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兵團的建製和組成

●1954年11月20日,生產建設兵團委員會在駐烏魯木齊市七道灣的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一醫院舉行落成典禮。

●王恩茂用莊嚴的聲音宣讀了成立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的命令,並頒發了中央軍委授予生產建設兵團的印鑒。

●1954年12月15日,中共新疆軍區首屆黨代表大會召開,大會討論並批準張仲瀚所作的《五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 兵團的建製和組成中央確定兵團領導機關

1954年10月,經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批準,向剛剛成立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下達命令:

成立兵團黨委,黨委第一書記為王恩茂,第二書記為張仲瀚,第三書記為程悅長,副書記為王季龍。

新疆軍區在王震的帶領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正是這些輝煌的成就,才促成了新疆建設兵團的成立。

這樣一個生產建設性兵團不但可以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還可以促進新疆經濟的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條件,同時還能時刻守衛祖國的邊疆。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機關設在烏魯木齊,下轄農業師、建築工程師、直屬團和企事業單位,這應該是世界上獨有的軍事機關了。

建設兵團保持軍隊的組織形式,實行農、工、商、學、兵相結合,黨、政、軍一體的特殊體製。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墾部成立後,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受國家農墾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雙重領導,黨政工作受自治區黨委領導。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之後,每年都有一批轉業軍人、內地支邊群眾、知識青年、知識分子參加兵團,後來形成了一支百萬人的建設隊伍。

這些建設隊伍成為自治區經濟建設的一支突擊力量,在發展新疆經濟和維護民族團結、穩定新疆局勢、保衛祖國邊疆、防禦外來侵略的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新疆軍區確定兵團機構

1954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新疆軍區黨委作出《關於駐新疆農業生產建設部隊加強援助各族農民開展以互助合做為中心的農業增產運動的決議》,其主要精神為:

一、劃分地區,對農民進行農業指導。

二、協助培訓技術人員。

三、抽調一批幹部,建立技術指導站並協助建社工作。

就這樣,新疆軍區農業生產部隊共抽調410名排以上幹部參加各地建社工作,幫助群眾組織互助組、合作社,又抽調農業技術幹部來到地方,擔任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工作。

到10月30日,新疆軍區發布“新隊組字第十五號命令”,《公布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組織機構及所管轄部隊番號》。

命令如下:

兵團司令員陶峙嶽、政治委員王恩茂(兼),副司令員程悅長、趙錫光,副政治委員張仲瀚,司令部參謀長陶晉初,參謀長楊貫之、王根僧、陳德法,政治部主任王季龍,政治部副主任劉一村。

下轄南疆生產管理處、石河子生產管理處、農業建設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師,以及建築工程第一師、建築工程處、運輸處等,共計175萬餘人。

11月1日,生產建設兵團正式辦公,戰士們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生產建設。

生產建設兵團領導機關組織機構如下:

司令部下設:

辦公室、計劃處、財務處、農牧處、基本建設處、物資管理處、衛生處、管理處、采購處、合作總社、物資供應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