如下困難:

第一,隻以兩個軍擔任1000多公裏海岸防禦任務,照顧不過來;

第二,縱深機動兵力隻有一個軍,要在1000多公裏海岸機動很困難。

由於抗美援朝和軍隊建設的需要,要增加兵力是不可能的。

為了第二套方案,與會人員又展開了熱烈地討論。

在會上,葉飛確定把福建前線劃分為兩個作戰方向:

第一個作戰方向是閩北福州方向;

第二個作戰方向是閩南廈門、東山島所在地區的漳州、泉州方向。

為此,對沿海防禦方針,大家決心采取控製海島以防禦海岸的方針,這樣做就可以大大節約和減少第一線的兵力。

福州方向控製閩江口及三都澳、沙埋港外的各島;閩南方向控製廈門、東山島及泉州灣,控製海島就控製了海岸線。采取這個辦法就避免了分兵把口,處處防禦又處處薄弱的弱點。

要解決和克服第二個困難,就必須采取機動兵力機動的辦法,就是利用福建沿海公路來使用機動兵力,即改變過去一貫采用的隻以徒步急行軍的辦法,而使用汽車裝載部隊進行機動,這樣機動兵力的機動能力就強得多了。

這實際上就是將機動部隊的步兵摩托化,即平時不配備汽車,一到作戰,立刻集中汽車運載機動兵力,實現部隊摩托化。

但是,當時葉飛的第十兵團沒有裝載部隊的車輛,華東軍區隻有一個汽車團是可以機動使用的,但駐紮在上饒。

後來,葉飛曾請求華東軍區把這個汽車團調到福州,可是卻沒有得到批準。

那麼,運載整整一個軍的兵力所需汽車究竟從何而來呢?

葉飛是很有辦法的人。

他在地方還掛著職務,是福建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他就從福建地方的運輸車輛打主意,規定沿海作戰部隊需要用汽車時,地方各部門運輸車輛無論客車貨車、機關單位車或是公路營運車,全部集中歸部隊使用。

當時思想工作好做,各部門都表示無條件服從。

當時福建海口被封鎖,鷹廈鐵路尚未修通,交通運輸全靠公路,地方運輸車輛比較多。一統計,一旦需要時集中起來可負擔運輸一個軍,就可以把這個軍變成摩托化軍了!但平時是不能集中車輛的,會影響地方經濟生活。

於是,葉飛司令員製定了一個預定方案,規定戰爭發生時的車輛集中地點,一接到命令,所有民用車輛便立即轉入軍用運輸。

福建前線的戰略部署,還有一段插曲,就是葉飛和蘇聯專家的爭論。

福建前線開始沒有蘇聯顧問,後來才來的。

蘇聯顧問熱情,細致,一絲不苟,但是脫離實際,硬搬教條。蘇聯大國主義由來已久,派出的顧問都是指手畫腳,不像顧問,倒像是領導。

蘇聯顧問們與我解放軍的戰略思想格格不入,一來就找了許多麻煩,並與前線指揮員葉飛發生了摩擦甚至爭論。

蘇聯顧問對我們的作戰部署橫加指責,要我們按他們提出的防禦方案,在沿海作正麵防禦,即單純的消極防禦。

而福建前線我軍的方案,是根據毛澤東“確保要點,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指示擬定的,經華東軍區、毛澤東批準的。

雙方發生爭論時,葉飛告訴蘇聯總顧問:“我們的戰略方針是積極防禦方針。如果敵人大規模登陸,除了廈門堅守,其他如漳州、泉州都不守,讓他進來。我們沒有海軍,無法切斷敵人的海上聯係。避開我們的短處,讓他進來,敵人海軍就發揮不了作用。它的空軍也是有限的。”

這樣,蘇聯顧問惱火了,他一回南京,就對陳毅司令員講:“你們的前線司令員葉飛是個‘英美派’!”

蘇聯顧問又向軍委告了葉飛的狀。

在回蘇聯前,還向毛澤東告狀,說“葉飛此人靠不住”,要毛澤東撤葉飛的職,還說要告到斯大林那裏。

陳毅把此事告訴了葉飛,並且哈哈大笑說:“這老家夥搞錯了,毛主席是最不買‘洋大人’賬的!”

