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部下設:

組織部、宣傳部、文化部、保衛部、勞保福利部(有編製,未設立)、直屬黨委、勞改工作處、秘書處。

和司令部、政治部平列的有:

一、幹部部、軍法處。

生產建設兵團下轄師級單位、駐地及主要負責人:

(1)南疆生產管理處,駐喀什,處長杜宏鑒(1955年初撤銷,人員及直屬單位並入農一師)。

(2)石河子生產管理處(後改稱石河子管理處),處長王根僧。

二、農業建設第一師:

駐阿克蘇,轄一、三團。師長任晨,政治委員賀勁南(1955年林海清任師長,壯宏鑒任政治委員)。

三、農業建設第二師:

駐焉耆(1956年遷庫爾勒),轄五、六團。師長劉克明,政治委員陽煥生。

四、農業建設第三師:

駐霍城,年底撤銷師番號,所轄七、九團改名為獨立農場和獨立牧場(1956年劃歸農四師)。

五、農業建設第四師:

駐新源肖爾布拉克(1956年遷伊寧市)。轄十團、十一團、十二團,師長馮祖武,政治委員胡田勳。

六、農業建設第五師:

駐哈密(1963年遷博樂)。轄十三團、十五團。師長兼政治委員任書田。

七、農業建設第六師:

駐米泉縣五家渠。轄十六團、八一農場、猛進農場、五○農場(1956年劃歸農四師)。師長鄭雲彪,政治委員苟成富。

八、農業建設第七師:

駐沙灣縣炮台(1958年3月遷奎屯)。轄十九團、二十團、二十一團、小拐農場。師長劉振世,政治委員史驥。

九、農業建設第八師:

駐石河子。轄二十二團、二十三團、二十四團、石河子機耕農場。師長羅汝正,政治委員魚正東。

十、農業建設第九師:

駐焉耆。師長兼政治委員傅誌華(1955年初並入農七師。所轄二十五團、二十六團由南疆北調合並稱二十五團並入農七師。二十七團改為四團,屬農二師)。

十一、農業建設第十師:

駐瑪納斯縣小李莊。師長兼政委林海清(1955年撤銷農十師番號,所轄之二十八團因遠在阿勒泰,直接歸兵團領導,三十團和勞改支隊及師部並入農八師)。

十二、建築工程第一師:

駐石河子(1955年改為瑪納斯河水利工程處)。

此外,還有建築工程處(原軍區工程處):

駐烏魯木齊市。政治委員楊潤貴,副處長曾繼富。

運輸處(原軍區運輸處):

駐烏魯木齊市。處長白純史,政治委員張啟華。

八一農學院:

院址烏魯木齊。院長塗治。

大家的熱情很高,紛紛表示要在大生產運動的基礎上,創造更多的輝煌和成就,鞏固祖國邊疆的安全。生產建設兵團委員會成立

1954年11月16日,經中共中央新疆分局批準,成立了“中共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委員會”,由王恩茂、張仲瀚等組成。

11月20日,剛剛成立的生產建設兵團委員會在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在駐烏魯木齊市七道灣第一醫院舉行落成典禮。