以後,彭德懷也向葉飛說起此事,兩人又止不住大笑了一陣。

話又說到部署方案上來。

在福建省委召開的緊急擴大會上,葉飛還認為,敵人的空軍也是有限的,而“關門打狗”恰是解放軍的拿手好戲。為此,葉飛提出了誘敵深入,然後集中優勢兵力聚而殲之的戰略方針和作戰方案。

葉飛這個積極防禦的方案獲得了會議通過,並得到華東軍區和毛澤東的批準。

之後,福建省委、福建軍區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備戰工作,對敵人可能登陸進犯的地方,都製定了相應的作戰方案。

1953年春,由美國中央情報局控製的、落戶台灣的“西方公司”從幕後跳到了台前,美國顧問蔡斯策動國民黨軍加緊了“反攻大陸”的步伐,他們的眼睛很快就盯上了東山島。

後來,就出現了1953年7月15日夜晚,國民黨軍特別作戰部隊1萬多人突襲東山島的一幕。

國民黨軍隊在這次登陸作戰中投入的總兵力達12萬人。其中有:陸軍第四十五師3個團、第十八師第五十三團,海軍陸戰大隊一個中隊約200餘人、一個水陸坦克大隊,水陸坦克有21輛;空降兵一個支隊487人。並有空軍航空兵的火力支援,海上力量主要為國民黨海軍第四艦隊的護衛艦、登陸艇、炮艦等14艘艦艇。

此外,還有福建省反共救國軍第一、第二突擊大隊,南海第八中隊等。

後來,國民黨空軍得到情報:“東山島上有部隊”。美、蔣雙方研究後認為,解放軍忙於朝鮮戰爭,那點人成不了氣候,沒什麼可怕的。

為了使登陸突襲的成功,敵人緊鑼密鼓地進行組織準備。他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手段:

一是戰前偵察。

戰前,國民黨軍不斷派遣艦艇到東山島附近海域進行偵察,並多次抓捕大陸漁民,在東山島沿海就有200多漁民被抓走。國民黨軍向他們查問我東山島守備兵力和東山島北約12公裏的古雷半島、東山島東北約45公裏的六鱉半島至東山島東北約53公裏的舊鎮沿海一帶我部隊船隻的活動規律。同時派遣特務搜集我兵力部署、工事構築、炮位、倉庫、交通及灘岸等情報。多次出動偵察機在100米至500米的低空掠過東山島進行航拍。7月8日後,每天出動偵察機在兩架次以上。

二是編組部隊。

1953年7月7日,國民黨軍在金門成立了“聯合任務指揮部”,以金門防衛部司令長官胡璉為總指揮,設一個美國顧問組,下轄陸軍八十五師、十八師五十三團,海上突擊第一、二大隊,南海縱隊第八中隊,海軍陸戰隊第三大隊,還有6月1日在台灣組建的一個由480人組成的傘兵支隊,並配備了各種艦隻13艘,飛機數十架。

三是組織演練。

戰前,國民黨軍登陸部隊在金門集結,多次進行上下船、夜間登陸、進攻、撤退等模擬演習和沙盤作業。傘兵支隊則按作戰計劃在台灣本島選定一處與東山島相似的地形,進行多次空降演練。戰前一星期,國民黨軍還組織了一次三軍協同登陸作戰的全麵演習,以檢驗其準備效果。

四是選定登陸地段。

國民黨軍在經過各種手段偵察和對情報分析後認為:東山島南部地形較為平緩,港灣隱蔽,沙灘開闊而堅實,便於登陸艇直接靠岸和艦炮火力支援;登陸後,便於向兩側和縱深發展,且該地段我守備力量相對薄弱。因此他們把登陸點選在東山島南部的湖尾、白埕、親營等地。

五是采取保密和迷惑措施。

登陸前夕,國民黨軍艦、飛機的活動方向突然由福建轉向浙江沿海,以轉移我軍視線。同時他們將東山島改稱為“菱形島”,並更換了一些地名,在通信聯絡及戰前演習中均使用新的名稱,以迷惑解放軍。國民黨軍還對行動計劃嚴格保密,直到出發前,才向部隊宣布作戰目標和任務。葉飛任命遊梅耀守東山島

1953年5月初,一個人奉命來到省委駐地福州烏山葉飛的辦公室,十兵團兼福建軍區副政委劉培善也在座。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遊梅耀。

原來,十兵團兼福建軍區司令員葉飛覺察台灣國民黨軍隊的異常活動後,為了東山島的防務考慮,覺得必須要有一位過得硬的指揮員擔任駐東山島公安八十團的團長。

在眾多部屬當中,葉飛最後選定了得力幹將——公安八十團主帥遊梅耀。

遊梅耀來到後,葉飛上來就問:“遊梅耀,我把守東山的任務交給你,你有沒有信心?敢保證嗎!”

遊梅耀不加思索地回答:“人在島在,打死了就化為肥料長莊稼。”

遊梅耀是個久經沙場的老將,在戰爭年代曾3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至今心髒一旁還留有彈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